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鼓励创新劳动,日记记录美好生活
【作者】 付俊财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泗门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使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决心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尤其要鼓励创造性劳动,结合所任教语文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写不同类别的创新劳动日记,规定不同的创新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写出劳动的过程和感悟。学生实践后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无限,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相信孩子们的日记中还会持续记录着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劳动者、思想者和探索者,使之在饶有趣味、令人振奋的创新和创造中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
【关键词】 创新劳动;日记记录;美好生活
1952年我国学习苏联时,为了把苏联的“基础”中国化、清晰化,提出了“基础知识和技能”。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在培养目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双基”),一直沿用至今。
毋庸讳言“双基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基础。然而,随着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通俗点,光有知识、高分低能、有分无德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发展能力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社会性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尽管“三维目标”在当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清晰的阐释,但它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符合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可是,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培训跟不上,教师缺乏专业的引领,再实际操作中“三维目标”经常成了割裂的三条或三类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意义仅限于目标条数的增加,而目标指代的“完整的人”即学生却依然没有被发现、被表达出来。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随后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在课程修订时坚持“育人为本”,落实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每门学科依据其本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广泛认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让学科教育终于找到了“家”,而且是学科教育界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家”。
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总体思路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规定,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强调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看懂,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习惯劳动习惯。《意见》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的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考虑到劳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意见》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有道,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后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例如:强调高等学校“注重培养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创新”、“创造”,比如在论述“劳动精神”时说“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劳动能力”中提到“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慧力和创造力”,在“总目标”“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中提到“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中提到“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提出“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会让学生写不同类别的创新劳动日记,每天规定不同的创新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然后写出劳动的过程和感悟。
一、创新整理和收纳
陈好同学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整理物品的关键在于摆放和分类。就拿整理行李箱一事来说,我是先列出需要的几大类物品,然后根据行李箱空间以及物品的使用时间的因素进行摆放。汪婷婷同学关于整理去三天社会实践活动行李箱的日记中写道:第一步,先用较薄的衣物将行李箱凹槽填满填平。然后将床单、衣物折叠或卷起整齐放于箱内,同时尽可能平。若还有凹槽,可以将小物件如内衣裤袜子填充,若剩余间较多,可选择在此面装上用密封袋密封好的鞋,鞋内可以塞小物品,可自行决定。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减少了褶皱。另一面则可以装食品、书籍、洗漱用品等,都建议用密封袋包装。其中,洗发水、沐浴露可将家中大瓶拆装成小瓶或小袋。李淑雅同学日记中写道:整理和收纳物品之前要先做选择,然后把所有物品分门别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分类,可以按照功能分类,也可以按照使用频率分类,还可以按照颜色或其他。接下来要精简物品,用“自我中心主义”代替“物品中心主义”,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选择物品的标准:我所必需,适合我,令我舒服。安排好不同类型的物品归于相应的储物家居后,可以区域性收纳作设计规划利用隐藏式手法化整为零,无形隐藏在生活周遭,让收纳空间赋予另一个显性的功能性。邵欣怡同学的整理和收纳日记《袜子球》中写道:袜子一堆散放在抽屉里是不是又乱又难找?今天,我就来教你一个袜子整理术。我简称它为“袜子球”。首先把一对袜子两个叠放着,然后从袜子底部向上卷,卷到底,接着用穿袜子的那个口向外翻,给它包住。噔噔噔,一个完美的“袜子球”就好了。剩下的袜子也按照上面步骤整理好成一个个球,放进抽屉里,有条件的可以买一个架子,有格子的那种,这样放进去,一个个分开,简洁明了。以后拿取袜子就很方便了,只需拿出个“球”,也不用一只只地找,直接拿出就可以穿了。这就是我要分享的袜子整理收纳小妙招,是不是简单又实用?
