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作者】 莫顺刚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弹子学校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不知道写些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在开展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写作状况来强化对于初中生学习水平的了解程度,以便制定出具备可行性的教学方式,本文主要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生阅历和知识含量有限,但是此阶段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程度高,教师在课堂上将作为指导和阅读教学统一进行,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搭建语文学习知识体系。
1、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作文的占比较大,是考试的重点,其分值占比也较高。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大多较重视对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重点强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学到适用的写作方法,但在作文的立意上缺少创新,深度不足,写作质量整体不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得以渗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起促进作用。从具体表现来看,写作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除需具备写作素材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联想思维,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新意。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作文,并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情感融入作文创作中,让学生的作文质量更高,对立意和内容上更为新颖且丰富,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明显。
2、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积累
学生素材积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质量。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少素材积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情况,需提高重视程度。可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的积累,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利用阅读的方式进行,除了教材上的阅读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农村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应要求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中一些写作质量较高的词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便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素材的积累。学生在阅读和摘抄中与阅读材料进行情感共鸣,逐渐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让写作言之有物。可组织学生对优秀的阅读材料进行鉴赏,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出读后感,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营造出较大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2.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是培养个性化观察能力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会积累丰富而且具有个性特点的作文素材,那么真情实感就会随之自然流露。如今,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具有假、大、空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高度重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将生活所感所想运用到写作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2.3扩展学生写作的文化视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因此,个体具有他自己独有的与外界相处、打交道的模式,也具有特定、独有的文化上的特点。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因此,想要优化个性化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就要打开学生写作的文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例如,可以每天增加十分钟的阅读书籍,积累素材环节,日积月累,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便能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模块后通常都会有名著导读模块、阅读模块,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的编排,将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写作教学的个性化。
2.4趣味性写作课堂,激发写作积极性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加入更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课堂的活跃性,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们对于写作的热情。趣味性写作课堂是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法,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写作课堂,可以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在趣味中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体验中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2.5多渠道获取素材,开阔学生眼界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囊括的主题多种多样,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初中生往往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这样将会导致学生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找不到适用的素材,而写作是需要大量素材积累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从多渠道获取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素材,根据素材捋清写作的基本脉络。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为学生们准备更多精彩素材,对学生们的写作思考能力的提高做出恰当的引导。
2.6构建多元思维
人的思维普遍具有单向特征,然而世间万物都具有多元化特征。作用到写作过程中,就要针对主题,分析其中蕴含的多方面意义,在立意过程中学会转变思路,找到最适合的一项。以《曹刿论战》为例,在常规人物解读中,对曹刿的看法无外乎“卓识远见”,对鲁庄公的看法则是“鄙”,但通过仔细分析,则能看出其中还有更多层面的内涵。比如站在领导角度,鲁庄公本人善于礼贤下士;站在人才角度,曹刿身上具有良好的毛遂自荐意识和精神;从社会风气看,当时社会普遍较为清明,君和民相处较为融洽。所以只有真正建立多元思维,站在多个角度分析主题,才能写出完善且立意深远的文章。
结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重要的引导者,还是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作文水平,推进教学策略优化,达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语言表达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实际开展时,应率先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作文命题,给予专项化作文指导;注重反常思维、发散思维和多元思维的培养及训练,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条框限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的作文评改,通过做好评改准备、讲明评改要求等完善学生互评;特别关注写作的开放性,善于利用新形式优化写作训练过程,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认真观察生活,最终不仅会爱上写作文,更会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肖凤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121.
[2]赵玲.浅析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下),2017,(9):130.
