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加强德育的关键要素探究

【作者】 魏汇源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强化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生物素养。因此加强生物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深入分析了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加强德育的具体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质量,增强德育教育的形象性与场景化特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为后来的相关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生物;德育教育;要素

  德育教育与多学科的结合与渗透是新课改对基础学科教学的客观要求。高中生物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万物生存与发展的规律,并且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与价值观,为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生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生物教学中,通过对道德教育的渗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生命的敬畏感,增强他们的生态意识与自然观念,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生物教学的实际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实施德育教育的关键要素
  1、加强人文教育理念
  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提升,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并且让学生在课堂实践过程中更加准确地认识到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扩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让人文教育真正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
  2、重视生命教育的融合
  生命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生物教学进行传播和教学。加强生命教育是生物教育的重要情感目标。通过完善科学的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增强学科教育的实用价值。
  3、完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整体素质,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在生物学教学中,应重视健全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绿水青山即金山银山”的生态观,从而保障生物教学情感目标的达成。
  二、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加强德育的具体策略
  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生物学学习积极性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传递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知识,还承载了对人类自我和环境责任的认知。因此,高中生物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也是进行德育教学的有效平台。要想在生物课堂上成功地进行德育,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讲授模式常常让学生陷入被动学习的状态,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如果能够引入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田野调查等,就能更好地吸引学生,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吸收,也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互动的课堂活动,如模拟杂交实验或者通过思维导图来组织知识。这样的方式能降低课堂教学内容的难度,同时也能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和责任。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他们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和课题。这样做能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挫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承受压力的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个性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方法。
  2、完善生物教学的课堂评价机制,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评价机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进行思考,并且让学生就出现的问题以及可以规避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节能,绿色自然的自然观念,并且用正确的理念引导学生的日常行为。教师要将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创新思考能力等纳入到课堂评价体系中,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强化课堂实践环节设计,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是目前中学生物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注意课堂实践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行合一”,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比如在学习细胞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制作,在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的前提下展开观察,从而对细胞有更加准确和形象的认知,对学生展开后续的深入学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基本科学准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看出,加强德育与生物教育的融合对于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师要充分地认识到德育教育与生物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从现实角度出发展开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以及课堂实践环节的增加,让学生能够接受到更加新鲜有趣,并且富有指导意义的德育教育,从而推动生物课堂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深化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探索。
  参考文献:
  [1]马燕.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4):65-67.
  [2]尹乙洁.高中生物教学中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及优化对策探讨[J].启迪与智慧:上2020(2):33-34.
  [3]解发亮.立德树人背景下高中生物德育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