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作者】 黄丽华
【机构】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第六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整个小学语文知识体系的学习阶段当中,阅读作为学生汲取课本信息的最基本途径,通过在阅读中积累兴趣与学习经验,不断扩充自身的词汇量与丰富情感色彩,进一步反馈于日常的语文学科之中大有裨益。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去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职责。通过探究在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结合学生目前的阅读现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来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探索。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在小学的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课文、古诗词、绘本等各种文本阅读是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知识面的有效途径。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体特征,无论是课内的文本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活动开展,都向我们表明了,大量阅读书籍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通过阅读,让低年级的学生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不断识字、认字从而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从而进一步强化语文素养。学生通过阅读所储备到的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回归到课堂学习时得到更好的辅助,给予他们阅读的正向反馈与信心。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中,指向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运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性。但对于目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独立自主性。缺少阅读的兴趣,在课外的时间很难静下心去阅读,尤其是在遇到生词较多、文章主题较深奥,有相对阅读难度的文本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愿意进行阅读。这样的表现都会阻碍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率与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认识到当前小学生阅读所陷现状与瓶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活动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尚存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主体在学习语文的科目知识体系当中从开始接触就处于被动状态,在过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接触一篇新的文本阅读时总是由老师来掌握主导权后再向学生们灌输课本内容,学生跟随着老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学生就缺少独立自主的阅读思考,阅读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只是在机械性的接受老师的信号后完成命令。此种阅读上的教学方式正是不把学生当作主体的通病,打压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个性阅读兴趣常常被忽略,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本阅读,常言道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好的老师,此时的他们是拥有广泛的阅读趣味性探索的。
究其根本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本质上就是鼓励小学生们多进行自主性阅读从而扩充他们的阅读范围,无论是课内课文的阅读还是课外各种名著、绘本等题材,不需要得到完全一致的阅读结果。但在目前的阅读活动开展当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老师都害怕让学生自由阅读反而会耽误到教学进度的情况发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仍是采取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错失了给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收获的展示机会。也正因此小学生们在初始阅读阶段其独立探索精神与思考能力得不到激发,不利于学生在往后的阅读乃至学习中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在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现状中缺乏针对性的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作为一名阅读训练中的新手,缺乏阅读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来安排文本阅读的开展,先让学生们自己囫囵的读一遍,然后再将文本进行段落结构分解,并将文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阅读与学习的过程,看似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但实质上学生在听老师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自主的阅读上思考,只是对知识点进行浅显的吸收难以转化运用,不能深入进行文本的整体认知,对作者创作这篇文本的意境与内涵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内缺少措施去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
二、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
在小学阶段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对于刚接触阅读不久的知识储备量少的小学生们而言,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与精力,对新事物尤其是文字类的密密麻麻的文本阅读更激发兴趣,他们对该学科的热情也很短暂。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何阅读的指导,给予他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辅助他们更好地迈出第一步,并为小学生选择合适的文本是很重要的。这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兴趣,并更好地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文本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给予他们自由,指导他们选择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学会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到有序有效的引导,不是一昧地对学生的听之任之、任其所为,而是要在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阅读指导。比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讲到《黄山奇松》这一课时,在对课文阅读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后,结合本课所学的自然风光的主题,引申到其他的介绍我们国家锦绣山河的文章或短篇书籍,让学生能更全面、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我国万里山河的秀美绮丽,对提高学生写作也有明显效果。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是老师心中的首要任务。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压缩了学生部分的阅读时间,这让本就不充裕的阅读时间变得更加稀少。这样也会导致阅读的过程成为了一种形式,体现在上课中学生因为缺少时间去自由地阅读,对文本还没有进行理解,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个一两遍,就要马上进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长久以往学生自然会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所以针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注重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潜在的阅读习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模式,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能够让学生自由地探索书籍的海洋。让学生在固有沉闷的阅读中解放天性,让他们在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基础上去发散自己的阅读思维,加深对于文章的领悟、语句的具体运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的技巧。正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扁鹊治病》这一篇以古代背景所发生的历史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扁鹊作为一名医术十分高明的医生,但却遭到蔡恒公几次拒绝为他医治,后面扁鹊又是如何说服蔡恒公的?学生在老师的设问下,大胆自由地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阅读意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以《扁鹊治病》这一三国时代背景下的课文来引导学生对于三国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撰写的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一个阅读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阅读的知识面,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真正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静态阅读,但同时老师也应该抓住学生们的个性和爱好为契机,引导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所在,于此同时,在搭建的阅读舞台上给予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鼓励他们进行交流与发言,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收获和成就感。在每一次的阅读课设置十分钟来邀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最近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发言,能够督促学生们在课后去进行阅读。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就如最近在小学生群体中广泛传唱歌曲《孤勇者》,因其歌词励志、激励人心而深受小学生喜爱,那么老师可以借由学生们的音乐爱好来引导至阅读活动的开展,例如在班会上播放歌曲《孤勇者》后,针对这一同类型的主题来开展一个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里去进行阅读搜索,待下次的班会来分享自己收获的阅读成果。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同学们进行相关书籍的推荐,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短篇阅读,符合孤勇者主题之下的就有著作《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在兴趣爱好地引导之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只有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进行熏陶,学生才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在课堂上知识内容的学习还是在课后文化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阅读。引导学生如何学会阅读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注重与坚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落实,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献爱.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2.DOI:10.27946/d.cnki.ghzsf.2022.000114.
