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教学之学课标、促课改、提效率
【作者】 骆相文
【机构】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三江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是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活动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也是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载体之一。对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作用。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客观、理性看待世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人和价值观,为学生终生学习,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奠定基础。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1)、发展语言能力。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2)、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3)、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4)、提高学习能力。 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英语课堂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教学并贯穿始终。
在课堂导入中,可通过一些日常对话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思维习惯。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常用语,在生活中特别是乡村学生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很多学生就很不愿意说,但是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候语“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开始,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一般疑问句型:“Are you....? Is he/she....? Do you....? Does he/she...? Can you/he/she....?”和特殊疑问词“what、how、who、where、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融入到谈论日常活动、谈论星期、谈论天气等中去,逐渐增加难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英语和汉语在意思表达上的异同。并逐步形成英语表达思维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象以前那样只能空洞地听录音,或只能看着书读课文,经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现在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看课文动画并听其对话,因为动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途径。和看一般的动画片不同,可布置有一定难易程度差异的任务让学生观看后再完成。比如从简单一点的练习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单词、句子,到复述动画内容,到转述,再到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Who is/are there? Where is he/she/ are they ? What is he/she /are they doing? “Are you....? Is he/she....? Do you....? Does he/she...? Can you/he/she....?”等等。还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加入how、when。也可以根据教学不同的时态设置相应时态的问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并达到一定的语言练习及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在课堂练习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和语言环境进行对话,演绎课文内容,再让其他学生给予点评。也可以通过节目:Show time 或I can I show结合以前知识点进行综合拓展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以达到锻炼发展学生语言思维逻辑能力,培育学生文化差异意识,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课后,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以巩固目标的完成。比如让学生在课后养成用英语进行问候交流的习惯,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相互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爱好习惯,一周的学习或活动计划,或前一周的活动或有趣的事。向家人讲述每天的学习内容。
熟话说“三天不练口生”,英语更是这样。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也没有语言应用环境,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学好说好英语,就更要多说多练。养成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养成英语语言思维逻辑,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做到乐学善学。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过这样坚持与努力,学生一定会对英语学科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感兴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
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英语课程的总目标:(1)、发展语言能力。能够在感知、体验、积累和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认识英语与汉语的异同,逐步形成语言意识,积累语言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沟通与交流。(2)、培育文化意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发展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观;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3)、提升思维品质。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4)、提高学习能力。 能够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目标,保持学习兴趣,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在学习中注意倾听、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学会反思和评价学习进展,调整学习方式:学会自我管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乐学善学。英语课堂就是要围绕这几个目标进行教学并贯穿始终。
在课堂导入中,可通过一些日常对话来培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语言思维习惯。由于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也不是常用语,在生活中特别是乡村学生生活中根本就用不到,也没有相应的语言环境,很多学生就很不愿意说,但是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问候语“Hello”“Good morning.” “How are you?”开始,把课文中学到的一些一般疑问句型:“Are you....? Is he/she....? Do you....? Does he/she...? Can you/he/she....?”和特殊疑问词“what、how、who、where、when”引导的特殊疑问句融入到谈论日常活动、谈论星期、谈论天气等中去,逐渐增加难度。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学生感知英语和汉语在意思表达上的异同。并逐步形成英语表达思维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不再象以前那样只能空洞地听录音,或只能看着书读课文,经常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现在的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各个学校基本上都有电子白板,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观看课文动画并听其对话,因为动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途径。和看一般的动画片不同,可布置有一定难易程度差异的任务让学生观看后再完成。比如从简单一点的练习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单词、句子,到复述动画内容,到转述,再到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相应难度的问题:Who is/are there? Where is he/she/ are they ? What is he/she /are they doing? “Are you....? Is he/she....? Do you....? Does he/she...? Can you/he/she....?”等等。还可以根据内容需要加入how、when。也可以根据教学不同的时态设置相应时态的问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课文内容,并达到一定的语言练习及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以此来达到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
在课堂练习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和语言环境进行对话,演绎课文内容,再让其他学生给予点评。也可以通过节目:Show time 或I can I show结合以前知识点进行综合拓展练习。以此来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我。做到学练结合,学以致用。以达到锻炼发展学生语言思维逻辑能力,培育学生文化差异意识,提升学生英语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的目标。
在课后,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以巩固目标的完成。比如让学生在课后养成用英语进行问候交流的习惯,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人,相互用英语讲述自己的爱好习惯,一周的学习或活动计划,或前一周的活动或有趣的事。向家人讲述每天的学习内容。
熟话说“三天不练口生”,英语更是这样。由于英语不是母语,也没有语言应用环境,要想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学好说好英语,就更要多说多练。养成说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养成英语语言思维逻辑,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乐于交流、大胆尝试。做到乐学善学。梅花香自苦寒来,相信经过这样坚持与努力,学生一定会对英语学科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感兴趣。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