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作者】 时志华
【机构】 江苏省溧阳市光华高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策略。本文指出,议题化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等。本文分析议题化教学的教育意义及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如互动性议题教学法、批判性思维培养模式及素养导向的内容设计等。此外,还探讨了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有效途径。本文为高中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理论与实践指导,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议题化教学;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政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议题化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围绕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展开探究,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议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兴趣和关注,还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议题化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此项研究的目标在于为高中思政课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1.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探究
探究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我们不得不审视其教育意义与既定目标。议题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学生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此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探讨和思考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议题化教学还旨在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学生能够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及其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具有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议题化教学的教育意义与目标在于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策略
2.1打造互动性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议题化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思考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打造具有高互动性的议题成为了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兴趣。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情景模拟技巧。将复杂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情境相结合,设置模拟议题,如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这种模拟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刻理解和体验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社会议题进行小组探究。利用技术工具也是提高议题教学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平台,如教育类APP和网络论坛,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针对某一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既扩大了学习的时空范围,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学习环境,使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效,进而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2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在构建高中思政课的议题化教学策略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其自主性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环节必须精心策划,确保每个活动都能挑战学生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互动讨论可作为一种有力工具安排在课堂中,通过围绕现实问题的小组讨论,不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同时也让他们听取并反思他人的见解。为了确保讨论的高效性,可以由师生共同制定讨论规则,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讨论的基本礼节,如轮流发言、尊重不同意见等。案例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施教策略。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类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独立性的手段。让学生进入特定角色,模拟社会复杂现象或事件的决策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站在不同立场思考并解构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到如何在多元利益下寻找平衡点。
3.学生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培养策略
3.1素养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高中思政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是一项教育目标,它更是一种对未来社会负责的教育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将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之中。这就要求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核心素养而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遵循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指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讨论最新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政治理论,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探究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政课程内容,还能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思政课不仅承担知识传递的角色,还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组织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这两者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洞悉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观察和体验政策制定者的责任与挑战。此外,倡导和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促进对公共利益的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实施项目式的学习,围绕社会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其身为社会成员的自觉性。结合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策划主题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与今日责任。
结束语
在深入探讨了高中思政课中议题化教学的教育意义、目标、策略,以及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本研究得出贡献独具的见解。我们认识到议题化教学不仅仅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育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议题化教学强调互动性和学生中心,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性议题和教学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的塑造上表现突出。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相信高中思政课将更好地完成其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廖倍娴, 方学军. “八个统一”视域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施的逻辑进路[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 (03): 87-89.
[2]杨永仁. 高中思政课议题选择的原则与策略[J]. 现代教学, 2021, (24): 42-44.
【关键词】 议题化教学;核心素养;批判性思维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思政课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议题化教学已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及公民意识等方面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围绕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展开探究,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议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兴趣和关注,还能有效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议题化教学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从而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此项研究的目标在于为高中思政课教师提供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的发展。
1.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探究
探究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我们不得不审视其教育意义与既定目标。议题化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对学生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此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他们能够在探讨和思考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议题化教学还旨在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讨论,学生能够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不同观点,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个人品德的塑造及其未来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具有深远的影响。简而言之,议题化教学的教育意义与目标在于通过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高中思政课议题化教学策略
2.1打造互动性议题的教学方法
在高中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议题化教学策略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思考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打造具有高互动性的议题成为了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学习中,从而提高他们对思政课内容的理解和兴趣。一种有效的方法是运用情景模拟技巧。将复杂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具体情境相结合,设置模拟议题,如环境保护、网络安全等,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辩论和讨论。这种模拟让学生在互动中深刻理解和体验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社会议题进行小组探究。利用技术工具也是提高议题教学互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资源和在线平台,如教育类APP和网络论坛,让学生在虚拟空间中针对某一议题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既扩大了学习的时空范围,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旨在构建一个多维互动的学习环境,使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更加生动、有效,进而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2.2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学生自主性的教学模式
在构建高中思政课的议题化教学策略时,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增强其自主性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环节必须精心策划,确保每个活动都能挑战学生的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互动讨论可作为一种有力工具安排在课堂中,通过围绕现实问题的小组讨论,不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同时也让他们听取并反思他人的见解。为了确保讨论的高效性,可以由师生共同制定讨论规则,培养学生遵守公共讨论的基本礼节,如轮流发言、尊重不同意见等。案例分析也是一个重要的施教策略。角色扮演和模拟决策类活动也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和思维独立性的手段。让学生进入特定角色,模拟社会复杂现象或事件的决策过程,有助于培养其站在不同立场思考并解构问题的能力,同时学习到如何在多元利益下寻找平衡点。
3.学生核心素养在高中思政课中的培养策略
3.1素养导向的教学内容设计
在高中思政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只是一项教育目标,它更是一种对未来社会负责的教育实践。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将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之中。这就要求教材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革新要紧密围绕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等核心素养而展开。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遵循学生兴趣和需求的指引,将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紧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讨论最新的社会事件,引导学生思考与之相关的政治理论,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背后深层次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探究兴趣。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思政课程内容,还能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实践活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与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因此,思政课不仅承担知识传递的角色,还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组织系列的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这两者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洞悉国际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复杂性,观察和体验政策制定者的责任与挑战。此外,倡导和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志愿者服务,以实际行动促进对公共利益的认识和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实施项目式的学习,围绕社会问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强化其身为社会成员的自觉性。结合传统节日和法定节假日,策划主题性强的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深入了解国家的传统文化中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与今日责任。
结束语
在深入探讨了高中思政课中议题化教学的教育意义、目标、策略,以及其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本研究得出贡献独具的见解。我们认识到议题化教学不仅仅是教育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培育其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途径。议题化教学强调互动性和学生中心,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性议题和教学环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的塑造上表现突出。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化与完善,相信高中思政课将更好地完成其对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廖倍娴, 方学军. “八个统一”视域下高中思政课议题式教学实施的逻辑进路[J]. 西部素质教育, 2022, 8 (03): 87-89.
[2]杨永仁. 高中思政课议题选择的原则与策略[J]. 现代教学, 2021, (24):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