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搞好初中语文小说教学
【作者】 袁晓宏 谢小兰
【机构】 陕西省勉县第三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标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占有不小的比重。小说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读写能力的重要文本,也是检验教师语文修养和教学水平的“重头戏”。怎样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课标要求,让学生从中受益,是本文探究的题旨。
【关键词】 小说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
为了落实新课标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占有不小的比重。那么教学中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课标要求,让学生从中受益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和看法。
首先,要善于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有效的原动力,对理性还不够发达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为重要。新课程中,好的语文老师总是善于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语文学习。这一点,对小说教学也不例外,好的导入,往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入余光中等人的乡愁诗来创设情境,打动学生,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然后顺势导入课文学习;教学《社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戏曲片段,吸引学生,然后引导他们回忆童年相关往事,然后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学习……这样的导入多了,学生就会习惯性地形成对小说的一份厚爱、一份兴趣。让他们知道,小说里不仅有故事,更有生活、有情感。
其次,要了解背景知识,深入理解主旨。每一篇小说作品背后,就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作家的生平背景,如果脱离了它们去搞小说教学,实在是舍本逐末,不得要领。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将文本教学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当时的思想状态联系起来,使语文教学离不开“人”、离不开“世”,让学生领会到小说是时代的镜子,是作家心灵对社会人生的回音……让学生深入体悟到小说主旨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教《范进中举》一课,离不开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其社会背景、人情世态以及作家吴敬梓本人生平遭遇的介绍;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少不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和作家莫泊桑创作思想的了解等等。这样,我们的小说教学才有思想的启迪,认识的深入,境界的升华!
再次,不必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小说比起其他选入课本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往往篇幅长,容量大,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多讲什么,少讲什么,有时实难把握。据笔者经验,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即抓住每篇作品最闪光、最有特色的东西,把它作为教学侧重点去讲透彻,学透彻。最怕的是篇篇“三要素”,堂堂“三要素”,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让作品埋没个性。如教学《孔乙己》,一定要紧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不幸遭遇这一主线,把他的性格及其成因分析透彻,同时把作者对这个人物寄予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位;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则狠狠抓住满篇皆是的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不放,透过细节看人物,透过细节看世态。这样,或侧重人物,或侧重情节,或侧重手法,或侧重主旨……使得小说教学异彩纷呈,篇篇有味,堂堂出彩。
第四,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教学资源。多媒体手段和资源的应用,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在小说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品读,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引入优秀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变换个角度对小说内容,尤其是人物进行欣赏,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形成“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探究。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教学《带上她的眼睛》时,可以考虑让学生欣赏根据刘慈欣小说《三体》拍成的电视剧选集,让学生增强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再如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可让学生选看电视剧《红楼梦》相关剧集,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可让同学们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相关剧集……总之,与时俱进,引入影视资源辅助小说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第五,要坚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语文教学,历来提倡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多年尝试让学生在学过某些优秀学生篇章后,让学生趁着刚学过的兴奋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写人物评论,也可以写小说涉及到的时代风貌、文化习俗等等。如学完《最后一课》,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学完《孔乙己》,可以通过写人物评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孔乙己的可悲遭遇,思考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学完《社戏》,可以通过写介绍江南水乡地理风貌和“社戏”民俗的文章,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通过这样的课后写作训练,让小说教学得到延伸,让学生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自然而然的提高,使他们在小说学习中大受裨益。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好戏”、“大戏”,课标重视,学生喜爱。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会在小说教学中倾尽心力,想尽良方,把这出“戏”唱活,唱够,唱好,让学生学得“过瘾”、“痛快”。本文所谈“要善于导入,激发兴趣;要了解背景知识,深入理解主旨;不必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教学资源;要坚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也仅仅是个人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由于自身语文素养和理论水平所限,难免贻笑于大方。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 小说教学;实践经验和体会
