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留守儿童家校合作策略分析报告

【作者】 张园苑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上元观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模式较之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引导同样也应该有新的思考和审视。准确把握留守儿童在现阶段适用的教育策略,可以为学校和家庭在留守儿童当下的心理、行为、习惯等等方面的教育思路提供参考。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有效促进留守儿童的家校合作,是当今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新方向。
  一、发展线上家校合作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项APP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充分开发、广泛应用,相关APP中也加入了家校合作平台,但调查发现这些功能的利用率依旧很低。21世纪,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线上线下相结合,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还为家校沟通、家校合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依托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改进不完备的分散式家校合作模式,建立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支持,以学校为主导的多方参与格局。建立统一的网络资源平台,例如“云直播”“云平台”等;国家教育部开设的网络教育云平台中,不仅有基础的课程学习,还开辟了安全教育、品德教育、经典阅读、影视教育等内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钉钉”“腾讯会议”等。定期在网络平台上组织家校合作活动,让家长和老师在平台上充分沟通,通过现场直播、会议等形式面向教师、家长普及家校合作的理论知识,提高双方的合作意识。
  二、创新线下家校合作模式
  近年来,线下家校合作模式也应不断加以完善、创新。以往线下家校合作的主体在学校、教师和家长,如今应在三者基础上加入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由此形成的多元合作模式才能为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供相应保障。
  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和社会的作用,应成立留守儿童家长委员会和家校合作领导小组,领导各校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制定家校合作的相关制度,了解家校合作落实的具体情况,实现家校合作工作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家长委员会成员由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其他学生的父母组成,便于家长之间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起到传帮带作用。家校合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德育处校长牵头,班主任老师任领导组成员,并邀请优秀的家长加入其中,定期召开留守儿童教育经验分享会,汇集集体智慧制定合适的教育对策。
  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家校合作领域的专家深入学校,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开展家校合作公益培训。实践层面,组建由教育专家、知名人士和媒体记者组成的资源库,成立家校合作专家顾问团队、指导团队。学校加强与团队的交流和沟通,并定期把家校合作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反馈给团队成员,以便于及时给出合理的指导意见,促进家校有效合作。
  三、打造家校合作新平台
  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往往更偏向选择容易操作的方式,如家长会、讲座等,但这种单一的家校合作形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家校合作活动的有效性,打造新的家校合作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一)建立研讨式交流平台 
  很多地方成立的家长学校看似作为家校沟通的桥梁,实则向家长灌输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并没有起到相互交流沟通的效果,因此建立研讨式的交流平台就很有必要,能推进家校合作进程之中的民主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让有经验的专家与教师走上讲台与家长共同进行互动式、主体化、系列化的研究与讨论。研讨式的交流平台要求教师与家长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家校合作进行深入的学习、研讨,共同学习专家思想,共同讨论出适用于教师、学生、家长三个主体的合作模式。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家长本着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交流经验,从而研讨出适合学生个体、班集体以及学校的家校合作新模式。
  (二)改进以往的家长会
  传统的家长日渐沦为成绩优异学生的“赞扬会”和成绩下降学生的“批斗会”,因此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上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后召开家长会的模式,改为在本学期开学初期召开,在家长会上学校和教师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向家长进行通告,并充分汲取家长的合理化意见,让家长充分了解本学期教育教学重点,为本学期的家校合作开一个好头。班主任可以和家长共同商量为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在本学期进行的过程之中,可以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召开家校联系会,这种有针对性的小型家长会较传统大规模召开家长会来说更具价值。
  (三)学校开放日 
  真正的“开放日”不应仅仅局限于家长通过开放日观察到自己孩子的在校表现情况,对教师教学、课堂管理只字不提,应让家长走进学校、深入课堂、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在教学中共同发展;让学校、教师参与留守儿童的家庭活动、社区活动,在活动中共同成长。不仅要有“家长开放日”、“家庭开放日”还要有“社区开放日”。在开放日不仅让家长、家庭、社区人员走进课堂,走向讲台,走向学校开办的各种活动,在学校全方位的发展中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各方的关心。
  (四)设立家长园地 
  家长园地致力于为教师和家长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双方都放松下来,沟通交流是在吃吃水果、喝喝茶的过程中进行的,家长之间可以分享校外的教育经验,家长与教师之间可以把家校合作模式进一步的调整和完善,在这种愉快的情境下,教师与家长都能够畅所欲言,从而取得最佳的交流效果。学校可以在学校或是班级教室设置家长园地,在此区域中可以张贴一些有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图片或是文字资料,也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助于家长教育留守儿童的各类节目,或是展示一些家长与学生共同学习的成果,以供大家学习。
  目前我国在线教育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之下,这不仅是对传统线下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也为传统家庭教育提出了全新的问题。全面推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相融合,需要学生家长的高度配合。小学生群体自控力较差,面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很容易被其所吸引,打乱学习节奏。线上教学能否顺利推进依旧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深入合作,也就需要教师和家长逐渐提高使用线上设备和教学资源的能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家校合作培训制度与合作体制,将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家长督促学生、家校融合程度为重要内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线上教育机构应当定时、分批次对学科教师、班主任、技术辅助人员等的专业培训,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保障家校合作始终走在科学有序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