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探讨
【作者】 王春梅
【机构】 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当中应当积极探讨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和策略,通过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变革,着力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阅读方法的掌握。通过主题阅读活动,带领学生在广泛阅读中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不断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进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创新实践
在“双减”教育环境下,教师要重视优化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用学生最为喜爱的形式来呈现文本素材,引发学生的趣味阅读、自主阅读,从中来收获更多的经验和常识,展示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育人优势和作用,提高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效率。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要想缓解学生压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成效,教师要展示出自身点拨者的教育角色,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探索和阅读的空间,从中来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1.1增加了教学压力
与政策出台前相比,教师的教学压力显著增加,一是课堂上的压力,二是课后的压力。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总作业量和总的作业时间。所以,作业的总量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都与学科教师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的家庭作业减少,减轻了他们的负担,那么教师的压力就会增加。学生家庭作业的减少使老师的工作量增加。这是因为课后作业的减少,会造成语文教学的空缺,这就需要老师来填补。课后作业越少,说明课后的学习时间越短,老师就越要思考,怎样才能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吸收。然而,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们将所有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此外,作业时间的缩短,也会对语文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在下课后会变得懒散,降低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的学习。
1.2增加了学生的空余时间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一门必须有特定阅读量的学科。语文写作要有大量的写作素材,而这些素材都是从课外阅读中来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长期的阅读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也能充实我们的心灵。但是,如果课外作业太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幅缩短,从而使他们的阅读量变得更少,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无素材可借鉴。为此,有的学校还设置了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从而占用了学生的语文教学时间。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时间。
2、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阅读模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模式单一的情况,无法展示出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价值和优势。当前,各个地区都实现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很多教师的教育做法存在误区,如,教师会把阅读材料“搬运”到多媒体课件中,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导致阅读模式较为单一,学生依然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之中,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时间分配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学生参与整体阅读的时间较少,缺乏对于文本素材的整体感知,无法提高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
2.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形,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自主剖析的欲望,不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在推行了“双减”政策后,各个地区、学校都实行了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标准、要求。同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全新、有趣的阅读教学形式,但是依然存在忽视学生阅读需求的情况,学生处于被动阅读和听讲的状态中,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效率较低。同时,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内涵、情感的理解不够透彻,依然停留于表层面的解析中,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本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去积极分享阅读经验、想法,学生缺乏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无法实现文本的多元化、深度解析。
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3.1结合生活提炼阅读主题,开发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需要选择、设计准确合理的阅读主题,具体可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学生成长需要和现实生活实践三个角度展开思考。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材“新闻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主题的设计就可另辟蹊径,在本单元教学原有主题“学会阅读新闻”“睁大双眼辨新闻”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设计出新的阅读主题“善于发现普通人的不普通”,既能体现新闻的特性,又能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不仅从伟人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为了进一步增强主题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文本可不局限于教材,还可围绕主题拓展更多课外素材,整合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从而将“教教材”的教学活动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新思路。也就是说,教师可从课本所收录的五篇文章出发,推荐近两年的典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生活中在危难时刻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特殊事件下普通人所呈现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以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强化主题的影响力,当学生能主动发现身边人的感人事迹、发掘新闻的创作素材时,则更能实现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提高主题阅读的综合成效。
3.2立足文本创设特定情境,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感
要提高主题阅读的综合成效,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更具感染力的情境中强化自主阅读的体验感,可以运用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和情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设置,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例如在九年级下册教材“戏剧主题”的单元学习中,为学生推荐了三篇经典剧目,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还需从教材中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剧本展开排练和演出,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因此,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就可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剧目片段(不局限于教材),再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通过服道化的搭配,强化学生的角色体验感。与此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可将绘画、舞蹈、音乐等形式融入其中,进而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与众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既能强化学生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还让阅读活动从单纯的看文字、说语言的阅读方式转变成更具多样化、丰富性的呈现形式,并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感。
结束语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优化主题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来胜.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9-10.
[2]魏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初中生世界,2020(36):30-32.
[3]徐凤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7):72.