为了落实新课标对学生文学素养的要求,现行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其中小说占有不小的比重。那么教学中如何提高小说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课标要求,让学生从中受益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小说文体的认识,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体会和看法。
首先,要善于导入,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最有效的原动力,对理性还不够发达的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兴趣的激发更为重要。新课程中,好的语文老师总是善于导入,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语文学习。这一点,对小说教学也不例外,好的导入,往往具有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教学《故乡》一课时,我们可以引入余光中等人的乡愁诗来创设情境,打动学生,提出问题,吸引学生,然后顺势导入课文学习;教学《社戏》,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戏曲片段,吸引学生,然后引导他们回忆童年相关往事,然后带着好奇心进入文本学习……这样的导入多了,学生就会习惯性地形成对小说的一份厚爱、一份兴趣。让他们知道,小说里不仅有故事,更有生活、有情感。
其次,要了解背景知识,深入理解主旨。每一篇小说作品背后,就有特定的时代背景或作家的生平背景,如果脱离了它们去搞小说教学,实在是舍本逐末,不得要领。语文教师应该善于将文本教学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当时的思想状态联系起来,使语文教学离不开“人”、离不开“世”,让学生领会到小说是时代的镜子,是作家心灵对社会人生的回音……让学生深入体悟到小说主旨深刻的现实意义。比如教《范进中举》一课,离不开对封建科举制度及其社会背景、人情世态以及作家吴敬梓本人生平遭遇的介绍;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少不了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和作家莫泊桑创作思想的了解等等。这样,我们的小说教学才有思想的启迪,认识的深入,境界的升华!
再次,不必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小说比起其他选入课本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往往篇幅长,容量大,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多讲什么,少讲什么,有时实难把握。据笔者经验,就是要做到“突出重点”,即抓住每篇作品最闪光、最有特色的东西,把它作为教学侧重点去讲透彻,学透彻。最怕的是篇篇“三要素”,堂堂“三要素”,让学生感觉味同嚼蜡,让作品埋没个性。如教学《孔乙己》,一定要紧扣孔乙己这个人物的不幸遭遇这一主线,把他的性格及其成因分析透彻,同时把作者对这个人物寄予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到位;教学《范进中举》一文,则狠狠抓住满篇皆是的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不放,透过细节看人物,透过细节看世态。这样,或侧重人物,或侧重情节,或侧重手法,或侧重主旨……使得小说教学异彩纷呈,篇篇有味,堂堂出彩。
第四,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教学资源。多媒体手段和资源的应用,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在小说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品读,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机地引入优秀的影视资源,让学生变换个角度对小说内容,尤其是人物进行欣赏,对人物性格、命运的形成“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探究。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后,可以让学生观看电影《城南旧事》,加深学生的感受和认知;教学《带上她的眼睛》时,可以考虑让学生欣赏根据刘慈欣小说《三体》拍成的电视剧选集,让学生增强对科幻小说的理解;再如教学《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文可让学生选看电视剧《红楼梦》相关剧集,教学《智取生辰纲》一文可让同学们欣赏电视剧《水浒传》相关剧集……总之,与时俱进,引入影视资源辅助小说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第五,要坚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语文教学,历来提倡读写结合,相得益彰。在小说教学中,笔者多年尝试让学生在学过某些优秀学生篇章后,让学生趁着刚学过的兴奋进行写作训练。可以写读后感,可以写人物评论,也可以写小说涉及到的时代风貌、文化习俗等等。如学完《最后一课》,可以通过写读后感让学生加深对爱国主义情感的理解;学完《孔乙己》,可以通过写人物评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孔乙己的可悲遭遇,思考造成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和个人原因;学完《社戏》,可以通过写介绍江南水乡地理风貌和“社戏”民俗的文章,开拓学生的知识和文化视野。通过这样的课后写作训练,让小说教学得到延伸,让学生思想情感得到升华,更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自然而然的提高,使他们在小说学习中大受裨益。
综上所述,小说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好戏”、“大戏”,课标重视,学生喜爱。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定会在小说教学中倾尽心力,想尽良方,把这出“戏”唱活,唱够,唱好,让学生学得“过瘾”、“痛快”。本文所谈“要善于导入,激发兴趣;要了解背景知识,深入理解主旨;不必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利用多媒体,引入影视教学资源;要坚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也仅仅是个人语文教学实践的总结,由于自身语文素养和理论水平所限,难免贻笑于大方。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