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初探
【作者】 李 军;李婷婷
【机构】 黑龙江省富裕县特殊教育学校 ;黑龙江省富裕县塔哈镇中心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各个地方教育部门也对标准化办学问题日益关注,而这一切都导致了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中广泛被应用、并且一直以来被作为教学最有效手段的“题海战术”愈来愈不适合于当下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也就愈来愈不适应当前的教学改革。于是,这也促使每一位从事教学的教育工作人员都要进一步反思、寻求新的教学出路。而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方承载着家庭的殷切期望,背负着上学的重压,面对着激烈的专业竞争;而另一方面也面对着在校时间十分有限的实际要求。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孩子们对于在这有限时间里掌握最多最有用知识的期待,都构成了一位老师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怎样把一种更加优质、高效的课堂环境留给孩子。于是笔者便提出:学校应该展开对新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教学改革运动。从近期学校中所展开的轰轰烈烈的新式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变革运动中,老师们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在教和学的多个方面,都涌现出了一些可喜的变革。通过分析比较传统教学方式和新兴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之间的差异,能够发现新兴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相比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明显优越性,现试举以下几种:
一、从教的方面来说
以往课堂教学上,多是老师一人在唱的“独角戏”。老师苦于自已整节课都在不停说话,累得声嘶有力,但学员却毫不领情,反而埋怨听得疲累不堪、索然无趣,以至厌烦老师的喋喋无休。而在进行了主动互帮助学习型课堂改造之后,老师的“独唱”改成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一起参加、老师起引领指示功能的“大合奏”。虽然看上去,老师已经不再用整节课忙碌着教学,教师工作压力显然也比以往减轻了许多,但事实上,新课堂变革已经对老师的备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堂模式下的老师备课能力,不但要从自身方面入手,备好教材,而且还要设身处地的替孩子们考虑问题,从孩子方面入手,备好教材。实现过去了“怎样教”变为现在的“怎样学”。这一思维模式的变化,的确是让很多老师大感为难。但是,通过这个学案的转变,却达成了老师跳入题海,孩子脱身于题海的目的。在教材中扑杀的练习,通常都是对孩子们而言的易错易混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正是通过这种优选练习,才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上的精讲精练,从而达成了班级上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从学的方面来看
在新型的自主互助式学习型课堂上,学员们对于教学的浓厚兴趣明显提高。积极性动脑思索、抢着解题的学员多了,而分文不取、晕晕想倒的则少了。而在与孩子们饶有兴味的交流中,一种个合理的看法,一条条合理的结果反复地被汇总概括了起来。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尝无火,相击乃成灵光。合理的问题情境,合理的题目设定,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学员趣味的引领下,新鲜的思想、新颖的看法、充满创意的火花持续地闪现。老师们总是很惊喜的在学员中看到别出心裁的设计,而学员们异想天开的思考常常也让老师们未禁击节地赞叹。在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冲突中,才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学案的具体使用
学案是我们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所缺乏的,也是伴随着一种主动的学习型课堂而出现的新东西。怎样才能利用好这种生活手段,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我们认为,同一种学案生产出来,为各个阶段的孩子所用,必定会多种多样。因此在课堂使用中什么问题能自己处理,什么问题应该合作处理。老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充分的表现出他们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层次较高,学习积淀比较丰厚,视野宽广,思想活泼,但面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也不要过多,不严格反而会限制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给这些学生提供的学案只需要老师提供必备的基本条件,合理点拨,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即可了;而面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则要把问题细分,一步一个小台阶,步步为营,随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得到问题的积极性、满足感,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性。老师在设计学案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要有所创造,而不要生搬硬套,让学案牵着鼻子走,老师对于怎样“教”学生了如指掌,并可以合理的引领、辅导、帮助、总结学生,让教师之间、教案和学案浑然一体,从而达到教学的优质高效。
四、学习小组的建设
