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策略探究

【作者】 胡骁澜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天一新城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品质。在数字时代的大环境下,绝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将网络教学引入到课堂上,这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促进网络教学建设。文本基于数字时代背景,从资源共享、教学信息化、社会性软件支持、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 数字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性策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教师本身的发展,不仅是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更是学校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的动力之源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作为一种质性的研究方法,旨在借助网络平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的日常教育感悟、教学心得、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育教学论文、课件、课题研究成果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学生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让全体教师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记录教师和学生成长的轨迹。这不仅为提高教师教育理论素养提供了一个现实途径,而且为发展教师实践智慧提供了平台,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资源共享策略
  教师专业发展得益于丰富、多样化的网络资源,以及开放式的资源共享环境。因此,学校管理者需要制定有效的方法和措施,鼓励资源创新,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优化资源共享的环境,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1.完善资源共享机制
  制定资源建设的规划,设立资源建设的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开发程序,完善资源建设机制。资源建设机制的完善有利于大规模高质量资源的开发建设,对推动大范围的区域性资源共享具有重大意义。同时鼓励个性化的资源设计行为,以满足资源的个性化需求,推动资源建设的多元化发展。
  2.完善资源评价机制
  通过资源评价的标准、方法和程序的建立,完善资源评价机制;利用资源评价机制对资源内容、形式以及所包含的知识信息进行评估,判断资源的科学性、有效性,衡量资源的质量和价值。资源评价机制有利于优质资源的产生、推广和应用,调动资源开发和设计的积极性。
  3.完善资源审核机制
  现有网络资源存在着分散、混乱和无序等缺点,需要完善资源审核机制,筛选出符合教、学活动的优质资源,并将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组织管理,使之条理化和系统化,以有利于资源的获取与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二、教学信息化策略
  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学网络化、信息化是教育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必先提高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程度。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是促进教学活动信息化,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途径之一。
  1.树立正确的应用理念
  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要意识到技术的运用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知识的建构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2.信息技术的培训
  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教师掌握信息工具的功能和用途,提高教师搜集、加工,运用和评价信息资源的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和集中培训、面授培训和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拓展培训的方法和途径,改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实效性,为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3.信息技术的运用
  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组织、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满足学生学习中多样化的信息需要;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协助学生进行协作交流,探索学习活动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精彩地展现知识的内涵,形象生动地解释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理解。
  4.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教师要分析学科课程教学的内容、步骤和细节,了解学生的特征和需求,判断合适的整合点;选择并确定整合的信息资源、工具和整合方式;在适当的整合点将资源、技术、课程内容聚合起来,形成课程教学课件。
  三、教师学习共同体支持策略
  教师学习共同体具有背景相似性、共同目标、共享性、交互性、协作性等特点。通过建构自主学习和协作研究的共同体平台,使教师在学习、交流和探索过程中获得实时、非实时的帮助,知识的共享、交互和协作,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增长,科学高效地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建构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由于兴趣爱好、学科背景、学习风格、教学实践或研究方向等特征的不同,形成不同类型的教师群体。各个教师群体都具有独特的目标愿望和发展需求。根据教师群体的特征,分析群体的发展需求,结合教学活动的实际情况,建构适合的网络教师学习共同体,以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
  2.建立共同体的内部动力机制
  鼓励共同体资源的共建和共享,为共同体的学习和交互提供丰富、多样化的资源;鼓励共同体成员积极发表观点和言论,深化交流和讨论,以促进个体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发展,个体知识和群体知识的建构;鼓励共同体成员积极加入项目研究,通过协作研究,解决实践问题,发展专业知识和技能。
  3.完善共同体活动设计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设计,引导共同体成员的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协作,推进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通过规范的活动设计,使得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交流和探索有效、有序地开展;通过科学的活动设计,合理地组织成员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共同体知识的持续、高效地建构。
  4.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采用多样的方式评价共同体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对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等进行系统地反思,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共同体知识建构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改进,以促进共同体学习过程和方法的优化。
  四、社会性软件支持策略
  社会性软件具有简易性、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等特点。社会性软件的广泛应用在个体知识和共享知识的组织和管理、社会网络的建构、促进个体主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为了使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师使用社会性软件的效率和质量。
  1.开展社会性软件的技能培训
  使教师快速了解社会性软件的性能、功效和用途,掌握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术,巧妙地应用社会性软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高学习和教学活动的效率。
  2.提高教师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意识
  意识到社会性软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调动使用社会性软件的积极性;意识到社会性软件在个人专业发展上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社会性软件开展教、学活动;意识到社会性软件在知识建构上的意义,鼓励教师在软件所形成的社会网络中积极主动地进行观点、思想和知识的交流和协商,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探索。
  3.制定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在自主学习、交流协商、专题讨论、咨询服务、协作研究、评价反思等模式中选用合适的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探索和反思;努力提高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效率,使社会性软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必备工具;鼓励教师利用社会性网络积极参与思想、知识、观点和资源的共享互换,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个体知识与群体知识的相互融合,实现全面的知识共享共建,不断深化教与学活动探讨和研究;鼓励教师评价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效果,不断改进知识和技能提升的方法和途径,科学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数字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不仅在学习专业知识,更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这是一个发展的概念,不仅表现为一种状态,更体现出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教师,要及时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批判性反思,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增强学科专业素养,实现自我素质提升。
  参考文献:
  [1]林德全.教育叙事伦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2]仲丽娟.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一位中学教师的亲历亲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