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幼小衔接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作者】 马 莹

【机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实验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及小学教育工作上中的衔接,是双方教育工作者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及策略,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从根本上说,幼小衔接重点是教育教学的连续性与延伸性,这个个特殊的时期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幼儿在幼小衔接时期平稳过渡。
  【关键词】 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小学;科学衔接;现状;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建立了科学系统的内容,明确幼儿发展的目标,为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指南》不仅让许多幼教工作者认识到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还让其认识到了自己在幼小衔接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指南》基于科学儿童观,倡导幼儿园教师应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这个衔接的过程关系着幼儿在幼儿园及小学教育两个教育阶段能否顺利的过渡,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因此,幼小衔接对儿童发展与成长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与价值。而现如今的幼儿园和小学在衔接问题上,存在知识、能力等方面衔接的断层,加之认识上的误区,严重影响了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试图从现状及策略等方面对幼小衔接中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一、现状分析
  对于幼小衔接现状的分析,首先要立足于家长的角度,从家长的认识和行为,了解幼小衔接的现状。目前,孩子的教育问题无非是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家长非常重视幼小衔接问题,但又不知道从何抓起,常常是在思想上认可幼小衔接这个环节的重要性,甚至知道幼小衔接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但家长在实际教育中,对幼小衔接出现的问题表现的比较激进。受到一些“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成为起跑线上的赢家”等过度宣传及影响,家长极度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出现给幼儿报各种幼小衔接班、能力提升班、外语学习班等以文化学习为目的辅导班现象。家长们诸如此类的行为,正是幼小衔接现状的具体现实反映。
  二、家长及幼儿在幼小衔接中的表现
  家长越来越重视幼小衔接,是考虑到了幼儿入小学初期不适应性及对以后学习的影响。幼儿这种不适应性主要表现为学习及生活两个方面。
  学习的不适应表现为:1.幼儿认知能力及认知水平较低,面对小学学习科目增多,学习内容难度加大,孩子一时之间难以适应;2.在幼儿园幼儿主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小学以课堂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幼儿注意力的稳定性提出了挑战,幼儿需要克服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中坐不住等问题;师生关系的转变,导致幼儿出现心理落差。此外,缺乏良好学习品质也会影响到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
  生活上的不适应表现为:一日作息制度的改变与遵守;如厕的时间把控对幼儿自理能力的考验;整理自我物品能力及生活习惯问题,幼儿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正应如此种种问题,更突显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但在幼小衔接实践过程中,有时与教育理念背道而驰,我们有必要究其原因,才得以实现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过程的科学衔接。
  三、阻碍科学幼小衔接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缺乏理性认识
  在幼小衔接问题方面,部分家长主要表现为科学认识的缺失。存在片面放大幼小衔接重要性的现象,认为如果幼小衔接过渡不顺利就会对幼儿日后的学习造成极大的阻碍;还有部分家长过度重视知识学习的衔接,忽略了幼儿学习品质、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创造性发展、人际交往发展等方面关注度较低。其实这些都会使家长走入幼小衔接的误区当中。
  (二)幼儿园教育的两难处境
  在幼儿园教育中,公立幼儿园和私立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公立幼儿园在幼儿学习适应方面,更为注重培养幼儿学习品质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私立幼儿园则比注重对幼儿文化知识的传授。两种不同教育理念下的幼儿,面对小学教育生活,也表现出明显的发展差别:公立幼儿园的幼儿在刚刚进入小学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知识学习方面,学习成绩不太理想,但因在幼儿阶段积淀了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到二、三年级时,成绩会有大的变化,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私立幼儿园的幼儿正好相反,在幼儿园阶段已学过不少小学文化知识,刚踏入小学时,会比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学习适应更快、成绩也更好。但在二、三年级的后续学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幼儿成绩会下滑,也突显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不适应的问题。
  对于这种现状的出现,幼儿教育不可避免的陷入两难境地。问题一:公立幼儿园在国家政策的要求下,继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将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为重点,在大班加入幼小衔接内容,但这些学习远远满足不了小学文化知识的需要,给刚进入小学的幼儿造成学习的适应困难问题。问题二:私立幼儿园以学习文化知识为侧重点,入小学伊始,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小学生活,但这种过早的小学化教育对幼儿日后的学习兴趣及能力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四、科学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
  为了实现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科学过渡与衔接,需要调动家长、幼儿园与小学三方主动性、积极科学配合。
  (一)家长要着手于细微,科学地做幼小衔接做准备。
  家长在应对幼升小的问题方面:首先,家长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了解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幼儿要有合理的期望,知行统一于幼儿的现实水平。其次,家长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让幼儿多接触小学生,了解小学的一日生活的丰富多彩,使幼儿对小学生活心存向往。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如合理作息,多阅读,会整理物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这些都可以减缓幼儿入学焦虑,提高其生活适应性。
  (二)幼儿园积极配合,有计划、有目的为幼小衔接做准备。
  首先,组织幼儿走进小学。实地参观和小学生对话,减少陌生环境的紧张与不适,从思想上和情感上做好入小学的准备。
  其次,规则意识的养成。重视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如:打水和上厕所时不拥挤、不打闹、不插队;回答问题时先举手后发言等规则,都能促进幼小衔接的进程。
  再次,增强幼儿责任感,提高任务意识。组织与监督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任务,如控制时间整理玩具、物品等。最后,有意识提高幼儿认知能力与水平。
  教师通过游戏和活动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感知力、想象力等多方面能力;有针对性阅读及培养倾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练习,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
  (三)小学要高度重视,为幼小衔接做补充环节。
  首先,教学中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跨度不宜过大,要顾及学生身心发展水平规律及特点,尽可能地使低年级的教学内容趣味化、形式多样化,减缓节奏,降低难度。
  其次,为学生营造良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在教育中,多关爱、鼓励、表扬,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感受集体温暖,营造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提高对小学生活、学习的适应性。
  五、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为幼小衔接做的所有教育准备,都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的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使活泼的幼儿变得老态龙钟。可见,幼儿教育应依据幼儿年龄特征,有的放矢。幼小衔接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共同努力。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及科学育儿,注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阅读及倾听能力。幼儿园要提升幼儿的规则意识,责任与任务意识;小学要为幼儿营造健康心理环境,多种途径尽量缩减幼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跨度。同时,也可通过家园共育、家校合作等方式,提高幼儿幼小衔接的适应性,共同关注儿童健康发展与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