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探析

【作者】 杨永莉

【机构】 重庆市渝北区空港新城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单元作业作为一个教学单元内部作业的合集,承担着帮助学生发展素养,协助教师巩固教学效果的双重任务,是日常学习评价的重要环节。如何在全面减压作业总量和时长的前提下,设计出高质量作业是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探索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关键词】 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问题与策略

  单元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最小单位。相较于传统课时教学设计,单元作业设计是一种介于学期教学规划与课时教案之间的中观层面的教学设计,既有助于突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课时思维,使教师从“长时段”整体筹划学科教学,又契合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特点,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倡导大单元作业设计,才能让教师从过去的课时主义当中挣脱出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学生发展观。
  一、当下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单元整体设计
  双减”政策要纵深推进,核心关键在于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基于课时布置作业,缺乏整体的结构观。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更加关注课时的设计、课时目标的达成以及对课时目标达成度的检测,缺少高屋建瓴的整体作业设计观。
  当下国家在教育层面高度重视学科结构,认为内容的结构化是实现由知识为本向素养转化的关键所在,并且提出三种结构化思维,即知识关联结构化、认识思维结构化、核心关联结构化。这要求老师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结构,单元教学设计是正在推进的有效实践方式,作业设计要有基于单元的特点。
  (二)教辅资料等同于作业
  当下少有体现教师匠心独运设计理念的作业,更多的作业设计要求学生完成测验题或者老师指定的教辅材料。过于依赖教辅资料弱化了教师设计作业的创造性,也禁锢了学生的自主发展需求。
  这种“单元作业约等于教辅练习”的模式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完成同一本练习册,难免会出现学生“吃不饱”、“吃不了”等教学困境,导致学生自信心和学习效果的两极分化。
  (三)重复性与机械化
  教学中当教师把教辅资料作为主要作业实施手段,学生就会浪费时间在大量单调且重复的作业上,课业负担过重,课后练习时间超长,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限,同时也会加重家长和学生的焦虑。双减政策里明确提到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杜绝惩罚性作业。
  (四)类型单一,选择性不足
  从形式上来说,往往是纸笔作业为主,其它的诸如探究型、创新型的作业偏少,类型单一。
  以往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所有学生都做同样的作业,多样性不足,选择性不够。现在推崇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国务院的相关文件提到,要设计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增强作业的选择性。
  (五)情境性与真实性不足
  作业本身是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要基于情境发展。现在的教学要达成一种认识:“无情境不教学,无情境不练习”。如今中小学课程的命题都是情境化的,而作业设计却缺少情境性。
  (六)反馈停留在知识本身
  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反馈给学生的大部分是知识层面的信息。对于学生通过作业暴露出来的学科思维、学习方法问题,老师在教学中的反馈不够,需要重视并解决。
  二、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路径与策略
  (一)以大概念为核心设计单元作业
  大概念又称大观念,是由人脑抽象概括出来能够反映学科本质,具有整合性和迁移性的概念、观念或论题。2022年版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使用大概念来统领课程内容,外显核心素养。
  1.树立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分析课标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学业质量描述,并综合教材内容(是对课标的落实、理解、重构)、学情(学生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比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来逐层细化出来。
  2.提炼单元大概念
  提炼单元大概念和各级下位概念是单元作业设计的关键,需要逐级提炼。单元大概念的提炼要结合学科大概念、教材内容等,单元大概念有一个或者多个,每个单元大概念又包含一个或多个核心概念,它们又由不同的基础概念构成。教师在提炼的过程要对概念进行层层分析,明确要点,确定目标。
  3.明确单元核心问题链
  单元核心问题链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和单元概念的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连串问题集合,在组织作业类型与设计问题情景过程中充当着“母题”的角色。
  4.打造具有情境的“自选作业超市”
  基于教学中对单元目标的树立、单元大概念的提炼、单元核心问题链的明确,从而去打造具有真实情境的“自选作业超市”,丰富作业类型,提供多样化选择。
  作业类型可以包含思维训练作业、实验探究作业、跨学科作业、社会实践作业等,采用必做、选做相结合的分层设计思路,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减轻学业负担。
  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需要一致性地思考在单元教学目标统领下的教、学、评的问题。因此在组织作业类型与设计问题情境时重点不在于贪求题多量大,而在于精确地指向前面建立的单元大概念群与核心问题链,注重作业的弹性设计,力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准确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以目标为导向设计单元作业
  首先,单元作业设计应该以大概念为引领,以单元为核心,以目标为导向。应该在明确作业目标之后再进行作业题的编制,作业题反过来又可以指引作业目标的设立。
  其次,单元作业编制要遵循以知识为工具,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任务、以素养为宗旨的命题框架。
  在这个命题下,再完成作业编制程序:选择情境素材→设计问题→拟定呈现方式→制订评价标准。
  (三)设计多维细目表,系统规划作业
  多维细目表为单元作业的系统规划提供了框架。多维细目表包括课时、以及我们要完成的单元目标或课时目标、作业题号、作业题型,作业的层次、难度、情境类型、科学性,作业的的来源以及预计完成时间等多个信息。
  作业多维细目表来源于测验编制“教学目标-内容”双向细目表。除目标外,将作业的一些关键属性如题型、层次、难度、情境类型、科学性、来源及预估时间等置于表中。
  总之,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是落实素养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以大单元为锚点设计的单元作业不仅能充分发挥复习巩固、拓展延伸和素养提升等功能,还能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学生健康成长,切实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香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8.
  [2]周成平《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3]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