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讨论法几个原则的研究
【作者】 郭洪琴
【机构】 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讨论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在中学的历史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历史教师开始关注并运用讨论教学这一种方式来组织课堂的教学。本文对在历史教学中使用讨论教学遵循的一些原则进行分析。
【关键词】 历史教学;讨论法;原则
无论做任何事情,正确方法都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拥有好的方法就等于踏上了成功的捷径。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而言,以实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研究探索出各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把全班同学带入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进行分析、辩论,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期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观点,大家在共同探讨的前提下完成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讨论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许多历史老师认可,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教材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如何使用讨论教学法,是当前高中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选题要有争议性的原则
争议,是讨论的基本前提,每一争议就每一讨论的必要和可能。因此,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就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课题,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选择的题目还必须要有开放性,即能保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声音。同时,选择讨论的课题时也要适当考虑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把开放式的谈论与实际的历史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近代史的洋务运动时,可以以“讨论洋务运动各项改革的成败得失”为讨论的内容框架,让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不局限于教材的评析,只要能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就可以。而在讲到开元盛世时,可以以“唐玄宗的功与过”为主题,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唐玄宗的功与过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把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还原于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全面的了解唐玄宗,还原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古老的历史再现生机。
二、讨论要有秩序的原则
在讨论教学中,教师的适当组织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学校的教育是具有较强教育性和目的性的,是体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教学的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组织和调控,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应有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不至于使课堂纪律出现失控的现象,也能保证让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与课堂内容相关。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比如,自由发言、分组发言辩论、师生辩论等方式,以便对讨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合理的分配,形成合理的讨论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使其发现信息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利用这些联系,发现新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唐玄宗的功与过”这个话题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认为唐玄宗“功大于过”学生,对唐玄宗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进行归纳,并把盛唐文明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归纳总结出来,形成“古今照应”的科学评价;对讨论中某些同学的过激行为和语言加以疏导,保证讨论的正常秩序等。
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
讨论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课堂上,就必须坚持“民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真正的讨论,不至于形成某个人“雄霸天下”的局面,而是应该形成“诸侯群雄逐鹿中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因为,讨论教学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要强调每个学生的讨论主体地位的。因此,要以学生为主导,贯穿整个课堂的讨论过程,同时也要兼顾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结果不一定要分出胜负,也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结论,应该让学生在自由的发表观点后,通过讨论和辩论,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有宽宏的气度和长者的风范,要尊重学生的的观点,而不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那样就不是“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了。对具有开放性的主题,只要不违反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就不应该对学生的观点断定错或者对,毕竟历史是要人来评说的,历史已经过往,不能重现。
四、选题要有趣味性的原则
没有趣味性的课题,是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的。还是那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忽略“趣味性”这个关键原则。对历史而言,真实和庄重是主要的特点,但是在那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神秘色彩和趣味性的历史话题还是不少的。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当代影视和小说中出现“乾隆”热的现象,以“戏说乾隆”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讨论这位在民间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讨论话题,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有助于讨论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去评说的。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采取讨论教学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和老师来一起讨论历史,一起评说历史,使学生在自由的“评”与“说”中,了解历史的真相,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永照.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维义.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历史教学;讨论法;原则
无论做任何事情,正确方法都是成功的前提条件,拥有好的方法就等于踏上了成功的捷径。对高中历史教学工作者而言,以实际的教学经验为基础,研究探索出各种好的教学方法,也同样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把全班同学带入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进行分析、辩论,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这期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和观点,大家在共同探讨的前提下完成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新一轮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讨论教学方法已经得到了许多历史老师认可,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以及教材内容等多方面的影响,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如何使用讨论教学法,是当前高中老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选题要有争议性的原则
争议,是讨论的基本前提,每一争议就每一讨论的必要和可能。因此,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使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就必须选取具有代表性和争议性的课题,这样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选择的题目还必须要有开放性,即能保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声音。同时,选择讨论的课题时也要适当考虑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把开放式的谈论与实际的历史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近代史的洋务运动时,可以以“讨论洋务运动各项改革的成败得失”为讨论的内容框架,让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不局限于教材的评析,只要能表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就可以。而在讲到开元盛世时,可以以“唐玄宗的功与过”为主题,让学生从各个方面对唐玄宗的功与过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对别人的观点进行评价。把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还原于课堂,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全面的了解唐玄宗,还原历史的真实;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可以激发课堂的活力,使古老的历史再现生机。
二、讨论要有秩序的原则
在讨论教学中,教师的适当组织和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学校的教育是具有较强教育性和目的性的,是体现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而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教学的过程中,从宏观的角度来组织和调控,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应有的范围内进行讨论,而不至于使课堂纪律出现失控的现象,也能保证让学生的讨论和发言与课堂内容相关。因此,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组织形式。比如,自由发言、分组发言辩论、师生辩论等方式,以便对讨论的内容和范围进行合理的分配,形成合理的讨论氛围;采用适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并积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引导学生使其发现信息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利用这些联系,发现新的问题。比如,在进行“唐玄宗的功与过”这个话题的讨论时,教师可以引导认为唐玄宗“功大于过”学生,对唐玄宗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进行归纳,并把盛唐文明对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归纳总结出来,形成“古今照应”的科学评价;对讨论中某些同学的过激行为和语言加以疏导,保证讨论的正常秩序等。
三、坚持民主性的原则
讨论就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发言权,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课堂上,就必须坚持“民主”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能形成真正的讨论,不至于形成某个人“雄霸天下”的局面,而是应该形成“诸侯群雄逐鹿中原”,“诸子百家,百家争鸣”的局面。因为,讨论教学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的教学方式,是要强调每个学生的讨论主体地位的。因此,要以学生为主导,贯穿整个课堂的讨论过程,同时也要兼顾公平,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的结果不一定要分出胜负,也不一定要有统一的结论,应该让学生在自由的发表观点后,通过讨论和辩论,对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更全面的了解,形成自己的看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必须要有宽宏的气度和长者的风范,要尊重学生的的观点,而不要把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强加到学生身上,那样就不是“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了,而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了。对具有开放性的主题,只要不违反基本的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教师就不应该对学生的观点断定错或者对,毕竟历史是要人来评说的,历史已经过往,不能重现。
四、选题要有趣味性的原则
没有趣味性的课题,是不能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和热情的。还是那句古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论是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方式,都不能忽略“趣味性”这个关键原则。对历史而言,真实和庄重是主要的特点,但是在那漫漫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具有神秘色彩和趣味性的历史话题还是不少的。比如,教师可以抓住当代影视和小说中出现“乾隆”热的现象,以“戏说乾隆”为讨论的主题,让学生讨论这位在民间富有传奇色彩的皇帝,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的讨论话题,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劲头,有助于讨论教学的顺利进行,也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历史知识的教学目的。
五、结束语
历史总是留给后人去评说的。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采取讨论教学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和老师来一起讨论历史,一起评说历史,使学生在自由的“评”与“说”中,了解历史的真相,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永照.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于友西.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历史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张维义.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热点问题透视.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