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作者】 甘跃群
【机构】 四川省资中县重龙镇西街小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估算能力在小学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还可以促使学生在处理问题时,快速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从整体上看,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对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和他们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估算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估算意识
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将精算和估算过于明确地区分开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使得估算教学容易陷入误区。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理论观念,认识到估算和精算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通过将二者相融合,教师在综合教学中促进学生以估算增进精算水平,以精算深化估算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在进行精算前,可以先进行估算,预估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完成精算后再进行验证,从估算结果来看精算结果是否接近,以此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需要明确估算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意味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并创设合适的情境或抓住适当的契机,鼓励学生进行估算,不断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估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由于估算意识薄弱,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精算,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可以引发学生估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得到更多进行估算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合适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王明拿着3000元去大型商超购买家电,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王明带的钱是否足够。小学生遇到这类问题,第一反应是将要买商品的价格全部相加,将计算结果与3000进行比较,以此判断王明带的钱够不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在生活实际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算的。通过估算,可以大致确定答案的范围,从而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增加第二问“小明应付多少钱”,再请学生判断这一问题需要精算还是估算,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使用这两种计算方式的情境差异。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学生整体估算水平不高的问题,也能解决学生在方法选择上不合适、在估算实践中不变通的学习困境。培养他们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精算和估算这两种计算途径。
三、展开多元评价,深化学习成果
估算不同于精算,对学生的估算过程进行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标准,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还要对其估算过程进行评价。
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交流分享学生学习任务或实践作业等方式检验和评估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在“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到超市或菜市场进行自主购物,了解并估算所购物品的总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分享购物经验,重点展示估算过程,并请其他同学对其估算方法进行点评。另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畅谈在实践中感受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估算意识。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估算过程。估算是一种思维过程,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估算的,思路是什么,以及在估算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等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估算水平和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估算学习。
最后,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除了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可以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对估算学习的真实想法等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多用估算检验,减少计算错误
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澄清错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对于多个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可以估算一下这个结果是否合理,比如:每个数都取整进行估算大概量级,再有就是通过个位数相加看看结果是否准确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有逻辑、成体系的数学思维。同样,估算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授原理和具体方法上,而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问题导向的学习中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重视创新估算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估算能力,并形成核心素养。
【关键词】 培养;小学数学教学;估算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估算意识
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将精算和估算过于明确地区分开来,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使得估算教学容易陷入误区。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转变理论观念,认识到估算和精算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通过将二者相融合,教师在综合教学中促进学生以估算增进精算水平,以精算深化估算能力。具体来说,学生在进行精算前,可以先进行估算,预估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完成精算后再进行验证,从估算结果来看精算结果是否接近,以此判断精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需要明确估算意识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将这种意识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这意味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并创设合适的情境或抓住适当的契机,鼓励学生进行估算,不断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经验。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估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面对具体的数学问题时,教师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由于估算意识薄弱,学生往往更倾向于选择精算,因此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创造更多可以引发学生估算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得到更多进行估算的“机会”。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使学生在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够迅速采取合适的计算方法。
比如在“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王明拿着3000元去大型商超购买家电,教师可以让学生估算王明带的钱是否足够。小学生遇到这类问题,第一反应是将要买商品的价格全部相加,将计算结果与3000进行比较,以此判断王明带的钱够不够。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在生活实际中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算的。通过估算,可以大致确定答案的范围,从而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增加第二问“小明应付多少钱”,再请学生判断这一问题需要精算还是估算,使学生进一步思考使用这两种计算方式的情境差异。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改善当前学生整体估算水平不高的问题,也能解决学生在方法选择上不合适、在估算实践中不变通的学习困境。培养他们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精算和估算这两种计算途径。
三、展开多元评价,深化学习成果
估算不同于精算,对学生的估算过程进行评价不能采用单一的标准,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除了关注学生的计算结果,还要对其估算过程进行评价。
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实际情境的问题,交流分享学生学习任务或实践作业等方式检验和评估学生的估算能力。例如,在“克和千克”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到超市或菜市场进行自主购物,了解并估算所购物品的总价。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设置交流环节,让学生分享购物经验,重点展示估算过程,并请其他同学对其估算方法进行点评。另外,教师还可以请学生畅谈在实践中感受到的“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估算意识。
其次,要注重学生的估算过程。估算是一种思维过程,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因此,教师应该关注学生是如何进行估算的,思路是什么,以及在估算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等等。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估算水平和思维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进行估算学习。
最后,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除了考试和作业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反思日记,记录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可以进行个别谈话,了解学生对估算学习的真实想法等等。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四、多用估算检验,减少计算错误
鼓励学生利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澄清错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估算的方法来检验计算结果是否合理。例如,在学习加法时对于多个数相加的结果,学生可以估算一下这个结果是否合理,比如:每个数都取整进行估算大概量级,再有就是通过个位数相加看看结果是否准确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快地发现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进行纠正。
结语
总之,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策略,以帮助他们建立有逻辑、成体系的数学思维。同样,估算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授原理和具体方法上,而应该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使学生在问题导向的学习中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需要重视创新估算的教学理念和策略,以帮助学生提高估算能力,并形成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