【关键词】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初中生阅历和知识含量有限,但是此阶段学生对语文知识理解程度高,教师在课堂上将作为指导和阅读教学统一进行,从宏观角度帮助学生搭建语文学习知识体系。
1、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作文的占比较大,是考试的重点,其分值占比也较高。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大多较重视对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培养,重点强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学到适用的写作方法,但在作文的立意上缺少创新,深度不足,写作质量整体不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开始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得以渗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可起促进作用。从具体表现来看,写作对学生有着较高的要求,除需具备写作素材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以及联想思维,才能让自己的作文更具有新意。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促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作文,并将自己的思维以及情感融入作文创作中,让学生的作文质量更高,对立意和内容上更为新颖且丰富,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促进作用也极为明显。
2、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1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积累
学生素材积累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质量。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缺少素材积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情况,需提高重视程度。可引导学生做好素材的积累,为后续的写作做好准备。教师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可利用阅读的方式进行,除了教材上的阅读内容,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农村初中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状况,给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课外书籍,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阅读。教师应要求学生针对阅读材料中一些写作质量较高的词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便于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实现素材的积累。学生在阅读和摘抄中与阅读材料进行情感共鸣,逐渐形成自身的思维方式,让写作言之有物。可组织学生对优秀的阅读材料进行鉴赏,要求学生在阅读之后写出读后感,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营造出较大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2.2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是培养个性化观察能力的前提。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会积累丰富而且具有个性特点的作文素材,那么真情实感就会随之自然流露。如今,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具有假、大、空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就是引导学生高度重视生活和写作的联系,将生活所感所想运用到写作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
2.3扩展学生写作的文化视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成长经历,因此,个体具有他自己独有的与外界相处、打交道的模式,也具有特定、独有的文化上的特点。写作的源头是生活,因此,想要优化个性化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就要打开学生写作的文化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例如,可以每天增加十分钟的阅读书籍,积累素材环节,日积月累,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便能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写作模块后通常都会有名著导读模块、阅读模块,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的编排,将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写作教学的个性化。
2.4趣味性写作课堂,激发写作积极性
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学的优势,在课堂中加入更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内容,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课堂的活跃性,才能真正激发出学生们对于写作的热情。趣味性写作课堂是新课改环境下教师常用的教育手法,相比于传统的语文写作课堂,可以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在趣味中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体验中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2.5多渠道获取素材,开阔学生眼界
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囊括的主题多种多样,教师应帮助学生们开阔眼界,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初中生往往没有足够的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也不够丰富,这样将会导致学生们在进行作文写作时,找不到适用的素材,而写作是需要大量素材积累的,此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应用信息技术,从多渠道获取与写作主题相关的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素材,根据素材捋清写作的基本脉络。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为学生们准备更多精彩素材,对学生们的写作思考能力的提高做出恰当的引导。
2.6构建多元思维
人的思维普遍具有单向特征,然而世间万物都具有多元化特征。作用到写作过程中,就要针对主题,分析其中蕴含的多方面意义,在立意过程中学会转变思路,找到最适合的一项。以《曹刿论战》为例,在常规人物解读中,对曹刿的看法无外乎“卓识远见”,对鲁庄公的看法则是“鄙”,但通过仔细分析,则能看出其中还有更多层面的内涵。比如站在领导角度,鲁庄公本人善于礼贤下士;站在人才角度,曹刿身上具有良好的毛遂自荐意识和精神;从社会风气看,当时社会普遍较为清明,君和民相处较为融洽。所以只有真正建立多元思维,站在多个角度分析主题,才能写出完善且立意深远的文章。
结语
作文教学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是重要的引导者,还是课堂的主导者,必须基于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和作文水平,推进教学策略优化,达到提升学生作文能力、语言表达水平和语文学科素养的目的。实际开展时,应率先重视起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进行作文命题,给予专项化作文指导;注重反常思维、发散思维和多元思维的培养及训练,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条框限制;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全方位的作文评改,通过做好评改准备、讲明评改要求等完善学生互评;特别关注写作的开放性,善于利用新形式优化写作训练过程,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认真观察生活,最终不仅会爱上写作文,更会写好作文。
参考文献:
[1]肖凤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的方法[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5):121.
[2]赵玲.浅析形象思维的培养对于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J].课外语文(下),2017,(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