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郑惠娟
【机构】 陕西省城固县朝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现阶段,信息技术逐渐与教学融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有着许多优势,“微课”时间更短,内容更加地清晰明了,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内容。目前,线上教学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微课”也逐渐受到广大任课教师的重视,教师将“微课”充分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有利于学科教学深度发展。
【关键词】 微课;学科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手段,在近年来随着线上教学的蓬勃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教师了解并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是对于学科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微课”对于学科教学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助力“微课”与学科教学进一步相融。
1.“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现状
1.1“微课”发展的现状
目前教学中,存在着大量“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微课”视频在超星学习通、知到、作业帮、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等教育平台以精品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师生,“微课”本身的发展已颇具规模,无论质量与数量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了大量可用于课堂补充的素材。
1.2“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现状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多以对单个知识点的讲解为主,是一种时间短、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特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趣直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微课”知识点,弥补了课堂讲解有时过于枯燥的缺点。因此教师乐于接受“微课”教学的方式,主动将“微课”带入课堂,融入所授学科的实际教学中。
近几年,线上教学的兴起助力了“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进一步相融,极大地推动了“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发展。原本“微课”作为一种可选择、非硬性规定的教学方式,在试点学校及重点学校使用较多,而一些县区乡村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保守,并未能够将“微课”真正应用到实际学科教学中,或仅在公开课与个别课程中使用。但受到线上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许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将“微课”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课堂。随着教师的主动性被激发,以及线上教学的推动,如今的“微课”已深度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实践中。
2.“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的举措
2.1培养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知
要进一步促进“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教师应该加深对“微课”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教学培训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与应用,使教师熟练掌握设计制作“微课”的方式,真正明晰优质“微课”的标准,把“微课”内容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此外,考虑到目前“微课”质量良莠不齐,数量较多,而学校培养教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学校有关“微课”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师的素养提升上。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进行学科教学,并对积极做出行动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并探索如何设计并制作出一节好的“微课”,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制作能力,使教师对利用“微课”进行学科教学有着清晰的认识。
2.2做好课堂规划
回归线下课堂后,教师在遵循传统的教学环节时,开始主动将“微课”融入其中。进一步促进了“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师应该在对“微课”及所教授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做好课堂规划,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灵活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自学环节结束后播放视频,以此来达到巩固补充自学知识、转化教学成果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选择在导入环节播放次要知识点的相关视频,从而激发起学生兴趣、有效引入课堂新知,对课堂知识进行简要补充。
此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播放“微课”视频,教师还应该做好“微课”讲解与课堂知识讲解的时间分配,“微课”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课堂知识讲解这一环节。教师在播放完“微课”视频后,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来巩固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效果,做好课堂内容衔接。
2.3设计交互性课件
将“微课”充分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并利用部分平台推出的互动功能,制作可以与学生互动的“微课”。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制作出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微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自主巩固等。教师在设计互动型“微课”时,应该注意要创设真实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选择、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进行随堂习题训练。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尽量避免练习题的方式出题考察学生,增加随堂练习题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经验与技能,提升学科素养。
结束语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是当下教育趋势之一,“微课”对于中小学学科教学向优质教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目前,“微课”逐渐受到教师群体的重视,教师制作并使用“微课”的频率明显增强,但是“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优质“微课”。因此,教师仍需积极学习并探索如何制作出优质“微课”,促进“微课”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出“微课”对于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勃.微课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1,(26):59-60.
[2]王鹏宇.探析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189.
[3]东雪山.微课在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8):61-62.
[4]谭羽箫.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导师:李海龙.贵州师范大学,2018.
[5]黄高恒.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44.
