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聚合品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
【作者】 姚朝华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教师要打破知识本味的思想,增强方法传授意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升级的过程。引导学生感知文本是简单的,但要让他们精准把握知识背后的思维层级,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却不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给他们提供更多阅读鉴赏渠道。在多重感知、体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形成独特认知体系。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聚合;品鉴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背后潜藏的逻辑属性,是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精准把握。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敏捷,对知识的感知度较为敏锐,且对文本的探究趋向深化,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知识的感知。基于此,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点,巧妙发挥多重教法的功用,围绕英语学科本身属性展开对接设计,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有更真切的体会,在多层级、渐进式的学习摸索中构建起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
一、聚焦文本主题内涵
作为外来语言的代表,英语学科本身带有文化痕迹,它是知识与文化的合体。教师在教学之初,不能单纯的从单一化的知识方向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是要从宏观视角出发,聚焦文本主题内容,对英语阅读有更深刻的了解,为后续深度探析,对文本展开精耕细作奠定思想基础。文本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构建思路亦会存在差异,呈现出来的风格也是独具特色。面对纷繁复杂的文本,教师要从整体性出发,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单元主题、文本内容。对单元主题有了全面系统的感知把握,学生才能高屋建瓴,逐步搞清楚文本的脉络体系,为进一步阅读文本扫除障碍。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 Looking different时,初看单元主题,学生就有些困惑,不知道这一单元内容到底要表达什么。“Why does it look different?”学生对单元主题产生疑惑,这就是重要的教学契机。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引入对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的学习。在疑惑中学生对主题展开分析。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感知和分析,学生似乎有所感悟。“Small nose, big nose, everyone's nose is different.”教师为学生的理解力点赞。“Everyone is unique, specifically reflected in our face, nose, ears, height and other parts.”在主题的指引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度更加浓郁,阅读教学很快进入正轨。
二、启动文本品味感知
阅读文本不可或缺的步骤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更精准的信息,捕捉关键要素,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才能得到锤炼。具体怎样阅读,才能更加快速的切准学习中心点,需要教师做出精准化的引导和设计。文本内容在构建和呈现过程中一定会以句型、词汇为载体,它们处于文本的核心地位,是阅读的中心点,也是教学的突破点。在句型和词汇的构建下,阅读内容形成“一线串珠”,将学习内容的全貌展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关键点,及时启动阅读,布设相关品味感知任务,自然能够触动学生心弦,促使他们突破学习难关。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中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时,教师由教材中的插图着手,对其展开动态化处理,然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独特的导学形式快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他们观看感知热情极高。在动态化的视频呈现中,学生捕捉到相关信息。学生根据词汇信息,对对话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当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引擎启动后,教师及时展示文本内容,让学生勾画文中出现的与“Chinese”相关的句子。“Read the dialogue quickly, find the sentences related to the word “China”, and translate them.”相对于整体阅读,少量的句子勾画更加简单,学生参与热度较高,轻松自如的完成了学习任务。“In this dialogue, I found three sentences. They are……”展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句子含义、成分等信息。学生由点及面,很快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梳理。文本感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巧妙设计,从关键词汇出发,引导学生对相关句子展开分析。在点面延伸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得到拓展。
三、实施文本融合鉴赏
词汇、句型知识的分析是重要的,它是顺利抵达文本内核的有效途径。但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切入,展开分析鉴赏,其人文性就会大打折扣,阅读的价值度也会降低。阅读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它一定会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在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鉴赏时,教师不妨从德育视角出发,对学生展开思想情感教育,确保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向着正确的轨道推进。教育教学不仅要从知识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要在语言感知的过程中升级他们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因此,文本阅读要进行多元融合,借助鉴赏、延伸帮助学生顺利抵达教学的核心。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Having fun中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 you?时,教师没有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而是采用角色演绎的形式开展教学。一开始学生的表现定然存在诸多问题,语言表述也不够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教材是学习的范本,是表达的素材和依托。感知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句子展开分析。如同样是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不仅可以用What can I do for you?还可以用May I help you?语言表达的多样化深深触动着学生,让他们对英语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英语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特色,阅读教学集综合性、人文性于一体,是英语学科最独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打破常规思想限制,从多层面出发,借助方法的导向作用给出具体化指引。聚焦文本主题内涵、启动文本品味感知、实施文本融合鉴赏是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剥开知识外衣,探寻阅读本源的学习方法,具有共同性,能够更精准的完成教学引领,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念荣.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英语,2020(10):36-38.
[2]陆娟.立学课堂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整合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21(09):13-15.
