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的“脱困”教学策略
【作者】 王 芳
【机构】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云峰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体育学困生”在公平平等的教育中容易被边缘化。本文通过分析“体育学困生”的成因,提出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三项“脱困”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小学体育学困生问题,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最终帮助这些学生实现身心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体育学困生;脱困;教学策略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和挑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这些学生常常被称为“体育学困生”。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制定针对这些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实施相应的“脱困”教学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1、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体育学困生是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学校教学方法和环境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可能会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并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1.1学生的个体因素
首先学生个体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方面: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不佳或后天体能差异而导致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例如,他们可能缺乏耐力、灵活性或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心理因素方面: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某些学生可能有自信心不足、焦虑或紧张等问题,或者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以上原因导致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表现不佳,可能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1.2 学校教学方法和环境
学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也对体育学困生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或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考虑不充分,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缺乏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可能导致学生自卑,从而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致使体育能力不乐观。或者学校的体育设施有限,缺乏积极的体育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1.3家庭和社会因素
家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可能影响孩子在体育学科上的表现。家庭体育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对体育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家长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和习惯,可能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动力,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学生可能缺乏在体育学科上努力学习和取得进步的动力,导致学习困难。在社会因素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或社交环境中受到体育能力的评判和负面评论,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并避免参与相关活动。
2、体育学困生的“脱贫”教学策略
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耐心、要细心,还要下功夫才能有所收获[1]。帮助学生克服体育学习困难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提供支持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解决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三项主要的教学策略。
2.1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为了满足体育学困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将课程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活动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体育的兴趣和动力。此外,体育学困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给予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2.2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体育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组织小型比赛、设立学生助教、多样的体育游戏等。通过积极参与和成功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自信心将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其体育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意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2.3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系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是解决体育学困生问题的关键。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学习,提供支持和鼓励。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优质的体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为体育学困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体育学困生的“脱贫”教学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这些学生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体育学习的“脱贫”。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提出了三项重要的“脱困”教学策略:包括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嵩.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对策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S1)
【关键词】 体育学困生;脱困;教学策略
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各种限制和挑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了困难。这些学生常常被称为“体育学困生”。为了保障教育公平,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功率,制定针对这些学生的有效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这一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对学校、教师和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和实施相应的“脱困”教学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1、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体育学困生是指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遭遇困难、表现不佳、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个体因素、学校教学方法和环境因素、家庭和社会因素等。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可能会有多种因素同时存在,并且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
1.1学生的个体因素
首先学生个体因素主要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两个方面。生理因素方面:有些学生可能由于先天身体素质不佳或后天体能差异而导致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例如,他们可能缺乏耐力、灵活性或协调性等方面的能力。心理因素方面:学生的心理状况也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影响。某些学生可能有自信心不足、焦虑或紧张等问题,或者对体育运动本身没有太大的兴趣,缺乏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以上原因导致他们在体育学习中表现不佳,可能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1.2 学校教学方法和环境
学校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也对体育学困生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学习风格或水平,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差异考虑不充分,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缺乏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可能导致学生自卑,从而缺乏体育运动的兴趣,致使体育能力不乐观。或者学校的体育设施有限,缺乏积极的体育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1.3家庭和社会因素
家庭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可能影响孩子在体育学科上的表现。家庭体育观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对体育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或者家长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导致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和习惯,可能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动力,限制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学生可能缺乏在体育学科上努力学习和取得进步的动力,导致学习困难。在社会因素方面,一些学生可能在学校或社交环境中受到体育能力的评判和负面评论,这可能导致他们对体育学习失去信心并避免参与相关活动。
2、体育学困生的“脱贫”教学策略
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耐心、要细心,还要下功夫才能有所收获[1]。帮助学生克服体育学习困难的关键在于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提供支持和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了解决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三项主要的教学策略。
2.1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指导
为了满足体育学困生的需求,教师可以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首先,将课程分解为更小的组成部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集体活动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体育的兴趣和动力。此外,体育学困生可能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采用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例如,给予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并提供更多的指导和支持。
2.2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
体育学困生在体育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心和运动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例如组织小型比赛、设立学生助教、多样的体育游戏等。通过积极参与和成功经验的积累,学生的自信心将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其体育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意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2.3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
建立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支持系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合作是解决体育学困生问题的关键。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学习,提供支持和鼓励。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校和社会组织可以提供优质的体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为体育学困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体育学困生的“脱贫”教学策略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全方位的支持和关爱,这些学生才能够克服困难,实现体育学习的“脱贫”。
通过对体育教学中“体育学困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提出了三项重要的“脱困”教学策略:包括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个性化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建立有效的学习支持系统。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也希望教育部门能够加强对体育教育的重视,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支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于嵩.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对策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