二、创新烹饪与营养任务
陈智豪同学的创新劳动日记写道:番茄鸡蛋大家都会吧,但今天我讲的是我最爱的做法,可能比普通做法麻烦些。先准备两个西红柿,三个鸡蛋,如果不够吃就再加一个。1.鸡蛋大打散打出小气泡放在一旁备用;2.西红柿放入烧开的水中,这是为了方便去皮;3.如果您想更卫生些就佩戴一次性手套把破的西红柿压成稀;4.压成稀后往里加入一勺的白糖、一勺酱油,两勺蚝油,再放半勺盐。再放调料搅拌均匀后可以试试口味,不行的话再进行个人喜好调味,我这个做法更偏酸甜风味;5.起锅烧油,我一般放15毫升油,油烧八成热把打好备用的鸡蛋慢慢倒进锅中,边倒还要边用筷子搅拌,烧至金黄先从锅里倒出备用(忘说了,向锅内倒油前先把锅里的水分全烧干,不然油会迸溅起来);6.把腌好的西红柿小料倒入锅中,不用再倒油了,炒到边缘冒小气泡,把炒好的鸡蛋倒入,最后加半碗淀粉水(也可以再加一勺老酒,可加可不加),大火焖三分钟左右就能出锅了;7.你也可以加点儿小装饰。谢思铉同学烹饪日记写道:今天要做的是我的拿手菜之一——茄汁土豆块。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土豆,还有玉米淀粉、米醋、盐、糖、蕃茄酱、两个炒锅。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对半切开,再总滚刀手法将土豆切成土豆块,要小一点,不然不好炸。然后准备一盆水,将土豆块放入水中,加入米醋、盐,抓均匀,待十分钟后沥水,再倒入淀粉,颠均匀。接下来开始炸,在炸完一半时,另一边就可以开始熬酱可。将番茄酱、糖、米醋和少许水,熬成糊状,再将炸好的土豆倒去,这样一道茄汁土豆块就做好啦!
三、高效值日方案
徐奥奇同学的日记《高效》中写道: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为班级的保洁工作出份力的责任,但如今随着学龄的增大,我们的学习压力也在增加,如何高效值日成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并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每位同学配合,放学后把各自的椅子放到桌子上,这样方便值日生打扫。值日生要明确分工,当然也需要互相配合。先把地面打扫干净,同时把黑板的同学细心地将黑板擦干净,各角落不能放过,尤其是凹槽处。负责走廊的值日生可同时进行打扫。最后再由两位负责拖地的同学将走廊和教室的地面拖干净。这时负责倒垃圾的同学可以去完成任务。现在值日生们要一起配合将门窗全部关好,电器开关关好。“劳动”不仅要认真,在认真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效率。丁佳珺同学的日记《值日如何效率高》中写道:每个同学一周都要做一次值日,不少同学却十分讨厌值日,因为要花费挺长时间,谁不想放学早点回家啊!首先得保证教室里只剩下值日的人,其他认全部赶出去。最好让每位同学把各自的椅子搬到桌子上,这样方便扫地拖地。先扫地,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倒垃圾和拖地的同学在旁边闲着,其实他们应该帮忙一起三更快。扫好后就开始拖地,倒垃圾的同学就可以倒垃圾了。等把黑板的同学擦好黑板后,再让拖地的同学把踏板拖一下。这时候扫地的同学可以排桌子啦。这些完成后把劳动工具有序摆好,要记得把门窗、电器关好,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四、劳动工具改造或发明
邓梓键同学的日记《回收利用》中写道: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各不同的饮料,而饮料瓶总是会扔掉,有什么办法可以利用一下呢?你还别说,说起什么小改小做,哟还真的干的不少,虽然其中有父母的帮助。就如2020年我做的可调角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一个法瓶子,底下使用锡箔纸,用木棍进行支架调整,扭上螺丝来使两端可以加固。再用两根长木棍进行支撑,再一旁放上调角器,用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对地面的光照角度进行调节,使它保持热量最大化。最后再将上下两个瓶子都涂上纯黑色,这样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散失,也尽可能的进行加热和扩大容量。用最少的成本去做最好的作品。徐奥奇同学在日记《劳动改造》中写道: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工具进行改造,希望能使生活更便利。我进行了家中窗帘改造,我们需要两根长绳,首先将一根长绳从其中一幅窗帘的上面一串环中穿或,两端都垂到地面,将两幅窗帘靠中间的最前端那个环固定在这条绳子上,另一幅窗帘也同样方法操作。这样改造之后,只要将中间两根长绳下拉,窗帘就合上了,从两侧分别拉长绳,窗帘就拉开了。原理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定滑轮原理,这样就变(下转第6页)(上接第8页)手动为半自动,让生活更便捷了。
五、教室美化方案
陈好同学《教室装饰》日记中写道:教室的环境或许也对同学们对待学习态度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一个美观、舒适的环境中,我认为会使同学门更加冷静,减少焦虑。然而教室布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既要考虑到美观问题,又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我的建议是,或许我们可以根据四季更替来变换主题。例如种植相应季节的花卉,利用绘画更换墙上相应季节景象。使教室内的装饰随季节更替而变化。而后方的空间也不能闲着,可以统一购买许愿签,让学生将愿望写在签上,上交后统一布置在空白较大的地方。使学生一看到这装饰就能想起曾经立下的志向。马思涵同学《班级美化》日记写道: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若布置精心,便会带给我甚至全班同学一丝安心与温馨。首先是环境问题,我们几乎是非常干净的,问题就在于上课期间与不能扔垃圾期间,同学们会产生一些纸屑或小垃圾。所以我想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桌角处贴一个小垃圾袋,既方便了自己,也干净了班级。其次是书架。我认为书架上的书可以定期替换,而且还可以增置一些同学们爱看的书,并设有借阅卡。还有便是设计问题,一些瓶瓶罐罐放在上面容易,一个光秃秃的书架也不太好看,我们可以在便利贴上写自己喜欢的话,然后贴上去。可以再书架上方空处钉一块木板,上面可以放瓶子,不容易碰倒。如果可以,还可以放一个小度来控制电脑,也方便了大家。
