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探究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作者】 钱 力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初中生物学科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如何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探讨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1.贴近生活的主题选择
在生物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如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具体问题情境的设定
针对所选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针对人体健康主题,可以设计“如何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疾病”的问题情境;针对环境保护主题,可以设计“如何减少塑料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图片、视频等,展示生物学的奇妙和重要性。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物学的微观世界;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例如,在介绍遗传规律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家族中存在遗传疾病?”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
1.强调科学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如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假设、验证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介绍植物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
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1.跨学科融合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等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将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在介绍遗传规律时,可以引入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知识;在介绍生态系统时,可以引入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参与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科普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生物标本制作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评估
1.情境式教学策略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升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时,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践活动成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有助于推动生物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一、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1.贴近生活的主题选择
在生物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主题,如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这些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能够使学生更容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具体问题情境的设定
针对所选主题,教师可以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例如,针对人体健康主题,可以设计“如何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疾病”的问题情境;针对环境保护主题,可以设计“如何减少塑料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的问题情境。这些问题情境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验、图片、视频等,展示生物学的奇妙和重要性。这些教学手段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实验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物学的微观世界;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和视频,可以让学生领略到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例如,在介绍遗传规律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家族中存在遗传疾病?”等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培养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
1.强调科学思维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强调科学思维的重要性,如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假设、验证等,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例如,在介绍植物光合作用时,可以设计“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过程?”等问题,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
四、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1.跨学科融合教学
生物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物理、地理等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注重跨学科的融合教学,将生物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例如,在介绍遗传规律时,可以引入化学中的分子结构知识;在介绍生态系统时,可以引入地理中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参与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学科普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生物标本制作等。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中,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这些活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策略与评估
1.情境式教学策略
情境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它强调在真实问题情境中进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生物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提升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
2.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时,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除了传统的笔试成绩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评价。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报告、实践活动成果、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这样可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真实问题情境培养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和方法论思维、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这也符合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和要求,有助于推动生物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