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新探

【作者】 蒋雪迎

【机构】 山东省安丘市职工子弟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摆在我们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增强数学课堂效率意识,并在优化课堂结构和模式的基础上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学生要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效率;反思教学;反思学习

  如何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本人根据多年来对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
  一、增强课堂效率的意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必须增强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改掉一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比如,不少教师迷信于多讲、多练,课堂效率低,学生的负担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过分迎合学生的浅层兴趣,过分追求表面的操作活动,脱离数学的本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形式化现象严重等,要改变这些不合理的教学现象,必须从数学教学模式、对教材内容的灵活运用、对学生学法的引导、数学教学的语言表述、师生互动的有效形式等多维度强化效率意识。
  二、优化课堂的结构模式
  教学的有效性应注重课堂教学的效果,即教师的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往往以其严谨性、抽象性的特点让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这也使得数学成了选拔优秀学生的“重要”科目。对于这样的学科,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是大家所渴望的。我认为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的结构,改进教学组织形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式、自主探究式、小组讨论式、分组竞赛式和创设情境式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在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探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在教学中还要运用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增强情感投入。这样通过优化课堂结构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学的有效性也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老师都有同感:有些题目不知讲过多少遍练过多少遍,但落实到学生身上往往是“讲练千万遍,事后抛九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例题的教学过程中,是不是题讲得越多越好?概念是数学的灵魂,而新授课中设置例题的目的就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是让学生体会知识由产生到应用的关键一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就题论题,解后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将知识进行发散思维,做到灵活用知识的话,学生的学习就只能停留在例题表层。解后反思既是一个知识小结、方法提炼的过程,也是一个吸取教训、逐步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收获希望、获取经验的过程。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通过有效的变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思考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
  四、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师不仅要反思性地教,还要引导学生反思性地学。在学习了求圆环的面积时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在直径为10米的圆形花坛外面有一条宽2米的环形小路。这条小路的面积是多少?我看到有些同学是这样做的,外圆的半径(10+2)÷2=6(米),内圆的半径10÷2=5(米),3.14×(6-5)=34.54(㎡),我并没有及时告诉他们错误之处,而是让一位同学将错误的做法板书在黑板上,让同学一起反思这种方法,有同学立即指出:这种方法是想求外圆的直径再求外圆的半径,但内圆的直径应加上2个路宽即10+2×2,同学们都表示赞同;另一位同学说:“我们可先求内圆的半径10÷2=5(米),外圆半径5+2=7(米),再求圆环的面积,这样就避免以上错误”。这样通过学生反思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我想比老师的讲解更有效。
  另外,每次的数学单元测试后的习题评讲课中,我都会引导学生反思:考试中出现哪些错误?出现这些错误的原因有哪些?怎样克服这些错误呢?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讨论中针对各种容易出错的数学题,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记住,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做的不是告诉学生一条永不出错的“康庄大道”,而是让学生在“跌倒”后能够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在对数学概念的再理解和对方法的再反思中勇敢地“站”起来。学生在反思中学会了独立思考,教师在反思中找到好的教学方法。
  总之,提高中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只要每个数学教师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效率意识,不断优化课堂结构,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教师的教育才能通过学生的主体性达到双方共同期待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除了要设计好课堂教学外,还要关注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促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