【关键词】 微课;学科教学;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手段,在近年来随着线上教学的蓬勃发展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教师了解并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科教学内容,是对于学科教学的一种创新。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微课”对于学科教学及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助力“微课”与学科教学进一步相融。
1.“微课”与学科教学融合现状
1.1“微课”发展的现状
目前教学中,存在着大量“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微课”视频在超星学习通、知到、作业帮、学而思网校、猿辅导等教育平台以精品课程的形式呈现给广大师生,“微课”本身的发展已颇具规模,无论质量与数量都为实际教学提供了大量可用于课堂补充的素材。
1.2“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现状
“微课”在学科教学中,多以对单个知识点的讲解为主,是一种时间短、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特征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有趣直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微课”知识点,弥补了课堂讲解有时过于枯燥的缺点。因此教师乐于接受“微课”教学的方式,主动将“微课”带入课堂,融入所授学科的实际教学中。
近几年,线上教学的兴起助力了“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进一步相融,极大地推动了“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发展。原本“微课”作为一种可选择、非硬性规定的教学方式,在试点学校及重点学校使用较多,而一些县区乡村由于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法保守,并未能够将“微课”真正应用到实际学科教学中,或仅在公开课与个别课程中使用。但受到线上教育这一新型教育发展趋势的影响,许多教师开始思考如何利用网络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将“微课”进一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课堂。随着教师的主动性被激发,以及线上教学的推动,如今的“微课”已深度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实践中。
2.“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的举措
2.1培养教师对“微课”教学的认知
要进一步促进“微课”与学科教学相融,教师应该加深对“微课”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举办研讨会、教学培训等方式,来增强教师对“微课”的理解与应用,使教师熟练掌握设计制作“微课”的方式,真正明晰优质“微课”的标准,把“微课”内容作为备课的一部分。此外,考虑到目前“微课”质量良莠不齐,数量较多,而学校培养教师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学校有关“微课”的工作重点应放在教师的素养提升上。学校应该鼓励教师积极利用“微课”进行学科教学,并对积极做出行动的教师给予表扬。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并探索如何设计并制作出一节好的“微课”,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制作能力,使教师对利用“微课”进行学科教学有着清晰的认识。
2.2做好课堂规划
回归线下课堂后,教师在遵循传统的教学环节时,开始主动将“微课”融入其中。进一步促进了“微课”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师应该在对“微课”及所教授学科特点的基础上,做好课堂规划,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灵活利用“微课”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在学生自学环节结束后播放视频,以此来达到巩固补充自学知识、转化教学成果的目的;教师还可以选择在导入环节播放次要知识点的相关视频,从而激发起学生兴趣、有效引入课堂新知,对课堂知识进行简要补充。
此外,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之中播放“微课”视频,教师还应该做好“微课”讲解与课堂知识讲解的时间分配,“微课”不能完全取代教师课堂知识讲解这一环节。教师在播放完“微课”视频后,应该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此来巩固学生观看“微课”视频的效果,做好课堂内容衔接。
2.3设计交互性课件
将“微课”充分应用于学科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了解并利用部分平台推出的互动功能,制作可以与学生互动的“微课”。尤其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环节,教师制作出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微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预习、自主巩固等。教师在设计互动型“微课”时,应该注意要创设真实情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选择、填空、连线等方式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同时进行随堂习题训练。教师应该将知识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尽量避免练习题的方式出题考察学生,增加随堂练习题的趣味性与灵活性,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科基本经验与技能,提升学科素养。
结束语
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是当下教育趋势之一,“微课”对于中小学学科教学向优质教学发展有着深远意义。目前,“微课”逐渐受到教师群体的重视,教师制作并使用“微课”的频率明显增强,但是“微课”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优质“微课”。因此,教师仍需积极学习并探索如何制作出优质“微课”,促进“微课”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切实发挥出“微课”对于中小学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勃.微课教学模式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智力,2021,(26):59-60.
[2]王鹏宇.探析微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数字通信世界,2018,(10):189.
[3]东雪山.微课在传统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和反思[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8,(18):61-62.
[4]谭羽箫.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导师:李海龙.贵州师范大学,2018.
[5]黄高恒.微课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