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作者】 崔凤琼

【机构】 重庆市万州区红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我国经济水平和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在“双减”政策不断推进落实的教学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若想达到“减负增效”教学目的,必须重视打造高效课堂,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基础与前提下,端正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态度,强化其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其在语文课堂上积极主动表现,保障学习实效性。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注重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高效高质课堂构建做好铺垫,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稳步有序拓宽知识视野,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双减”政策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摸索优化课堂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对策,同时在后续的教学实践中深化教材内容解读,全面实现课堂教学查漏补缺等,真正借助有效策略来破解语文课堂教学组织瓶颈,为更好落实“双减”政策要求和助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1、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融入学生思维
  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是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通过对传统教学形式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语文知识,这将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学生思维与思考意识的开发,所以,要想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认知能力,教师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的积极优势,提前搜集好相关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能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思维意识,既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又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助于逐步构建起更加高效的语文课堂。
  2、发挥学生创造力,融入情景体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能动性,并善于借助情景表演、小组互动、道具应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理解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表演中将阅读的细节呈现,展示出学生自己的创造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他们学得更加尽兴。在表演中试着让学生将节奏、语气、情感全面融入,以学生鲜活表演,有效拓展,实现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让他们学会梳理细节,明确知识点,提高语言素养。
  3、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为使“双减”政策得到更为有效的落实,保障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小学语文教师不应局限于生字生词等的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情感认知能力对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文本的深层含义及主题有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教学中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存在客观联系,教师需要由四项基本能力出发构建教学框架,提升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在具备一定情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基本方法,从而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情感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理解文本立意的能力。此项能力要求学生在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的基础上,独立观察客观事物并从中获得正确认知,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总结与概括的能力,从而能有效完成分析文本或提炼文本主题等任务。二是对文本的鉴赏能力。此项能力要求学生正确判断阅读文本的写作风格,并逐步学会鉴赏文本内容,以提升情感认知水平。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而且能促进彼此间相互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增强其合作意识。以《记金华双龙洞》这篇课文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作者游历金华双龙洞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并通过与学生展开交流互动,引导其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美好;通过讲故事、朗读课文等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在听故事、朗读课文时感受到金华双龙洞的美丽之处。除此之外,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旅游”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旅游过程的美妙之处,让学生对我国的名山大川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体会到生活中存在的细微的美好。
  5、制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机制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制定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机制,积极改变唯分数论思维,将分数作为衡量标准相对弱化,并引入多元评估机制。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做法:其一,多样化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发展情况。除了传统的考试分数,还可以利用作业、小组合作、口头表达等形式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朗读、展示作品、主题讨论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语文水平。其二,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发展阶段,教师可以给予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通过观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优势、困难和潜力,为他们提供更贴近个体差异化需求的指导。其三,引入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交流,评价自己和同伴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促进他们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成长。其四,给予全面发展的评价。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语文成绩,对学生的品德、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表现也应给予肯定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记录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制作综合评价报告等方式,充分呈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情况。其五,家校合作评价。教师可以与家长共同参与学生的评价过程,开展家校合作。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这样能够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动,形成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打造高效高质课堂
  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核心,也是打造高效高质课堂的关键。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的进一步融合统一,教师的“教”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学生的“学”可以最大化推动教师的“教”。但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没有做到和谐统一,那么高效高质课堂打造效果不仅难以保障,还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下降,课堂教学质量不佳。为此,增加师生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关系,使二者之间形成“一股劲”才是根本。
  结语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任务并非只是简单的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建构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要利用现有资源,深度挖掘学习内容与不同教学资源间有机融合的可行性,是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建设的第一步。在满足“双减”政策要求的基础上,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戚悦.“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探析[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2):37-39.
  [2]周茜.“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江西教育,2023(23):56-57.
  [3]姜芸秋.“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分析[J].求知导刊,2023(14):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