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践行“新课标”
【作者】 黄 琴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学生能运用数学符号、逻辑推理等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通过新课标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努力践行新课标理念,做到以下几点:
一、潜心研究教材赋能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研究教材,以新课标为导向来解读教材,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探究数学教材内容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二、聚焦目标达成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引领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致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目标为导向,使人人参与,个个落笔,独立地面对学习任务。先自主,再合作,达到深度学习;关注全体学生,要把“讲堂”变“学堂”;老师重在引导,析方法,引路径,育习惯。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设计训练题,一题一得,梳理出每道题所用的数学知识,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关键点和易错点。
2.改变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并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动手、动笔、动口、动脑,深度思考,深度探究,深度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3.在教学中要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过程、关注体验、注重活动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引领、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教学评价。
四、优化作业设计助推教学变革
1.精选作业内容,突出作业“三性”
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布置。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代表性、启发性、系统性,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2.设计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层次化作业
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个性化分层作业并以套餐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困生可设计基础题目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拓展提升类练习。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学有所获。
3.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编制试题、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要兼顾作业适量原则。
4.设计需要小组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既要设计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也要设计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才可以完成的作业。例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类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活动、学会分享、发展创造性思维,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5.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型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和可利用资源,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力相匹配的实践性活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后,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就可以布置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测量、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体会学科思想方法,探索与素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典型学习方式,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的转型。各学科课标明确指出了学科实践的活动形式和侧重点。数学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以实践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求的重要抓手。
总之,新课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和新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内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一、潜心研究教材赋能课堂教学
作为教师,我们要站在核心素养的高度研究教材,以新课标为导向来解读教材,理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关注数学教学内容的本质,探究数学教材内容的精髓,充分挖掘教材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教材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二、聚焦目标达成落实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它引领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新课程的总目标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方向,我们要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课堂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坚持目标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致力于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
三、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深度学习
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以目标为导向,使人人参与,个个落笔,独立地面对学习任务。先自主,再合作,达到深度学习;关注全体学生,要把“讲堂”变“学堂”;老师重在引导,析方法,引路径,育习惯。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导学案,围绕教学目标,由浅入深设计训练题,一题一得,梳理出每道题所用的数学知识,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关键点和易错点。
2.改变教学方式。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并精心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动手、动笔、动口、动脑,深度思考,深度探究,深度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促进深度学习。
3.在教学中要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注重过程、关注体验、注重活动设计、注重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引领、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教学评价。
四、优化作业设计助推教学变革
1.精选作业内容,突出作业“三性”
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实际,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布置。精选作业内容,确保作业富有代表性、启发性、系统性,从而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提高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
2.设计由易到难、形式多样的层次化作业
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个性化分层作业并以套餐形式让学生自由选择。学困生可设计基础题目训练,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拓展提升类练习。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不同学情的学生学有所获。
3.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设计有趣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轻松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自己编制试题、自行构建知识网络,完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拓宽视野,同时要兼顾作业适量原则。
4.设计需要小组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
新课标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设计数学作业时既要设计个人独立完成的作业,也要设计需要小组合作探究,发挥集体智慧才可以完成的作业。例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综合实践类问题,让学生在充分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会活动、学会分享、发展创造性思维,体现集体智慧的重要性。
5.设计实践性作业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型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基础和可利用资源,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学力相匹配的实践性活动,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似》后,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就可以布置测量学校旗杆高度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实地测量、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新课标”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学科实践,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体会学科思想方法,探索与素养目标和课程内容结构化相匹配的典型学习方式,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的转型。各学科课标明确指出了学科实践的活动形式和侧重点。数学新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以实践推动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是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完成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教育“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求的重要抓手。
总之,新课标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和新的思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内涵,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