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
【作者】 林庆芬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归纳意识对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归纳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的积极影响。进一步探讨了通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和运用类比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的方法。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触类旁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关键词】 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归纳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够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以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概念,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以及归纳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积影响。
一、归纳意识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归纳意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思维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或概念的能力。以下是归纳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几个方面:
1.1.1规律发现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学生可以逐渐察觉到数学问题中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1.1.2知识扩展
归纳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归纳思维将已有的知识与新情境相联系,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共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1.1.3解决问题
归纳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通过总结和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问题中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出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1.4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领域或情境中。通过归纳思维,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分享归纳的结果和思考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1.2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归纳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或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以下是归纳意识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几个方面
1.2.1深化概念理解
通过归纳意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总结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属性。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1.2.2探索问题解决方法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思维,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有助于他们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1.2.3建立数学推理能力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推断和证明。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推理能力。
1.2.4培养创新思维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归纳意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不断锻炼和实践,学生的归纳意识将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概念。这种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归纳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际情境中的现象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意识的策略
2.1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分析
2.1.1小组合作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观察、比较和总结数学问题或情境中的规律和概念。可以设计一些归纳性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出规律。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1.2教师引导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供问题的启发性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归纳思维。
2.1.3共享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享归纳的结果和思考过程。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归纳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提供了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的机会。
2.1.4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数学问题。这些例子和情境可以涵盖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
2.1.5鼓励个人思考和总结
除了小组合作,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的思考和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归纳规律,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
2.2运用类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2.2.1类比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比问题,将已学的数学概念或方法与新的问题进行类比。通过类比问题,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共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和归纳思维。
2.2.2类比实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比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数学规律。通过观察实例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学生可以归纳出共性和规律,并将其应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这样的类比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归纳意识和思维灵活性。
2.2.3类比图像和图表
通过展示类比的图像或图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模式和规律。学生可以从图像或图表中找出共性和规律,并将其推广到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中。这样的视觉类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促进他们的触类旁通和归纳能力。
2.2.4桥梁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桥梁问题,将不同的数学概念或方法连接在一起。学生需要观察和比较这些概念或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归纳出其中的规律。这样的桥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和整体思维能力。
2.2.5学生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归纳的结果和类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归纳策略和类比的想法,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归纳意识和类比思维的理解。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触类旁通能力,养们的归纳意识,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归纳意识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以运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和类比等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与热爱。
参考文献:
[1]李银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11):35.
[2]郭利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教书育人,2022(08):75.
[3]全顺虎.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33(05):47.
【关键词】 初中数学;归纳意识;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意识是一项重要任务。归纳意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够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和提升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以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概念,从而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本文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以及归纳意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积影响。
一、归纳意识的重要性
1.1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对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具有重要作用。归纳意识是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总结等思维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或概念的能力。以下是归纳意识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几个方面:
1.1.1规律发现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学生可以逐渐察觉到数学问题中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方法。
1.1.2知识扩展
归纳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学生能够通过归纳思维将已有的知识与新情境相联系,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共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1.1.3解决问题
归纳意识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通过总结和归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问题中的特点和规律,归纳出解题的思路,从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1.4知识迁移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将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领域或情境中。通过归纳思维,学生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新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分享归纳的结果和思考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1.2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归纳意识可以帮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普遍规律或概念,并将其应用于解决新的数学问题。以下是归纳意识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几个方面
1.2.1深化概念理解
通过归纳意识,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总结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和属性。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
1.2.2探索问题解决方法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思维,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情况,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这有助于他们培养问题解决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1.2.3建立数学推理能力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的例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规律和性质,并运用逻辑推理进行推断和证明。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扎实的数学推理能力。
1.2.4培养创新思维
归纳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可以发现问题的新颖解决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出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归纳意识。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不断锻炼和实践,学生的归纳意识将得到发展,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1.3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规律和概念。这种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归纳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实际情境中的现象和数据,学生可以发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和意义。这种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归纳意识的策略
2.1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分析
2.1.1小组合作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让他们共同观察、比较和总结数学问题或情境中的规律和概念。可以设计一些归纳性质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出规律。小组合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2.1.2教师引导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提供问题的启发性提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和总结,激发他们的归纳思维。
2.1.3共享和讨论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共享归纳的结果和思考过程。每个小组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归纳成果,并进行讨论和比较。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扩大他们的视野,同时也提供了学生相互学习和启发的机会。
2.1.4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例子和情境,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的数学问题。这些例子和情境可以涵盖不同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
2.1.5鼓励个人思考和总结
除了小组合作,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的思考和总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尝试归纳规律,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归纳能力。
2.2运用类比,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2.2.1类比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类比问题,将已学的数学概念或方法与新的问题进行类比。通过类比问题,学生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新情境中,发现其中的联系和共性。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能力和归纳思维。
2.2.2类比实例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类比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情境下的数学规律。通过观察实例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学生可以归纳出共性和规律,并将其应用到解决新的问题中。这样的类比实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归纳意识和思维灵活性。
2.2.3类比图像和图表
通过展示类比的图像或图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模式和规律。学生可以从图像或图表中找出共性和规律,并将其推广到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中。这样的视觉类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促进他们的触类旁通和归纳能力。
2.2.4桥梁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桥梁问题,将不同的数学概念或方法连接在一起。学生需要观察和比较这些概念或方法之间的联系,并归纳出其中的规律。这样的桥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和整体思维能力。
2.2.5学生交流与分享
鼓励学生在小组或全班中分享归纳的结果和类的思考过程。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归纳策略和类比的想法,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这样的交流和分享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归纳意识和类比思维的理解。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归纳意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触类旁通能力,养们的归纳意识,可以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归纳意识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以运用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和类比等策略,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进观察、比较和总结,培养他们的归纳意识。通过这些努力,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与热爱。
参考文献:
[1]李银国.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2(11):35.
[2]郭利东.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J].教书育人,2022(08):75.
[3]全顺虎.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33(0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