以上更多的是生活劳动创新方面,其实还可以尝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的创新,学生们实践后让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无限,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相信孩子们的日记中还会持续记录着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使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劳动者、思想者和探索者,使之在饶有趣味、令人振奋的创新和创造中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少年时期的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就在于把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与个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人会意识到,依靠思想和求知的钻研精神,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3]《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
[4]《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实践指导(劳动)》(2022版)
【关键词】 创新劳动;日记记录;美好生活
1952年我国学习苏联时,为了把苏联的“基础”中国化、清晰化,提出了“基础知识和技能”。1978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在培养目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简称“双基”),一直沿用至今。
毋庸讳言“双基论”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为构建面向21世纪的基础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必要基础。然而,随着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国际化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说通俗点,光有知识、高分低能、有分无德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需要发展能力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社会性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尽管“三维目标”在当时没有从理论上得到清晰的阐释,但它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符合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可是,由于理论准备不足,培训跟不上,教师缺乏专业的引领,再实际操作中“三维目标”经常成了割裂的三条或三类目标,从“双基”到“三维目标”的意义仅限于目标条数的增加,而目标指代的“完整的人”即学生却依然没有被发现、被表达出来。
针对这样的问题,教育部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随后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在课程修订时坚持“育人为本”,落实学科育人、课程育人,每门学科依据其本质,凝练学科核心素养,明确该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提出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广泛认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让学科教育终于找到了“家”,而且是学科教育界绝大多数人都认同的“家”。
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0年3月20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总体思路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必须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涵做了规定,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强调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看懂,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习惯劳动习惯。《意见》依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的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考虑到劳动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意见》又将非生产劳动教育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前者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有道,这也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后者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例如:强调高等学校“注重培养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