【关键词】 “双减”;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创新实践
在“双减”教育环境下,教师要重视优化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用学生最为喜爱的形式来呈现文本素材,引发学生的趣味阅读、自主阅读,从中来收获更多的经验和常识,展示出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育人优势和作用,提高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效率。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要想缓解学生压力,取得最佳的阅读成效,教师要展示出自身点拨者的教育角色,让学生获得更多自由探索和阅读的空间,从中来获得独特的阅读感悟,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1、“双减”政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1.1增加了教学压力
与政策出台前相比,教师的教学压力显著增加,一是课堂上的压力,二是课后的压力。双减政策要求减少学生的总作业量和总的作业时间。所以,作业的总量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都与学科教师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的家庭作业减少,减轻了他们的负担,那么教师的压力就会增加。学生家庭作业的减少使老师的工作量增加。这是因为课后作业的减少,会造成语文教学的空缺,这就需要老师来填补。课后作业越少,说明课后的学习时间越短,老师就越要思考,怎样才能把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吸收。然而,在有限的课堂上,让学生们将所有的知识都融会贯通,这是一项很大的挑战。此外,作业时间的缩短,也会对语文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使学生在下课后会变得懒散,降低学习的动力和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还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的学习。
1.2增加了学生的空余时间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是一门必须有特定阅读量的学科。语文写作要有大量的写作素材,而这些素材都是从课外阅读中来的。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优秀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长期的阅读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也能充实我们的心灵。但是,如果课外作业太多,那么就会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大幅缩短,从而使他们的阅读量变得更少,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常无素材可借鉴。为此,有的学校还设置了阅读课,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从而占用了学生的语文教学时间。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籍,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时间。
2、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2.1阅读模式单一
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阅读模式单一的情况,无法展示出互联网技术的教育价值和优势。当前,各个地区都实现了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很多教师的教育做法存在误区,如,教师会把阅读材料“搬运”到多媒体课件中,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导致阅读模式较为单一,学生依然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之中,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时间分配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学生参与整体阅读的时间较少,缺乏对于文本素材的整体感知,无法提高阅读教学活动有效性。
2.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情形,学生缺乏自主阅读、自主剖析的欲望,不利于提升学生阅读素养。在推行了“双减”政策后,各个地区、学校都实行了课程改革,对于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多的标准、要求。同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全新、有趣的阅读教学形式,但是依然存在忽视学生阅读需求的情况,学生处于被动阅读和听讲的状态中,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效率较低。同时,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内涵、情感的理解不够透彻,依然停留于表层面的解析中,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多角度、多层次分析文本内容。同时在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带领学生去积极分享阅读经验、想法,学生缺乏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无法实现文本的多元化、深度解析。
3、“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策略
3.1结合生活提炼阅读主题,开发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活动需要选择、设计准确合理的阅读主题,具体可结合教材教学要求、学生成长需要和现实生活实践三个角度展开思考。例如在八年级上册教材“新闻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主题的设计就可另辟蹊径,在本单元教学原有主题“学会阅读新闻”“睁大双眼辨新闻”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设计出新的阅读主题“善于发现普通人的不普通”,既能体现新闻的特性,又能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关联,引导学生不仅从伟人身上学习优秀品质,同时也要关注身边的普通人。为了进一步增强主题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文本可不局限于教材,还可围绕主题拓展更多课外素材,整合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从而将“教教材”的教学活动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新思路。也就是说,教师可从课本所收录的五篇文章出发,推荐近两年的典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当下生活中在危难时刻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让学生了解特殊事件下普通人所呈现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以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方式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强化主题的影响力,当学生能主动发现身边人的感人事迹、发掘新闻的创作素材时,则更能实现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提高主题阅读的综合成效。
3.2立足文本创设特定情境,强化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感
要提高主题阅读的综合成效,教师还应当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更具感染力的情境中强化自主阅读的体验感,可以运用形象而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在生活中的相关经验和情感。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开展阅读活动,通过巧妙的教学情境设置,有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例如在九年级下册教材“戏剧主题”的单元学习中,为学生推荐了三篇经典剧目,需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剧本的基本方法,还需从教材中选择一部自己喜欢的剧本展开排练和演出,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实现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因此,在主题阅读活动中,教师就可组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剧目片段(不局限于教材),再结合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表演的情境,通过服道化的搭配,强化学生的角色体验感。与此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可将绘画、舞蹈、音乐等形式融入其中,进而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通过与众不同的主题阅读活动,既能强化学生对人物角色的理解,还让阅读活动从单纯的看文字、说语言的阅读方式转变成更具多样化、丰富性的呈现形式,并让阅读活动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阅读体验感。
结束语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是符合“双减”政策要求的一种教学形式,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优化主题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通过对“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创新实践进行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梁来胜.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策略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22(13):9-10.
[2]魏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初中生世界,2020(36):30-32.
[3]徐凤娟.初中语文生活化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