[2]王盼盼.以兴趣为帆,让思想远航——小学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89.
[3]孟德茹,周艳峰.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100-101.
[4]魏颖婕.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阅读兴趣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7(08):76.
[5]符云云.增强小学阅读写作兴趣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33):57.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兴趣
在小学的语文学习阶段,阅读课文、古诗词、绘本等各种文本阅读是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知识面的有效途径。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体特征,无论是课内的文本阅读,还是课外的阅读活动开展,都向我们表明了,大量阅读书籍带来的好处十分明显。通过阅读,让低年级的学生们在阅读一篇文章的过程中不断识字、认字从而积累更多的词汇,丰富他们的语文知识视野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与想象力,从而进一步强化语文素养。学生通过阅读所储备到的知识又能让他们在回归到课堂学习时得到更好的辅助,给予他们阅读的正向反馈与信心。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中,指向性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运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性。但对于目前的小学阶段的学生们的阅读现状并不理想,许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缺乏独立自主性。缺少阅读的兴趣,在课外的时间很难静下心去阅读,尤其是在遇到生词较多、文章主题较深奥,有相对阅读难度的文本时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愿意进行阅读。这样的表现都会阻碍到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效率与学生有效提高阅读的能力。因此,认识到当前小学生阅读所陷现状与瓶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我们老师所面临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开展阅读活动现状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尚存有不足的地方。对于学生而言一方面,学生主体在学习语文的科目知识体系当中从开始接触就处于被动状态,在过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在接触一篇新的文本阅读时总是由老师来掌握主导权后再向学生们灌输课本内容,学生跟随着老师的要求,让学生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进行阅读。长此以往养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学生就缺少独立自主的阅读思考,阅读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只是在机械性的接受老师的信号后完成命令。此种阅读上的教学方式正是不把学生当作主体的通病,打压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学生个性阅读兴趣常常被忽略,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接触到文本阅读,常言道兴趣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最好的老师,此时的他们是拥有广泛的阅读趣味性探索的。
究其根本的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本质上就是鼓励小学生们多进行自主性阅读从而扩充他们的阅读范围,无论是课内课文的阅读还是课外各种名著、绘本等题材,不需要得到完全一致的阅读结果。但在目前的阅读活动开展当中,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许多老师都害怕让学生自由阅读反而会耽误到教学进度的情况发生,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兴趣,仍是采取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错失了给他们通过自主阅读获得收获的展示机会。也正因此小学生们在初始阅读阶段其独立探索精神与思考能力得不到激发,不利于学生在往后的阅读乃至学习中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在小学生的阅读活动开展现状中缺乏针对性的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作为一名阅读训练中的新手,缺乏阅读经验的积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来安排文本阅读的开展,先让学生们自己囫囵的读一遍,然后再将文本进行段落结构分解,并将文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阅读与学习的过程,看似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进行了全面的了解,但实质上学生在听老师授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自主的阅读上思考,只是对知识点进行浅显的吸收难以转化运用,不能深入进行文本的整体认知,对作者创作这篇文本的意境与内涵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小学的语文阅读课堂内缺少措施去调动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待进一步的发掘。
二、培养阅读习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
