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作者】 褚保民

【机构】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高考的到来,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在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不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阐述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有效策略

  对于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的策略探索,我们化学教师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下面就在教学过程中,怎样通过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怎样设置有效的教学提问,活跃课堂氛围;以及怎样积极做好评价工作,真正地做到构建高中化学教学的优质课堂,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简单想法。
  一、认真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
  创建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有限的课堂时间发挥出更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情境设置主要还是依据教学内容来构建的。很多化学课堂教学可以通过有趣的化学小故事、化学实验、日常生活的问题等来创建情境;有的则是可以通过口头讲述、观看多媒体影像资料来创设。多样化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效情境的创建,为学生学习提供“舒适”的环境和为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让课堂生动,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如“从铝土矿到铝合金”一课,文字较少,内容非常枯燥,但这又是金属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让学生能轻松学习,理解铝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两性,掌握铝的冶炼方法以及众多的方程式内容就成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常规讲解枯燥没有新意,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就做了一个课件(以动画形式讲述铝皇冠的故事),在课堂上抛出这个小手段后马上提出问题:为什么现在铝这样普及而又不是那么昂贵?现代工业是如何获得金属铝的?由于存在疑惑,学生有了探究的欲望,迫切地希望能解决这个问题,在随后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积极思考,探究问题,抓住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由自主地在教师所创建的课堂情境中主动学习,接受知识,培育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领悟所需要掌握的内容!
  二、合理充实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堂课的基石,合理充足、详实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学生平时很少真正接触社会,更不用说工农业生产实际了,所以学习的知识仅局限于理论,同实际的联系许多是空白的。若以教科书内容为范例,联系当地的生产、社会实际和科技发展,从自然和现实社会生活实际中提取学生学习的教学素材,充实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年轻人的生命活力。如“硅酸盐矿物和硅酸盐产品”这一课中,我就到当地的一家水泥厂,拍摄了在水泥生产的若干个环节及其主要设备,还录制了和厂方技术人员的对话,通过实物、幻灯片、片段视频资料让学生能切实感受到新课程的学习是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他们现在的学习不是脱离实际而是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理解到知识不一定是教师传授来的,自己同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搜集资料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分尊重和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三、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
  一堂准备再充分的课,总会有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特别是在进行一些演示实验的时候,虽然在课前已经演练了一遍,甚至是几遍,但有时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意外的情况。如果我们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把握所出现问题的要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那学生就学会深入思考,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比如有一次,在做焰色反应的演示实验时候,当我演示到观察钾离子的焰色(演示时候玻璃片放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听到学生在下面说“还是黄色啊”,我马上想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我问:“观察钠离子焰色时候为什么我多用了块玻璃片?如何操作来检测溶液中既存在钠离子又存在钾离子?焰色反应呈黄色时,溶液中可能有哪些离子?”接着我让一学生上讲台来隔着玻璃片观察焰色(重新做了一次),在正确获得钾离子焰色后,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并让学生自己总结了焰色反应的操作步骤。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激发,踊跃发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若能善于利用教学的切入点,就可以通过此契机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证实,“那些具有积极观念的人更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轻松面对压力、逆境和损失,对于陌生的环境也能应付自如”。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引起人积极性行为形成规律的心理机制是:需要—动机—行为—目标。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毫不夸张地说,一堂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必定是一堂成功的课,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力的培养程度必定是很高的。由于是学生自己主动做实验,其他同学积极“挑刺”,学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尤其是演示实验的学生有时候表现出的紧张的样子,或是座位上的同学会心的微笑,或是表现出“他不过如此,我来做更加好的神情”,让本堂课生动活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让原本比较枯燥的演示实验课上得有滋有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丰富和完善教学手段,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实现课堂教学转型和建立学校课程体系为重点,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磊.化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阳志平.积极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