劳动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即劳动素养,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与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劳动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劳动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创新”、“创造”,比如在论述“劳动精神”时说“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劳动能力”中提到“能在劳动实践中增强体力,提高智慧力和创造力”,在“总目标”“发展初步的筹划思维,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中提到“能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经验解决劳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创造性劳动的能力”,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中提到“能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协作劳动和创造性劳动”,在“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中提出“通过持续性劳动实践,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结合我所任教的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会让学生写不同类别的创新劳动日记,每天规定不同的创新劳动任务,要求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应的任务,然后写出劳动的过程和感悟。
一、创新整理和收纳
陈好同学日记中写道:我认为整理物品的关键在于摆放和分类。就拿整理行李箱一事来说,我是先列出需要的几大类物品,然后根据行李箱空间以及物品的使用时间的因素进行摆放。汪婷婷同学关于整理去三天社会实践活动行李箱的日记中写道:第一步,先用较薄的衣物将行李箱凹槽填满填平。然后将床单、衣物折叠或卷起整齐放于箱内,同时尽可能平。若还有凹槽,可以将小物件如内衣裤袜子填充,若剩余间较多,可选择在此面装上用密封袋密封好的鞋,鞋内可以塞小物品,可自行决定。这样既节省了空间,又减少了褶皱。另一面则可以装食品、书籍、洗漱用品等,都建议用密封袋包装。其中,洗发水、沐浴露可将家中大瓶拆装成小瓶或小袋。李淑雅同学日记中写道:整理和收纳物品之前要先做选择,然后把所有物品分门别类,每个人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分类,可以按照功能分类,也可以按照使用频率分类,还可以按照颜色或其他。接下来要精简物品,用“自我中心主义”代替“物品中心主义”,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选择物品的标准:我所必需,适合我,令我舒服。安排好不同类型的物品归于相应的储物家居后,可以区域性收纳作设计规划利用隐藏式手法化整为零,无形隐藏在生活周遭,让收纳空间赋予另一个显性的功能性。邵欣怡同学的整理和收纳日记《袜子球》中写道:袜子一堆散放在抽屉里是不是又乱又难找?今天,我就来教你一个袜子整理术。我简称它为“袜子球”。首先把一对袜子两个叠放着,然后从袜子底部向上卷,卷到底,接着用穿袜子的那个口向外翻,给它包住。噔噔噔,一个完美的“袜子球”就好了。剩下的袜子也按照上面步骤整理好成一个个球,放进抽屉里,有条件的可以买一个架子,有格子的那种,这样放进去,一个个分开,简洁明了。以后拿取袜子就很方便了,只需拿出个“球”,也不用一只只地找,直接拿出就可以穿了。这就是我要分享的袜子整理收纳小妙招,是不是简单又实用?
二、创新烹饪与营养任务
陈智豪同学的创新劳动日记写道:番茄鸡蛋大家都会吧,但今天我讲的是我最爱的做法,可能比普通做法麻烦些。先准备两个西红柿,三个鸡蛋,如果不够吃就再加一个。1.鸡蛋大打散打出小气泡放在一旁备用;2.西红柿放入烧开的水中,这是为了方便去皮;3.如果您想更卫生些就佩戴一次性手套把破的西红柿压成稀;4.压成稀后往里加入一勺的白糖、一勺酱油,两勺蚝油,再放半勺盐。再放调料搅拌均匀后可以试试口味,不行的话再进行个人喜好调味,我这个做法更偏酸甜风味;5.起锅烧油,我一般放15毫升油,油烧八成热把打好备用的鸡蛋慢慢倒进锅中,边倒还要边用筷子搅拌,烧至金黄先从锅里倒出备用(忘说了,向锅内倒油前先把锅里的水分全烧干,不然油会迸溅起来);6.把腌好的西红柿小料倒入锅中,不用再倒油了,炒到边缘冒小气泡,把炒好的鸡蛋倒入,最后加半碗淀粉水(也可以再加一勺老酒,可加可不加),大火焖三分钟左右就能出锅了;7.你也可以加点儿小装饰。谢思铉同学烹饪日记写道:今天要做的是我的拿手菜之一——茄汁土豆块。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个土豆,还有玉米淀粉、米醋、盐、糖、蕃茄酱、两个炒锅。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对半切开,再总滚刀手法将土豆切成土豆块,要小一点,不然不好炸。然后准备一盆水,将土豆块放入水中,加入米醋、盐,抓均匀,待十分钟后沥水,再倒入淀粉,颠均匀。接下来开始炸,在炸完一半时,另一边就可以开始熬酱可。将番茄酱、糖、米醋和少许水,熬成糊状,再将炸好的土豆倒去,这样一道茄汁土豆块就做好啦!