在小学阶段保持积极的阅读兴趣需要教师的有力指导。对于刚接触阅读不久的知识储备量少的小学生们而言,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与精力,对新事物尤其是文字类的密密麻麻的文本阅读更激发兴趣,他们对该学科的热情也很短暂。因此,教师为学生提供如何阅读的指导,给予他们阅读的技巧与方法辅助他们更好地迈出第一步,并为小学生选择合适的文本是很重要的。这将使学生对阅读产生积极的兴趣,并更好地理解他们所阅读的文本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阅读过程中给予他们自由,指导他们选择内容,使他们更好地学会阅读。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兼顾到有序有效的引导,不是一昧地对学生的听之任之、任其所为,而是要在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开展阅读指导。比如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讲到《黄山奇松》这一课时,在对课文阅读进行相关知识讲解后,结合本课所学的自然风光的主题,引申到其他的介绍我们国家锦绣山河的文章或短篇书籍,让学生能更全面、多角度的理解课文的内容,进一步感受我国万里山河的秀美绮丽,对提高学生写作也有明显效果。
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学任务是老师心中的首要任务。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压缩了学生部分的阅读时间,这让本就不充裕的阅读时间变得更加稀少。这样也会导致阅读的过程成为了一种形式,体现在上课中学生因为缺少时间去自由地阅读,对文本还没有进行理解,只是囫囵吞枣的读个一两遍,就要马上进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长久以往学生自然会对阅读提不起兴趣。所以针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注重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学生潜在的阅读习惯,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模式,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能够让学生自由地探索书籍的海洋。让学生在固有沉闷的阅读中解放天性,让他们在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基础上去发散自己的阅读思维,加深对于文章的领悟、语句的具体运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上提高语文阅读的技巧。正如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讲解《扁鹊治病》这一篇以古代背景所发生的历史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大胆的想象,扁鹊作为一名医术十分高明的医生,但却遭到蔡恒公几次拒绝为他医治,后面扁鹊又是如何说服蔡恒公的?学生在老师的设问下,大胆自由地进行思考与讨论并发表自己的阅读意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以《扁鹊治病》这一三国时代背景下的课文来引导学生对于三国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所撰写的名著《三国演义》进行一个阅读活动的开展,既拓宽了阅读的知识面,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真正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这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保持长时间的静态阅读,但同时老师也应该抓住学生们的个性和爱好为契机,引导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快乐所在,于此同时,在搭建的阅读舞台上给予学生们充分展示自己,鼓励他们进行交流与发言,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收获和成就感。在每一次的阅读课设置十分钟来邀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分享他们的最近阅读感悟,让学生在课堂内积极发言,能够督促学生们在课后去进行阅读。老师也要不断地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就如最近在小学生群体中广泛传唱歌曲《孤勇者》,因其歌词励志、激励人心而深受小学生喜爱,那么老师可以借由学生们的音乐爱好来引导至阅读活动的开展,例如在班会上播放歌曲《孤勇者》后,针对这一同类型的主题来开展一个阅读活动,让学生们在周末或节假日的时间里去进行阅读搜索,待下次的班会来分享自己收获的阅读成果。同时老师也可以给同学们进行相关书籍的推荐,小学生的精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多推荐一些短篇阅读,符合孤勇者主题之下的就有著作《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在兴趣爱好地引导之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会得到提升。
三、结语
只有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营造更好的阅读氛围进行熏陶,学生才能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养成好的阅读习惯。无论是在课堂上知识内容的学习还是在课后文化素养的提升都离不开阅读。引导学生如何学会阅读的过程就是提高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过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注重与坚持在教学中加强对于学生阅读兴趣激发的落实,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献爱. 整本书阅读视域下小学阅读教学研究[D].湖州师范学院,2022.DOI:10.27946/d.cnki.ghzsf.2022.000114.
[2]王盼盼.以兴趣为帆,让思想远航——小学阅读教学兴趣的培养[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2):89.
[3]孟德茹,周艳峰.培养阅读兴趣 提升小学阅读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7):100-101.
[4]魏颖婕.浅谈新课标下小学阅读兴趣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7(08):76.
[5]符云云.增强小学阅读写作兴趣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6(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