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不同民间艺术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结合

【作者】 马 杰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凌家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美术又被称作“造型艺术”,这一名词始见于欧洲17世纪,也有人认为正式出现于18世纪中叶。小学美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照本宣科的授课,也会影响到美术的“实用价值”,并且会让小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民间艺术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以下就此进行简要梳理和分析。
  【关键词】 民间艺术;小学美术;教学效果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意义
  首先,学习美术可以发展少儿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力,可以促进少儿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还能提高少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的促进作用愈发明显。
  其次,美术教育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美术活动属于一种视觉艺术的活动,小学生在画画或者是做手工之前,需要通过视觉观察所描绘的事物,从形状、结构、颜色、空间位置方面进行观察,在头脑中形成大概的轮廓,借助记忆和想象手动描绘出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还促进了智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最后,美术教育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学习和欣赏各种民间艺术形式,小学生可以了解和传承本地的文化和艺术传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适合小学生的民间艺术形式
  (一)剪纸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流派。南方剪纸以南京、苏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南方剪纸以花卉、虫鱼、鸟兽、人物等为题材,风格细腻、精致,色彩以单一色为主,素雅静秀。南方剪纸还形成了独特的剪纸报春的风俗,体现了中国传统剪纸的别样风采。北方剪纸以陕西、山东地区为代表,风格简练、粗犷,色彩鲜艳。北方剪纸以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为题材,造型夸张、生动,富有浓厚的民间气息。通过剪纸教学,小学生可以学习到对称、线条等基本的美学概念,同时也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在剪纸教学中,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比如:先剪一些简单的“雪花”“五角星”“喜”字等等,在实践中感受对称之美。
  (二)泥塑
  泥塑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初具雏形,经过历史的洗礼被演绎为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两大流派。其中,黄河流域泥塑以黄土泥最为有名,比如:山西和甘肃等地,这些作品具有自然、朴素等典型特征。主要题材以动物、人物和神话传说为主,凸显了主要人物的情感与神态,具有浓浓的民间特点。以江浙等地为代表的长江流域泥塑,则渗透着典雅与细腻之美,比如:青瓷泥塑多以花卉、鸟兽和虫鱼为代表,刻画的物体形态和质感细致入微。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选择恰当的泥塑教学内容,比如: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可以首选北方艺术特色的雕塑,给学生更多想象空间和创作“权限”。
  (三)刺绣
  刺绣是一种以针线为工具的织物装饰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种类。在学习刺绣时,要让小学生了解苏绣、湘绣、粤秀、蜀绣等主要流派。另外,还要学习各种刺绣的特点,比如:蜀绣以针法细腻、色彩雅致、构图巧妙为特点。在蜀绣教学中,可以引导小学生了解蜀绣的特色和技巧,学习绣制一些简单的图案和字样,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三、民间艺术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机结合
  (一)选择得当
  在选择适合民间艺术形式和内容时,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选择具有可操作性的民间艺术形式,这样能增添教学的趣味性,也能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元素。同时,“动起来”也能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注重教学设计
  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是实现民间艺术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在设计中,要注重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三)强调实践与创新
  在教学中,要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鼓励创新思维,提供创新素材,举办创新作品展示,并引导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泥塑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基本知识。泥塑的起源、发展、种类等。
  (2)基本技巧。如何选择和混合泥料、如何塑造和雕刻等。
  (3)制作方法。如何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精美的泥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入新课。
  (2)讲解基本知识。介绍泥塑的起源、发展、种类等基本知识。
  (3)示范基本技巧。向学生展示如何选择和混合泥料、如何塑造和雕刻等基本技巧。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泥塑作品。教师可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5)作品展示与评价。将学生作品展示在教室或校园中,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索民间艺术形式。
  (四)教学注意事项
  在实践操作中,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受伤。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泥塑作品。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保持教室或工作台的整洁,避免泥料四处散落。
  结束语
  总之,将不同民间艺术形式与小学美术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通过这种结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