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有效途径分析

【作者】 马艳萍

【机构】 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青海油田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议题式教学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举措。议题式教学法强调学科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生创造开放、真实的学习环境,并以思辨性和探究性的话题为基础,致力于让学生在解读和钻研议题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建构知识体系。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策略探讨

  议题式教学是在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发展下所衍生的新型教学模式,议题式教学有效的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弊端,并改变了道德与发展教师较为枯燥且单一的教学形式。作为教师,需要积极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各种交流与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议题,进行独立思考和相互探讨,扩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或选择议题
  议题的设计或选择是议题式教学能够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科学合理的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达到掌握学科知识,提升核心素养的目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德育教师一般从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和社会热点事件中选择议题,在结合学科知识的基础上保证议题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价值性。例如,在讲授“绘制法治蓝图”相关知识点时,德育教师可以针对疫情期间地摊经济从被鼓励,到被取缔,再到被规划的发展过程向学生提出议题:如果你是执法者或地摊摊主,从你的角度谈谈如何让地摊经济更加合法、合规?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在社会热点的讨论中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自身的思想认知。
  二、创新教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已无法与目前的教育行业相匹配,要想让这门课更好地对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产生积极的影响,老师们就必须要与教育行业的发展同步,在自己的教学模式上进行革新,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升级,运用一种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创造出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为此,在设定议题主题时,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思考难度,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将议题与社会热门问题相联系,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创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三、借助经典案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成为学习者提高自我法治意识的主要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于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以及重视。在新课程教学理念当中,主要强调在学生进行学习期间,应该以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法治意识正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未来发展而言,法治意识能够帮助其在未来发展中严格把控自身行为,并且获得高尚的思想道德理念以及价值取向。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多样化教学内容中逐渐渗透法治思想,从而为学生将来正确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创造有利的条件。在这一教学手段背景下,还能够让初中阶段学生更好的坚守法律底线,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四、课堂积极互动,深入探讨议题
  在议题式教学中,课堂互动是重要的环节,是师生分享信息和知识的方式,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议题的过程。在明确议题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全面收集重要信息,课余时收集与本书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课前复习,了解课本中的理论概念和规则;也可以是收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信息或者是时政素材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通过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持续、动态的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问题,最终达成共识。例如,在学习《在社会中成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我们该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定位为小组研究的议题。每个小组成员应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相关案例来讨论并定义他们的职责和服务社会的方式。
  五、提高思辨思维,铺平议题式教学道路
  教师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引领者,应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思辨能力的提升和口语表达能力的改进,并且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炼议题主题,善于出社会热点出发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为议题式教学铺平道路。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新颖模式,对于初中生的思维和语言要求较高,教师必须要肩负起引导和启迪的角色,才能使学生从新颖角度认识周围现象和事件。此外,道德与法治毕竟是一门德育学科,所以还需要教师强化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在议题式教学中把握价值理念,不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误导。
  六、增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议题式教学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重要途径,议题式教学本身具有实践性,深入实践活动,学生能获得比课本知识更深刻地感受和体验。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到校外参加义务劳动,如去公园里面帮助清洁工捡垃圾、去附近小区宣传垃圾分类的知识、去蔬菜种植基地帮忙工人进行蔬果采摘和打包等。这些活动之前,学生们要聚集在一起讨论这些活动的议题。如提出“如何提醒游客不乱扔垃圾”、“如何提高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等,学生们带着议题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得到许多经验,有助于他们分析和讨论议题,提出不一样的实践感受。这个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责任感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课程学习。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起到着承上启下的教育作用,教师应将全新的教学形式与教育理念融入其中,有效的对传统的课堂氛围进行创新。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运用议题式教学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价值与学习意义,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中的基础知识。议题式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相比有着较强的教育优势,教师可以在全新的教育理念辅助下给予学生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并在议题讨论中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认知能力,为初中学生后续的发展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魏名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与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2(07):144-146.
  [2]李玉玲.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实践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4):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