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阅读是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作者】 吴 华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和小学数学相比,初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而不少同学进入初中之后很不适应,七年级一开始就遇到抽象性很强的用字母表示数,这就使得一部分小学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惑,加之小学时,学生没有养成阅读数学的习惯,使得一些原本是很容易的问题也变得神秘起来。我们认为数学的学习也应从最基本的学法入手:阅读数学。尝试阅读,养成阅读数学的习惯。具体应做到如下几点:
  1、做到一个专注:成功总是以专注开始的,从七年级上第一节数学课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专门尝试多多阅读数学,坚持课前阅读(预习)、课内阅读(学习)、课后阅读(复习),以感悟教材内容,感悟教材字里行间蕴涵着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也可以阅读一些相关参考资料或相关内容的例题,拓宽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拓宽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对不同题型的理解,以便达到灵活准确应用课本知识。然而,学生最易犯的毛病是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浮光掠影、草草而过,读不出要点,读不出字里行间所蕴藏的精髓,更读不出问题和自己的独到体会及创新见解。
  课前阅读,就是课前预习课本,看看老师下一节要讲的内容,目的在于上课时能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以便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疑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优化自己的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课内阅读,就是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按要求阅读课本、听课,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重点理解老师如何分析,如何归纳问题,理清老师讲题的思路,体会老师处理问题的技巧及创新点,并记住这些,记住老师总结些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及要注意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与讨论,记下自己理解上的创新点;听同学们的答问,也要看是否对自己有启发作用,用心思考。课后阅读,就是在做作业前先看看课本,想想老师在上课时是怎么讲的,琢磨琢磨做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做。
  数学课本,没有动人的故事情节,吸引力小,“可读性”差,但句句奉的都是真理。若只是一般地去读,会“读不进去”、品不出什么“味道”、琢磨不出什么“东西”来,它需要用心逐字逐句地体会、领悟,也只有领悟了,你才能体会到它告诉你的都是你想知道却还不知道的东西,你才会从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你的数学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2、遵循一个原则:要循序渐进,提倡“小步走,勤回头”,“迈小步,不停步,一步一个脚印”。为了使阅读达到较好的效果,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由老师列问题提纲引导阅读,慢慢地,学生自己列问题提纲自己阅读,掌握了阅读技巧之后就不用老师再列问题提纲了。阅读时可以一句一句地读,再一段一段地读,两段一读,直至达到一小节一读;同时,阅读后要注意和前面学习内容相联系,乃至再次阅读前面的相关内容,常言说的好:”温故而知新“吗!不要贪多投快,也不能囫囵吞枣,更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阅读,要慢嚼细咽,持之以恒,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课本是无声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我们每一个学生,在七年级上第一节数学课时就要认真阅读数学课本,坚持课前阅读、课内阅读、课后阅读。反复读,逐步养成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阅读概念,要联系实际,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阅读定理,要分清条件和结论,懂得定理的证明思路和方法;阅读公式,要分清公式的适用范围,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阅读例题,要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和它的作用等;阅读课本后,不仅能初步了解教材的内容,还要能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推广或引申后发生的变化,研究定理或例题的其他更好的解法,研究进行自我归纳总结的方法,从而使阅读“由薄变厚”转化成“由厚变薄”。
  总之,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学会阅读就是规律之一。按规律办事,你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反之,不讲方法,违反规律,纵使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也可能仍然长久徘徊在知识的大门之外。切记,学习中还应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
  阅读孕育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