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科学和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

【作者】 李青莲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水南镇和鸣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和互补性,以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文章从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通过这一融合路径的实践,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数学思维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学科融合;思路分析

  1.教学理念的融合
  学科融合(FOS-Fusion of subjects)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教学活动。这种融合不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而是通过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进行融合,以提升课堂实效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旨在打破以往泾渭分明的学科界限,以统一的主题(项目)、问题、概念、基本学习内容连接不同学科,使学生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方式。
  学科融合的意义在于它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长期的分科教学容易使学生形成学科思维局限,造成单科解题能力强、思维固化、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手段单一、学科融合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现象。
  2.小学科学与小学数学在课程内容上的融合
  2.1自然科学现象与数学规律的结合
  小学科学课程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现象,如物体的运动、声音的传播、光的折射等。这些现象背后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并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和解释。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可以引入角度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测量和计算来深入理解折射现象。
  2.2数据收集与处理与统计学的融合
  在科学实验中,数据收集与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数学中的统计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结果。同时,通过实际的数据处理活动,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3空间几何与生物形态的结合
  小学数学中的空间几何知识与小学科学中的生物形态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如:植物的叶片、动物的骨骼等,并运用几何知识来描述和解释这些结构的特点。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生物形态的理解,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几何知识的实际应用。
  2.4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科学和数学知识。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关于植物生长的实验,让他们通过测量、记录和分析数据来探究植物生长的规律,并运用数学知识来绘制生长曲线或进行数据分析。这样的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跨学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的融合
  教学方法的融合是实现科学和数学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以下简要分析几种教学方法的融合思路。
  3.1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有效地融合科学和数学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的问题或项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发现科学现象,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例如,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学生可以观察和测量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并用数学公式来描述这些规律。
  3.2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在科学和数学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的游戏或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应用知识。例如,设计一款关于环境保护的游戏,其中涉及资源分配、数据统计和概率计算等内容,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科学知识,同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在科学和数学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些跨学科的问题或完成一些综合性的任务。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4跨学科整合课程
  开发跨学科整合课程是实现科学和数学教学方法融合的重要途径。这种课程将科学和数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连贯的、有意义的学习序列。例如,可以设计一门关于“探索宇宙”的课程,其中既包含天文学的科学知识,又涉及数学中的空间几何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4.评价体系的融合
  相比传统教学评价,融合评价体系更强调如何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探究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跨学科的应用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设计跨学科的综合评价任务,如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完成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可以全面检验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此外,我们提倡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考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而结果性评价则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终评价。通过将两者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轨迹,为教学提供有针对性地反馈和指导。除去教师评价外,还要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主体。这不仅可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科融合是一种有益的教学尝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跨学科素养的人才。科学与数学的融合,其本质上是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融合,这不仅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互补和拓展,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