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作者】 程晓阳

【机构】 陕西省彬州市公刘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是促进数学课程学习和数学思想形成的源动力。本学年,我校数学组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实践的课题研究,探索实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体现和知识渗透。下面是自己的一些思考与尝试,与大家共享。
  一、情境创设不仅只在导入环节,而要贯彻始终
  “教学情境是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产生一定情感反应,能使其主动积极构建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和实践探究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因此创设情境就不仅仅是只设计一个导入,或者只设计一个游戏、活动,仅为激发学生入课兴趣就达到了目的。
  例如,有这样一节数学课,教师导课时问:“大家喜欢春游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喜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老师接着问“去春游时,妈妈带了许多好东西,有饼干、水果等,该如何分享呢?”教师由此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分饼》。但在随后的课堂中,再没有情境创设。学生刚开始还兴致勃勃,课堂进行到一半后,学生就兴致索然,情境设计昙花一现,其效果也就很有限了。
  大家知道,在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学生的学习情感会经历“关注、激起、移情、加深、弥散”等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也要通过情境设计,融入儿童的人格之中。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心理上创设一种愉快、逼真、和谐,富于启迪学生认知,让学生身心完全投入的教学环境,还要全面考虑在教学环境中包含的学科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形成相应的技能,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素。
  二、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教学情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环境,因此教学情境的实际问题背景必须与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情境必须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与主题相关,以达到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的和谐统一。而且情境必须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探究的兴趣,调动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然而有些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引人入胜的学生活动,火爆的游戏场景,但唯独没有学习内容的知识要素,也更涉及不到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情境不是合适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一位数乘两位数》这节课开始,创设了“当小老师”的情境。然出示了几道一位数乘法算式,让学生计算,学生很快就算了出来。教师让学生回答后表扬:“大家真聪明!”接着又出示了一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问学生:“这个算式和上面几个算式有什么不同?”从而揭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一位数乘两位数。”可以说,这样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所以我们要创设的情境要包含教学内容信息。知识构建等内容,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通过情境创设,确定让学生通过活动构建了知识,也就是学到了,学会了。
  三、在教学情境的运用中,教师应发挥主异作用
  任何一个情境的创设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指导。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让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探究新知,学生兴趣极高,纷纷动手。但仅仅一分钟后,发现,有部分学生却用学具玩了起来,甚至还用学具打了起来,其余没完成任务的学生也放 弃了探究,课堂上效果不佳。这时,就需要教师走进学生中,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控教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组织,管理和协调,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清净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情境中的引导作用切不可忽视,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呈现新的形式,引导学生有顺开展活动,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从创造和经营良好的教学环境的角度设计教学情境。从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认真的揣摩思考,贯穿始终,丰富教学内涵,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