除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外,主动互助发展学习式教育上课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以小队为单元的互助发展教学。根据新教学规范,不再单方面地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握,只注重一种“结论”。同样也注重学习者理解知识点的流程和情感心态,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之所以然”。细心设计的小队教学活动,恰恰能够补充传统教学中重知识点轻流程的缺陷。要发挥小队的互助发展功能,互助出知识点、出才能,而且还要避免组内出现“小导师”、“小权威”。这就要求老师对小队的成员结构、平时的教学调度等,作出更细致的规划与设置。比如,学校对每一班级的学习成绩予以定量评分,在每年一月进行评比,并给与成绩最优秀的班级以各种称号,如“探索者”小队、“思考者”小队、“推动者”小队,以此类推。再根据各组成绩的逐层递升,每学期末总结后,在对各种三好学生或荣誉学校的评比上,根据每个班不同的年级分别予以一定力度的倾斜,借此来调动班级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改革,除了注重成绩的提高之外,更关注孩子的知识和兴趣,也关注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康的价值观。“九级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在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正沿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型班级的发展路径不断前进下去,为实现班级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而不断奋斗。
一、从教的方面来说
以往课堂教学上,多是老师一人在唱的“独角戏”。老师苦于自已整节课都在不停说话,累得声嘶有力,但学员却毫不领情,反而埋怨听得疲累不堪、索然无趣,以至厌烦老师的喋喋无休。而在进行了主动互帮助学习型课堂改造之后,老师的“独唱”改成了以学生为主、老师一起参加、老师起引领指示功能的“大合奏”。虽然看上去,老师已经不再用整节课忙碌着教学,教师工作压力显然也比以往减轻了许多,但事实上,新课堂变革已经对老师的备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堂模式下的老师备课能力,不但要从自身方面入手,备好教材,而且还要设身处地的替孩子们考虑问题,从孩子方面入手,备好教材。实现过去了“怎样教”变为现在的“怎样学”。这一思维模式的变化,的确是让很多老师大感为难。但是,通过这个学案的转变,却达成了老师跳入题海,孩子脱身于题海的目的。在教材中扑杀的练习,通常都是对孩子们而言的易错易混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正是通过这种优选练习,才真正做到了在课堂教学上的精讲精练,从而达成了班级上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从学的方面来看
在新型的自主互助式学习型课堂上,学员们对于教学的浓厚兴趣明显提高。积极性动脑思索、抢着解题的学员多了,而分文不取、晕晕想倒的则少了。而在与孩子们饶有兴味的交流中,一种个合理的看法,一条条合理的结果反复地被汇总概括了起来。古人云:水尝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尝无火,相击乃成灵光。合理的问题情境,合理的题目设定,有效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在学员趣味的引领下,新鲜的思想、新颖的看法、充满创意的火花持续地闪现。老师们总是很惊喜的在学员中看到别出心裁的设计,而学员们异想天开的思考常常也让老师们未禁击节地赞叹。在学生与学校、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思想冲突中,才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三、学案的具体使用
学案是我们旧的传统教学方法中所缺乏的,也是伴随着一种主动的学习型课堂而出现的新东西。怎样才能利用好这种生活手段,让其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我们认为,同一种学案生产出来,为各个阶段的孩子所用,必定会多种多样。因此在课堂使用中什么问题能自己处理,什么问题应该合作处理。老师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充分的表现出他们的“自主学习”。有的学生层次较高,学习积淀比较丰厚,视野宽广,思想活泼,但面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也不要过多,不严格反而会限制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可能,给这些学生提供的学案只需要老师提供必备的基本条件,合理点拨,启发学生们积极思考问题即可了;而面对层次较低的学生,则要把问题细分,一步一个小台阶,步步为营,随时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得到问题的积极性、满足感,进而激发起他们对知识的积极性。老师在设计学案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要有所创造,而不要生搬硬套,让学案牵着鼻子走,老师对于怎样“教”学生了如指掌,并可以合理的引领、辅导、帮助、总结学生,让教师之间、教案和学案浑然一体,从而达到教学的优质高效。
四、学习小组的建设
除中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外,主动互助发展学习式教育上课的另一重要特征就是以小队为单元的互助发展教学。根据新教学规范,不再单方面地注重对知识点的把握,只注重一种“结论”。同样也注重学习者理解知识点的流程和情感心态,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之所以然”。细心设计的小队教学活动,恰恰能够补充传统教学中重知识点轻流程的缺陷。要发挥小队的互助发展功能,互助出知识点、出才能,而且还要避免组内出现“小导师”、“小权威”。这就要求老师对小队的成员结构、平时的教学调度等,作出更细致的规划与设置。比如,学校对每一班级的学习成绩予以定量评分,在每年一月进行评比,并给与成绩最优秀的班级以各种称号,如“探索者”小队、“思考者”小队、“推动者”小队,以此类推。再根据各组成绩的逐层递升,每学期末总结后,在对各种三好学生或荣誉学校的评比上,根据每个班不同的年级分别予以一定力度的倾斜,借此来调动班级对于学习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下的新课程改革,除了注重成绩的提高之外,更关注孩子的知识和兴趣,也关注他们在读书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健康的价值观。“九级之台,始于垒土;合抱之木,生在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正沿着积极主动的学习型班级的发展路径不断前进下去,为实现班级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而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