[3]陆彦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名师在线,2021(11):75-77.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聚合;品鉴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真正需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知识背后潜藏的逻辑属性,是学习方法和技巧的精准把握。初中阶段是学生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思维敏捷,对知识的感知度较为敏锐,且对文本的探究趋向深化,不仅仅停留于表面知识的感知。基于此,英语阅读教学,教师要以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点,巧妙发挥多重教法的功用,围绕英语学科本身属性展开对接设计,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和主题有更真切的体会,在多层级、渐进式的学习摸索中构建起完整的阅读认知体系。
一、聚焦文本主题内涵
作为外来语言的代表,英语学科本身带有文化痕迹,它是知识与文化的合体。教师在教学之初,不能单纯的从单一化的知识方向着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而是要从宏观视角出发,聚焦文本主题内容,对英语阅读有更深刻的了解,为后续深度探析,对文本展开精耕细作奠定思想基础。文本内容不同、主题不同,构建思路亦会存在差异,呈现出来的风格也是独具特色。面对纷繁复杂的文本,教师要从整体性出发,着重引导学生感知单元主题、文本内容。对单元主题有了全面系统的感知把握,学生才能高屋建瓴,逐步搞清楚文本的脉络体系,为进一步阅读文本扫除障碍。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2 Looking different时,初看单元主题,学生就有些困惑,不知道这一单元内容到底要表达什么。“Why does it look different?”学生对单元主题产生疑惑,这就是重要的教学契机。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没有直接给出解答,而是先让学生进行阅读,引入对TOPIC 1 I have a small nose.的学习。在疑惑中学生对主题展开分析。通过对这一主题的感知和分析,学生似乎有所感悟。“Small nose, big nose, everyone's nose is different.”教师为学生的理解力点赞。“Everyone is unique, specifically reflected in our face, nose, ears, height and other parts.”在主题的指引下,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兴趣度更加浓郁,阅读教学很快进入正轨。
二、启动文本品味感知
阅读文本不可或缺的步骤就是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更精准的信息,捕捉关键要素,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才能得到锤炼。具体怎样阅读,才能更加快速的切准学习中心点,需要教师做出精准化的引导和设计。文本内容在构建和呈现过程中一定会以句型、词汇为载体,它们处于文本的核心地位,是阅读的中心点,也是教学的突破点。在句型和词汇的构建下,阅读内容形成“一线串珠”,将学习内容的全貌展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够抓住教学关键点,及时启动阅读,布设相关品味感知任务,自然能够触动学生心弦,促使他们突破学习难关。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3 Getting together中TOPIC 1 Does he speak Chinese?时,教师由教材中的插图着手,对其展开动态化处理,然后以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独特的导学形式快速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他们观看感知热情极高。在动态化的视频呈现中,学生捕捉到相关信息。学生根据词汇信息,对对话内容有了初步感知。当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引擎启动后,教师及时展示文本内容,让学生勾画文中出现的与“Chinese”相关的句子。“Read the dialogue quickly, find the sentences related to the word “China”, and translate them.”相对于整体阅读,少量的句子勾画更加简单,学生参与热度较高,轻松自如的完成了学习任务。“In this dialogue, I found three sentences. They are……”展示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句子含义、成分等信息。学生由点及面,很快完成了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梳理。文本感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巧妙设计,从关键词汇出发,引导学生对相关句子展开分析。在点面延伸中,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得到拓展。
三、实施文本融合鉴赏
词汇、句型知识的分析是重要的,它是顺利抵达文本内核的有效途径。但如果阅读教学仅仅是从知识层面进行切入,展开分析鉴赏,其人文性就会大打折扣,阅读的价值度也会降低。阅读文本时我们会发现,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它一定会有一定的情感倾向。在引导学生进行精细化鉴赏时,教师不妨从德育视角出发,对学生展开思想情感教育,确保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向着正确的轨道推进。教育教学不仅要从知识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语言技能,还要在语言感知的过程中升级他们的情感态度、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因此,文本阅读要进行多元融合,借助鉴赏、延伸帮助学生顺利抵达教学的核心。
学习仁爱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4 Having fun中TOPIC 1 What can I do for you?时,教师没有直接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而是采用角色演绎的形式开展教学。一开始学生的表现定然存在诸多问题,语言表述也不够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教材是学习的范本,是表达的素材和依托。感知文本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句子展开分析。如同样是询问是否需要帮助,不仅可以用What can I do for you?还可以用May I help you?语言表达的多样化深深触动着学生,让他们对英语知识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英语学科本身具有鲜明特色,阅读教学集综合性、人文性于一体,是英语学科最独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进行教学引导时,教师要打破常规思想限制,从多层面出发,借助方法的导向作用给出具体化指引。聚焦文本主题内涵、启动文本品味感知、实施文本融合鉴赏是在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剥开知识外衣,探寻阅读本源的学习方法,具有共同性,能够更精准的完成教学引领,为英语阅读教学的快速推进提供了技法上的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念荣.初中英语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学生英语,2020(10):36-38.
[2]陆娟.立学课堂背景下初中英语阅读整合教学[J].中学课程资源,2021(09):13-15.
[3]陆彦行.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J].名师在线,2021(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