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探研

【作者】 马名伟

【机构】 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备受关注。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应用,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难点内容。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和清晰的数学符号认知。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函数教学时,要在了解新课标理念基础上,针对函数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剖析,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改革标准要求等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结合新课程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素养提升

  函数作为初中数学的重要模块,也是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更是每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但是函数知识比较抽象,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甚至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去信心和动力。因此,新课标理念下,新时期的一线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轻松理解与记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确保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进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二、整合教材内容,提升函数概念理解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建立良好的函数概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和新课程标准要求等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函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函数概念。在教材内容上,教师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点重复出现,让学生深入理解函数概念,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在函数概念的理解上,教师可以整合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函数概念。
  例如,在讲到“函数的实际问题时”时,教师可以将教材上的“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反比例函数”进行整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反比例函数”在学生对函数概念有了基本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反比例函数图像进行探索,让学生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结合生活实例,促进知识理解
  新课标在函数教学中提出,要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理念,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建立起函数的认知和理解。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利用圆锥曲线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学习。在这节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现身边存在哪些函数问题,并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将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得出“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通过这种以生活为导向、以实际应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以新课程标准为参考,指导函数图像的研究
  在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将函数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函数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具体的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标中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函数图像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函数图像的研究来感受和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函数图像研究时,学生要先建立函数图象,然后在分析图象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发现: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有明显的区别,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存在对称性,并且二次函数具有两个对称轴。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通过对具体图象进行观察分析,指导学生总结出图像的特点和规律。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去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在进行函数知识教学时,教师要将知识点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相结合,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领悟到数学知识。
  五、建立数形结合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标理念,建立数形结合思想,帮助学生构建清晰、明确的函数图像,并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数形结合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函数图像进行深入分析,在学习“变量与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变量和函数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抽象的函数图像具体化,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变量与函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函数图像,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函数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建立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新课标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结合教学内容,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案。通过教师不断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实践中还要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郑小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函数教学的优化策略[J].吉林教育,2023(08):63-65.
  [2]吕碧霞.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函数教学思考[J].名师在线,2023(11):93-95.
  [3]朱根俊.互动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数学,2022(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