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现路径
【作者】 邓钰上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银山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游戏化教学由来已久,我们还可以将其视作“寓教于乐”。在幼儿阶段,他们更喜欢游戏活动,这有助于集中大家的注意力,并能达到沉浸式教学的效果。采用这种模式,能够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并且幼儿的思维和肢体都会处于快速活动状态。本文就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有效使用这种教学模式,进行简单的梳理分析。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注重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通常具有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此外,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和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教学游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例如,听说游戏、读写游戏、词汇游戏、语法游戏等,以满足儿童不同语言技能的发展需要。语言教学游戏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认知、情感、社交等。借助于综合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老师游戏观念存在局限
目前,很多教师对游戏的环节都做了详细的安排,规定了幼儿在何时该做什么,局限性较大,使得教学模式还是没有脱离形式化,学生缺乏自我表现的机会,这就使得教学模式背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对于活动室游戏的认知与现实的游戏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如:游戏材料没有激起预期的探索欲望,也没有产生教师期望获得的效果。,游戏所产生的喜悦与进程并不是教师期望的样子。另外,教师的不当介入可能限制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甚至丧失了与小伙伴互动的机会。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游戏活动内容,也因为过于关注游戏的流程和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他们往往把游戏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不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时,缺乏创新和变化。他们可能会反复使用相同的游戏形式和规则,导致游戏变得单调乏味。这样的游戏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无法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有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典型的“多动”特征。这种“天性”决定了他们的专注力只有20分钟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极限”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乱说乱动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否则教学就无法持续进行下去。这说明,教师的游戏化教学实施程度不够,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追求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来。如果选择的游戏不当,或者相关游戏缺乏吸引力,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推动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
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在游戏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游戏的效果,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游戏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老师在语言教学游戏中应该将大部分时间分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担任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老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与幼儿一起互动和交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尊重幼儿并对游戏做出恰当的引导
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如玩具、图书、图片等,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游戏材料和情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甚至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另外,老师还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差异化需要,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灵活调整游戏规则和难度。
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老师的合理“介入”和“退出”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以便更好地制定游戏规则和策略。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介入游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当幼儿出现争执时,老师可以进行调解和协调。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也要适时退出游戏,让幼儿更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成功感,比如,当幼儿已经掌握了游戏规则并能够顺利进行游戏时,老师可以逐渐减少介入的程度,直至完全退出游戏。
(三)老师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语言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电子课本等。这些资源可以为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灵感。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幼儿的需求,开发适合本校的语言教学游戏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校本教材、教学游戏、互动课件等,从而尽量满足本校幼儿的学习需求。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语言教学游戏资源的开发中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准备材料活动中。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现路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化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幼儿;语言教学;游戏化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的特点
幼儿园语言教学游戏注重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通常具有生动、形象、有趣的特点。此外,游戏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和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知识。语言教学游戏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游戏,例如,听说游戏、读写游戏、词汇游戏、语法游戏等,以满足儿童不同语言技能的发展需要。语言教学游戏往往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比如:认知、情感、社交等。借助于综合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还能得到全面发展。
二、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老师游戏观念存在局限
目前,很多教师对游戏的环节都做了详细的安排,规定了幼儿在何时该做什么,局限性较大,使得教学模式还是没有脱离形式化,学生缺乏自我表现的机会,这就使得教学模式背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对于活动室游戏的认知与现实的游戏实践存在一定差距,如:游戏材料没有激起预期的探索欲望,也没有产生教师期望获得的效果。,游戏所产生的喜悦与进程并不是教师期望的样子。另外,教师的不当介入可能限制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他们无法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甚至丧失了与小伙伴互动的机会。
(二)语言教学中游戏的程式化倾向
部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增加游戏活动内容,也因为过于关注游戏的流程和形式,而忽略了教学目标。他们往往把游戏看作是一种独立的活动,而不是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此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时,缺乏创新和变化。他们可能会反复使用相同的游戏形式和规则,导致游戏变得单调乏味。这样的游戏无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也无法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三)游戏中过多强调秩序与纪律
有研究证明,幼儿具有典型的“多动”特征。这种“天性”决定了他们的专注力只有20分钟左右。一旦超过这个“极限”他们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乱说乱动的情况。此时,教师就要用更多的时间去维持课堂纪律,否则教学就无法持续进行下去。这说明,教师的游戏化教学实施程度不够,这显然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我们追求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持续地参与到语言教学当中来。如果选择的游戏不当,或者相关游戏缺乏吸引力,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三、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方法和策略
(一)更新游戏观念推动语言教学的顺利进行
幼儿教师需要认识到游戏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加以运用。在游戏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幼儿为中心,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自主性。为了提高语言教学游戏的效果,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幼儿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例如,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模拟真实生活中的情境,使幼儿在游戏中自然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游戏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游戏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收获,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老师在语言教学游戏中应该将大部分时间分给幼儿,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担任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观察幼儿的游戏表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当然,老师也可以参与到游戏中来,与幼儿一起互动和交流,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二)尊重幼儿并对游戏做出恰当的引导
老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材料,如玩具、图书、图片等,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过程中,老师应该鼓励幼儿自由探索游戏材料和情境,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甚至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来。另外,老师还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到游戏中去。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差异化需要,老师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和需要灵活调整游戏规则和难度。
在语言教学游戏中,老师的合理“介入”和“退出”是非常重要的。游戏开始前,老师可以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以便更好地制定游戏规则和策略。游戏过程中,老师可以适时介入游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游戏规则,促进游戏的顺利进行,比如,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当幼儿出现争执时,老师可以进行调解和协调。在游戏过程中,老师也要适时退出游戏,让幼儿更充分地发挥自主性和创造力,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和成功感,比如,当幼儿已经掌握了游戏规则并能够顺利进行游戏时,老师可以逐渐减少介入的程度,直至完全退出游戏。
(三)老师多渠道开发语言教学游戏资源
老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的语言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PPT、电子课本等。这些资源可以为老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灵感。老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幼儿的需求,开发适合本校的语言教学游戏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校本教材、教学游戏、互动课件等,从而尽量满足本校幼儿的学习需求。另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幼儿参与到语言教学游戏资源的开发中来,让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甚至可以让他们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准备材料活动中。
结束语
总之,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现路径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引导幼儿参与游戏化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语言,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