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曾桂兰
【机构】 广西灵山县灵城镇英爪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小学低年级是义务教育的最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所以在小学低年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成功的人生往往是伴随着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认真备课,使课堂生动有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的时候,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知道人民币的进率,课前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准备充足的人民币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直观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方面来培养。
(1)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这里的“听讲”,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意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不能专心持久地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发言。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老师在教学设计加上要多采用图片、实物,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生动和快乐中获得知识。另外,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课文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认读生字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当发现学生走神时,老师就提高声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有的孩子胆大敢说,也有的孩子胆小怕言,针对实际,我们可以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你的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们也应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三、榜样示范,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榜样教育在学生养成教育中往往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式教育,它一旦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作用,会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学习榜样的事迹,其教育效果也一定会更加长久、更加显著。低年级小学生模仿性最强,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他们喜爱模仿,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实在具体,情感外露,易冲动。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不带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小学生认识肤浅,评判能力差,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且自控力较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令许多教师苦恼。其实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想一想,你给他树立榜样了吗?例如:一把扫帚横在门前,是谁把它拾起来?班内的垃圾筒又是谁清理的?课前准备又是谁带头做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如,对于那些容易盲从,轻易行事,总爱违反纪律的小学生,要树立榜样,组织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有一个小男生上课经常说话、搞小动作。教育了一段时间都没效果,后来让他跟一个学习纪律较好的女同学坐在一起,在这个女同学的带领下,每次写完练习都能端正的坐好,不再说话。又趁机表扬了他,慢慢地他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利用榜样示范,带动了好多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反复强化。
习惯成自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模仿能力特强。虽然有些时候,一句表扬的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那是一时的,或许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和强化。比如,可以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把前一天的优良行为再表扬一次,把前几天的不良行为再提醒一遍。也可以利用班队活动就某一个好行为或不良行为展开讨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才能水到渠成。
一、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认真备课,使课堂生动有趣。备好课,才能上好课。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一元及一元以下的人民币》的时候,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是知道人民币的进率,课前根据学生分组情况准备充足的人民币学具。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学具开展教学活动,学生直观地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二、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可以从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方面来培养。
(1)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这里的“听讲”,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意见。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不能专心持久地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发言。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老师在教学设计加上要多采用图片、实物,让学生从具体、形象、生动和快乐中获得知识。另外,尽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如课文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认读生字的形式也要多样化,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当发现学生走神时,老师就提高声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教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一边认真听讲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3)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信息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于学生性格的差异,有的孩子胆大敢说,也有的孩子胆小怕言,针对实际,我们可以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你的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说的棒极了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哪怕声音再轻说得再离谱,我们也应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非常光荣,由此会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三、榜样示范,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榜样教育在学生养成教育中往往是潜移默化进行的,它是一种“润物细无声”式的影响式教育,它一旦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作用,会让学生更加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学习榜样的事迹,其教育效果也一定会更加长久、更加显著。低年级小学生模仿性最强,老师表扬谁,同学们就学谁。他们喜爱模仿,特别喜爱和尊重在他们周围和他们亲近的人,他们的思维比较实在具体,情感外露,易冲动。榜样能给小学生提供鲜明、生动、可模仿的形象典型和行为模式,使小学生在对自己崇拜、喜爱的人物的思想行为的仿效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提高认识,激发内在的上进热情,强化了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同时,榜样示范又是一种最民主的思想教育方式,因此不带任何强化性,是通过典型的形象、示范的行为去影响、带动、吸引学生,因而最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小学生认识肤浅,评判能力差,有时不会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且自控力较差,因此常有“屡教不改”之嫌,令许多教师苦恼。其实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想一想,你给他树立榜样了吗?例如:一把扫帚横在门前,是谁把它拾起来?班内的垃圾筒又是谁清理的?课前准备又是谁带头做好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再如,对于那些容易盲从,轻易行事,总爱违反纪律的小学生,要树立榜样,组织实践活动,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培养他们对社会,集体和劳动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我任教一年级数学的时候,有一个小男生上课经常说话、搞小动作。教育了一段时间都没效果,后来让他跟一个学习纪律较好的女同学坐在一起,在这个女同学的带领下,每次写完练习都能端正的坐好,不再说话。又趁机表扬了他,慢慢地他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各方面都表现出色。利用榜样示范,带动了好多学生,让他们潜移默化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
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反复强化。
习惯成自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自律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很差,模仿能力特强。虽然有些时候,一句表扬的话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那是一时的,或许只有三分钟的热度。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和强化。比如,可以利用课前的两三分钟把前一天的优良行为再表扬一次,把前几天的不良行为再提醒一遍。也可以利用班队活动就某一个好行为或不良行为展开讨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学生受益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循循善诱才能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