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整本书阅读活动成果交流
【作者】 张淑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主题为“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必读书目是《西游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古典名著的阅读至少有以下困境:
一是对阅读认识的浅薄,
二是对原著阅读的冷漠,
三是阅读活动的单一。
面对以上困境,我们以“任务”为驱动,用情境化、生活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阅读,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技能,提升阅读思考的深度,培养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视野。《西游记》是一本小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去关注情节、人物和环境。可制定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活动(一)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提供选做部分,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细致的理解: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活动(二)
通过此项任务的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去精读文中的细节,同时锻炼了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意是无限的,阅读成果精彩纷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提供评价体系,以便起到指引的作用。如为了加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适应度,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评价表:
活动评价(一):
在这里,评价的功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某个人某项能力是否达标”。评价是有效激励学生继续阅读的好手段,当学生获得积极反馈时,会带动自我的内驱力,从而为了获得下次积极反馈而维持阅读活动。
任务二:我是剧中人
在此活动中,我们不必限制学生的思维,大可让他们尽情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并且一定要重视写后在全班进行反馈和交流,使其思维的火花可以碰撞从而迸发,形成更为灿烂的烟火。
例如读了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大圣此时心中愤懑无比,你能写封信寄到花果山劝劝他吗?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也可以设计一个更高阶的延展性活动——回信。
任务二:我是剧中人活动(二)
利用不断转换角色,让学生觉得阅读是“有意思”的,并且在不同的视角下是审视故事和人物,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从而达到内化的过程。
教师要对学生读整本书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这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表现的质性评价为主,少做量化评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个评价标准供学生自评,其目的不是为了考查,而是为了告诉学生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去阅读,通过多种方式去分享体验和收获,要灵活而敏捷地阅读:
活动评价(二)
任务三:我是小作家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类问题,从而提升鉴赏能力。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可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敢于挑战“权威”。那就是要充分“放权”,让学生有改写的权利,让旧故事焕发出新活力。
任务三:我是小作家活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充当一个“鉴赏家”的角色,更为有趣的收获是,当学生拥有“鉴赏权”时,他们的阅读兴趣会空前高涨,他们的思维力也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例如设计一个活动:找找《西游记》中不合理或不恰当之处。
有一个学生就指出作者时间安排上混乱:如《大闹天宫》时,故事设定“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当玉帝派遣慧岸下界时,托塔李天王才安营扎寨,明显时间跨度是不对的。当然,故事中时间混乱的远远不止这一处。人们总有无限的“找碴儿”和“评价别人”的能力,用好这能力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阅读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明确自己的进步,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认识到阅读的意义;阅读的高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我们希望结合学校的项目课程和文化传统,关注每位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怀学生的阅读过程,关心学生的阅读收获。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书中的美好长留学生的心中,创造出学生自己的价值与愿景。真正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用阅读,还自己一个广阔的世界。
一是对阅读认识的浅薄,
二是对原著阅读的冷漠,
三是阅读活动的单一。
面对以上困境,我们以“任务”为驱动,用情境化、生活化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深度阅读,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技能,提升阅读思考的深度,培养敏捷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习多种阅读方法,拓宽阅读视野。《西游记》是一本小说,我们要引导学生利用精读、略读、浏览等方法去关注情节、人物和环境。可制定如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活动(一)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提供选做部分,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细致的理解:
任务一:我是大导演活动(二)
通过此项任务的设计,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并且想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去精读文中的细节,同时锻炼了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学生的创意是无限的,阅读成果精彩纷呈。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学生提供评价体系,以便起到指引的作用。如为了加强学生对阅读策略的适应度,我们可以设计如下评价表:
活动评价(一):
在这里,评价的功能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某个人某项能力是否达标”。评价是有效激励学生继续阅读的好手段,当学生获得积极反馈时,会带动自我的内驱力,从而为了获得下次积极反馈而维持阅读活动。
任务二:我是剧中人
在此活动中,我们不必限制学生的思维,大可让他们尽情发挥他们的奇思妙想,并且一定要重视写后在全班进行反馈和交流,使其思维的火花可以碰撞从而迸发,形成更为灿烂的烟火。
例如读了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之后我们可以设计如下任务:大圣此时心中愤懑无比,你能写封信寄到花果山劝劝他吗?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也可以设计一个更高阶的延展性活动——回信。
任务二:我是剧中人活动(二)
利用不断转换角色,让学生觉得阅读是“有意思”的,并且在不同的视角下是审视故事和人物,去揣摩人物的内心,从而达到内化的过程。
教师要对学生读整本书的情况进行评价,以使阅读更有效果,这种评价以考查学生阅读表现的质性评价为主,少做量化评价。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提供一个评价标准供学生自评,其目的不是为了考查,而是为了告诉学生我们应运用多种方法去阅读,通过多种方式去分享体验和收获,要灵活而敏捷地阅读:
活动评价(二)
任务三:我是小作家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意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类问题,从而提升鉴赏能力。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可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要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敢于挑战“权威”。那就是要充分“放权”,让学生有改写的权利,让旧故事焕发出新活力。
任务三:我是小作家活动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充当一个“鉴赏家”的角色,更为有趣的收获是,当学生拥有“鉴赏权”时,他们的阅读兴趣会空前高涨,他们的思维力也往往会有许多奇思妙想。例如设计一个活动:找找《西游记》中不合理或不恰当之处。
有一个学生就指出作者时间安排上混乱:如《大闹天宫》时,故事设定“天上一天,人间一年”,当玉帝派遣慧岸下界时,托塔李天王才安营扎寨,明显时间跨度是不对的。当然,故事中时间混乱的远远不止这一处。人们总有无限的“找碴儿”和“评价别人”的能力,用好这能力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阅读结束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明确自己的进步,获得认同感和价值感,认识到阅读的意义;阅读的高度,决定了精神的高度。我们希望结合学校的项目课程和文化传统,关注每位学生的阅读经验,关怀学生的阅读过程,关心学生的阅读收获。通过整本书的阅读,让书中的美好长留学生的心中,创造出学生自己的价值与愿景。真正让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用阅读,还自己一个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