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开展课外阅读的策略探寻

【作者】 王梦洁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总寨镇逯家寨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根本保证,是学生达到要新课标要求的有效做法。本文从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开始,讲述了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和引导学生读思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开展;实践策略

  课外阅读是语文活动中很重要的形式,它是学生拓展见识面,发展思维,懂得如何探索、发现、获取知识的重要培养平台,对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吕叔湘也认为,学习,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但小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课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自觉地、正常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学,谈谈开展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他们克服贪玩好耍特征的动力源泉。因此,在语文课内的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学习阅读兴趣培养,使之爱上阅读,能主动利用课外时间去阅读。为此,我们在教学新课之前,要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如在教学《小鸟》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出示这样几句话“爱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无情的伤害而是欣赏、呵护和无私奉献。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山河秀丽、鸟语花香,那是大自然的美;优秀诗句、灿烂华章,那是语言的美;互相关爱、乐于助人,那是心灵的美;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女那是亲情的美”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能力好的同学可以再背一背。课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和容时就能学以致用,很自然的说到读过的句子,无形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课外积累为学生的理解打开了一扇窗,也增强了他们进一步阅读的兴趣。
  二、立足教材找准切入点
  有效开展课外阅读,不但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思维、激发其潜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发挥积极的奠基作用。落实到中,课外阅读的实施主要是以课文为中心,向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略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的目的。因此,找到课内教材与课外教材的联结点、切入点,是有效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前提,也是关键。其方法就是需要我们将作者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其个性等作品整合起来,实现师生和文本、作者三者的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共鸣,在共鸣中获得语感培养,收获到语文知识。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在这儿,主要是两种方法,一是择书方法,二是读书方法。
  (一)正确选择阅读书目。现行阅读刊物很多,但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影响学生健康。因此,在开展学生课外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教给学生择书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读物。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读物,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难易适中,富有趣味,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的读物。
  (二)学习的方法。良好的方法是取得课外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也是让学生不在学习面前望而却步的正确做法。看似简单的课外阅读,同样需要我们教给有效的方法,这毕竟是一种学习。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教师先介绍写作背景,播放《长征》歌曲,并配有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视频,学生怀着激动的心情,情不自禁得发出好险啊、好残忍啊、好害怕啊、红军叔叔好勇敢啊的情感抒发,为主体教学创设了情境,奠定了感情基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增加,对飞夺泸定桥那激动人心的场景就很想去探知。此时再进入文章阅读学习,其阅读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也知道怎么去阅读了。
  四、引导学生读思有机结合
  课中的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质疑阅读内容,不能嘴过无痕。因为质疑是学生深入参与,与文本对话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如果适时地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桥之思》时,因为我们的学生因生活阅历的问题,见过的桥少,其样式也不多,所以在教学时我这样导入:“你们去过北京吗?想去吗?这节课老师就先带大家去北京逛逛,看看北京的桥。”立即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视频,并配有《北京的桥》的音乐,让学生们观看。在随后的教学中,我又适时出示了课文中提到的浮桥、立交桥、九曲桥等的图片,学生们一派愉快、专注的神情。这样的文本拓展,既充实了课文内容,也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无形中拓展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生见识,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特别是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为了充分发挥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我们不能只把教材当例子,人为地局限于课本教材上的范围,而应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内容的拓展与开发,把课堂教学的有利阅读因素进行时空上的拓展,让学生在更广阔、更深远的学习环境中阅读。这样,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这片肥沃的土壤上,才能开出绚丽的花朵来,为学生语感培养,视野拓展,能力提升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陈明霞,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研究[J].读写算,2019年。
  [2]庄艳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