三、高效值日方案
徐奥奇同学的日记《高效》中写道:作为学生,我们每个人都有为班级的保洁工作出份力的责任,但如今随着学龄的增大,我们的学习压力也在增加,如何高效值日成了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探讨并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每位同学配合,放学后把各自的椅子放到桌子上,这样方便值日生打扫。值日生要明确分工,当然也需要互相配合。先把地面打扫干净,同时把黑板的同学细心地将黑板擦干净,各角落不能放过,尤其是凹槽处。负责走廊的值日生可同时进行打扫。最后再由两位负责拖地的同学将走廊和教室的地面拖干净。这时负责倒垃圾的同学可以去完成任务。现在值日生们要一起配合将门窗全部关好,电器开关关好。“劳动”不仅要认真,在认真的同时,我们还要保证效率。丁佳珺同学的日记《值日如何效率高》中写道:每个同学一周都要做一次值日,不少同学却十分讨厌值日,因为要花费挺长时间,谁不想放学早点回家啊!首先得保证教室里只剩下值日的人,其他认全部赶出去。最好让每位同学把各自的椅子搬到桌子上,这样方便扫地拖地。先扫地,这时候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倒垃圾和拖地的同学在旁边闲着,其实他们应该帮忙一起三更快。扫好后就开始拖地,倒垃圾的同学就可以倒垃圾了。等把黑板的同学擦好黑板后,再让拖地的同学把踏板拖一下。这时候扫地的同学可以排桌子啦。这些完成后把劳动工具有序摆好,要记得把门窗、电器关好,现在就可以回家了。
四、劳动工具改造或发明
邓梓键同学的日记《回收利用》中写道:众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各不同的饮料,而饮料瓶总是会扔掉,有什么办法可以利用一下呢?你还别说,说起什么小改小做,哟还真的干的不少,虽然其中有父母的帮助。就如2020年我做的可调角度太阳能热水器。使用一个法瓶子,底下使用锡箔纸,用木棍进行支架调整,扭上螺丝来使两端可以加固。再用两根长木棍进行支撑,再一旁放上调角器,用于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对地面的光照角度进行调节,使它保持热量最大化。最后再将上下两个瓶子都涂上纯黑色,这样尽可能减少热量的散失,也尽可能的进行加热和扩大容量。用最少的成本去做最好的作品。徐奥奇同学在日记《劳动改造》中写道:今天老师要求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工具进行改造,希望能使生活更便利。我进行了家中窗帘改造,我们需要两根长绳,首先将一根长绳从其中一幅窗帘的上面一串环中穿或,两端都垂到地面,将两幅窗帘靠中间的最前端那个环固定在这条绳子上,另一幅窗帘也同样方法操作。这样改造之后,只要将中间两根长绳下拉,窗帘就合上了,从两侧分别拉长绳,窗帘就拉开了。原理就是利用我们学过的定滑轮原理,这样就变(下转第6页)(上接第8页)手动为半自动,让生活更便捷了。
五、教室美化方案
陈好同学《教室装饰》日记中写道:教室的环境或许也对同学们对待学习态度起了一定的作用,在一个美观、舒适的环境中,我认为会使同学门更加冷静,减少焦虑。然而教室布置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既要考虑到美观问题,又要考虑到成本问题。我的建议是,或许我们可以根据四季更替来变换主题。例如种植相应季节的花卉,利用绘画更换墙上相应季节景象。使教室内的装饰随季节更替而变化。而后方的空间也不能闲着,可以统一购买许愿签,让学生将愿望写在签上,上交后统一布置在空白较大的地方。使学生一看到这装饰就能想起曾经立下的志向。马思涵同学《班级美化》日记写道: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若布置精心,便会带给我甚至全班同学一丝安心与温馨。首先是环境问题,我们几乎是非常干净的,问题就在于上课期间与不能扔垃圾期间,同学们会产生一些纸屑或小垃圾。所以我想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桌角处贴一个小垃圾袋,既方便了自己,也干净了班级。其次是书架。我认为书架上的书可以定期替换,而且还可以增置一些同学们爱看的书,并设有借阅卡。还有便是设计问题,一些瓶瓶罐罐放在上面容易,一个光秃秃的书架也不太好看,我们可以在便利贴上写自己喜欢的话,然后贴上去。可以再书架上方空处钉一块木板,上面可以放瓶子,不容易碰倒。如果可以,还可以放一个小度来控制电脑,也方便了大家。
以上更多的是生活劳动创新方面,其实还可以尝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的创新,学生们实践后让我发现孩子们的创意无限,还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相信孩子们的日记中还会持续记录着美好的生活。
我希望使每一个少年都成为劳动者、思想者和探索者,使之在饶有趣味、令人振奋的创新和创造中认识世界并认识自己。少年时期的自我肯定、自我教育就在于把认识真理和发现真理与个人的创造力融合在一起:人会意识到,依靠思想和求知的钻研精神,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参考文献:
[1]《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3]《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
[4]《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实践指导(劳动)》(202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