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模式初探

【作者】 杨秀娟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发展要求在班级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要立足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在教育中让学生实行自我学习管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角度进行探析,旨在提高学生群体以及个体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怎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提高自主探索的效果,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在国内引起广泛注意,而且在世界许多国家也很重视,已成为带有方向性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探索研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数学问题,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策略之一。为了有效的促进数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出数学探究问题,促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如在小数《找规律》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再过几天是什么节日?”,学生会明确的回到“六一儿童节”。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起欢唱“六一歌”,拉近師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出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六一联欢会会场场景图,鼓励学生认真观看教材中的图片,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紧接着,引出设置的第三个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观察到图片的特点,最后帮助学生总结“规律”,让孩子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因此,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出数学问题,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而学生有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自学能力,要及时组织多项交流,及时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例如在最小公倍数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说:“在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如果只要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2和3,那么相乘的积是6,6是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而不是公倍数。”又有学生讲:“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里,不但要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2和3,而且要包含18独有的质因数3和30独有的质因数5,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公倍数。”又有学生补充说:“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2,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2,18的质因数里有一个3,30的质因数里也有一个3,而在它们的最小公倍数里只能要一个2,一个3,这样才能保证是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学生们热情高,发言涌跃,相互补充、纠正。许多人还能运用老师提供的资料作为自己的论据。
  三、启迪理解,完善教学方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在应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究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其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找规律》一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引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鼓励学生说出“图片中小花、小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回答后,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的总结图片中的规律,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思考,从而小组展开讨论,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四、注重过程,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总是由弱到强,由盲目到有依据。例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性质”,“比的性质”时,首先通过提问勾起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的回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学生由于有了先前的知识基础作铺垫,很容易就能找到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自学起来就不困难了,觉得这些推理是有依据的,因而他们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能依照这种方法进行自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对学习材料的加工、处理、分析、概括,可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学习能力。由此看来,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必须从学习方法入手,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学习材料,让他们通过自己能力去研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达到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获取新知,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五、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练习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内容不应只是课本例题的简单重复,应该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通过精心的练习设计,学生不但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思维的深入发展。①强化基本练习,突出测试反馈的主导意向。基本练习主要是调查学生理解新知的程度。通过分散练习,集中练习,可以暴露学生理解、应用新知的矛盾和差异,以便及时矫正、调整。故而基本练习要强调练习的独立性、全员性、全方位性和反馈的及时性。②加大综合练习力度,突出练习的训练性。综合练习是在学生基本理解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以巩固、深化新知为主要目标,通过变式题、对比题、综合题等形式进行强化训练,并在训练中熟中生巧。③提倡“一题多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时,常会出现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现象。适当并适度地进行“一题多解”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特点的基础之上,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应重视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探究,有效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温洁.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C版),2020(6):137.
  [2]李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20(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