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适应性发展课程与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能力的关系

【作者】 王立峰

【机构】 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第一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首先适应性发展课程的提出,一方面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的幼儿教师提供了一次转变自身课程观,提升自己生成课程能力的机遇。其次近年来随着幼教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寻找适合幼儿、适合教师、适合时代发展的教材呼声越来越高,这使得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整合幼儿园与家长及社区的教育资源,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此本文结合笔者个人的发展经历,试从学习理论到实践、从生成课程、评价课程等几方面来论述他们的关系及适应性发展课程对幼儿教师生成课程能力的帮助。
  【关键词】 适应性;发展课程;生成课程

  适应性发展课程与幼儿教师的生成课程能力的关系:
  1.适应性发展课程是教师生成课程的摇篮
  首先《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是生成课程的摇篮是由它的适应性、选择性和发展性决定的,适应性是它必须是适合所有幼儿、教师的。然而任何一种不变的教材要想适应不同地区的幼儿及教师是不可能的,因此它强调课程的选择性。要适应就要改变,要改变就要选择,选择那些适应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内容。要选择就要发展,因此适应性发展课程又强调它的发展性,这源于它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发展课程,它的课程的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发展中生成新的课程。
  其次是由《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内容的给定与生成相统一决定的,新课程只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蓝本和范例,没有可照搬的一系列课程,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所处的环境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作为参照物,选择那些能促进幼儿发展并在教师的努力下能实施的有效课程,而有效课程和给定课程是相互促进和谐统一的整体。
  2.适应性发展课程的给定活动是教师创造生成活动的基础
  新课程给了教师极大发展空间,教师可以在给定活动中创造生成活动,这对教师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运用于实践,寻找适合幼儿及教师的课程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师不得不了解幼儿、观察幼儿、引导幼儿把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熟记于心,并且运用于一日活动中,结合实际在给定活动中创造生成活动。例如: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在开展宝宝的衣物这一活动时,与孩子一同游戏,参与孩子的学习、讨论,观察、分析孩子的兴趣、爱好。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对自己的衣服都有特殊的感情和偏好,比如:喜欢它的颜色、花纹、图案等,有的小朋友还一起讨论各自衣服的款式、颜色、花纹等的不同之处,是某某在什么地方给她买的等等,讲起来还一副神采飞扬蛮自豪的样子,真让人羡慕,偶尔高兴时还模仿大人把外衣扎在腰间,还穿成不同的款式、风格,比如当披风、斗篷等等,既然孩子对自己的衣服这样感兴趣,我们何不根据孩子的兴趣,把宝宝小时候和现在的衣物拿来,从而生成新的适应幼儿和教师的主题活动及内容。让孩子通过这一活动,在社会活动中认识衣物的来源、在科学活动中学习给衣物分类、学习欣赏和感受衣物的美、在艺术活动中用线条装饰衣物,学习歌曲我爱洗澡,在语言活动中欣赏童话《皇帝的新装》,在健康活动中学习整理和爱护衣物、懂得父母的艰辛和不易。结果孩子在这一生成活动中各方面都得到了发展,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实践证明活动是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是教师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是家长利于提供丰富资源的成功之举。
  3.适应性发展课程的评价标准是教师生成、组织与实施课程的导航灯
  从事幼教工作以来,最怕的是上公开课,一怕孩子不配合,二怕孩子学不会,因为当我们上起课来,总会跟着实际情况或幼儿在过程中的反应,而改变教学预先设定的过程,加之以前的课程评价单一,比较注重孩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略孩子学习的过程、情感、态度等。孩子学不会或对你设计的课不感兴趣,就意味着你的课不成功。而适应性发展课程的新观念,把之前的活动设计、组织与实施叫做预设,意思是说:你可以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去改变、拓展及生成新的课程,同时新课程的评价标准也给予教师在教学中留下极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课程评价的多层性,从过去单一的只注重幼儿知识或技能地掌握到不但注重知识与技能,还强调关注不同幼儿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及反映出的价值观。其次是课程评价的多元性,不是教师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教师、幼儿、家长及其群体和社会评价机构组成。最后是评价的发展性,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来发展课程,加之课程的理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就使得教师在幼儿的活动中会时时获取孩子各方面的信息,时时调整自己的课程及组织与实施的方法,运用新课程的评价标准来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促进孩子在这些方面得到各自良好的发展及积极的引导。而在教学反思中教师也会带着这些评价去检验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时时做好改变自己决定的准备,积极地去激励和发现幼儿的不同优点,然后在主题活动中培养其特长,为平衡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信息。评价幼儿的目的是促进幼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孩子的这些能力又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之中的,因此教师必然会根据幼儿的发展变化来改变,使课程适应幼儿、教师及其环境。
  4.适应性发展课程促使教师与家长共同为生成课程服务
  首先针对目前私立幼儿园教孩子学习认字、写字、学习拼音、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等,还得到家长的普遍认同。对此作为幼儿园一名身处课改活动中的教师我感到很痛心,怎样改变这一现象对家长的影响力,怎样搞好我们的课改教学,怎样让家长接受、认同并支持我们的工作,成了我们进行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最急于解决的问题。
  其次本地区的家长素质差异大,有一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要家长收集资料或参与孩子的活动更是难上加难,有的家长还不坚持送幼儿入园,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知识在家完全可以教,而实际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在环境中去操作、体验与教师、同伴、交流、探讨等等中获得知识,从而养成孩子对知识的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为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幼伦编,马园元、王柳芳、王惠芳等著《七彩花环放飞梦想》
  [2]陈时见、何茜、谭佳等著的《幼儿适应性发展课程整合课程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