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戢永辉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历史学科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历史教学在向学生介绍人类一切文明成库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然而,如何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向学生展示历史的魅力呢?让历史课堂变得更活跃,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积极创新,改进教学授课方式,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制造轻松的教学气氛。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才是学生掌握好历史这门学科的有效途径。
  1、尊重学生,搭建平台
  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的一环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每个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内心深处都是渴望得到尊重的。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学生站起来提问发言,甚至到讲台上讲解,给学生创性轻松的学习体验环境。教师应当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见解和想法不责备不苛求,努力建设和谐融治的课堂氛围,以赞许的眼光来搭建学生课堂学习的良好平台。
  2、改变观念,激活课堂
  千万不要让课堂成为一言学,在新课标要求中,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而教师作为课堂的参与引导者,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因此,在课堂教字中,老师千万不能一味地说,应该给学生更多的空间来说、读,写,积极地思考问题。千万不要让课堂成为满学问,尽管在活跃课堂气氛方面,提间有着无可比拟的功效,可有些教师只是将原来的“满堂灌”简单变为“满堂问”,整整一堂课的不断提问,让学生疲倦得应按不暇,并且大多也只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等,貌似热闹的课堂,实则华而不实,何谈摄取知识与思维锻炼?千万不要让课堂成为满堂看,随着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历史再现,不少教师干脆在历史课上放起了“电影”把曾经的“人灌”变成现在的“机灌”,结果多媒体上热热闹闹,台下学生冷冷清清,这样喧宾夺主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课堂教学中,只有把多媒体中的情景画面通过学生的兴奋神经转化为知识的升华和思维的更新时,才算得上一次成功的教学。
  3、有序组织,积极参与
  (1)认真设计学习目标和让学生在课堂真正地活动起来,而不是乱来,要活动的有秩序、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提纲,是让学生积极自学的重要一环。尽量在每一堂课前,精心确定学习目的,设计小黑板提纲,让学生自行通读课本,进行自学预习。(2)划分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确定学习分节任务。根据前面的自学预习提纲,让学生全面通读熟悉课本知识,让后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在各个组长的主持带动下,讨论交流学习内容,在交流中总结归纳,完善整理学习内容。(3)进行竞赛演示,反馈自学效果。各学习小组经过讨论文流后,由各小组发言人展示本组学习所得同时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发言,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反馈展示过程中,适时地给予肯定和点拨,积极鼓励,通过对学习小组的评价,激发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4)要适当作好笔记,巩固好学习内容。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地点、人物、时间等等相关内容,需要学生记住大量内容知识,因此,在课堂学习理解之外,要适当引导学生多做笔记,教会学生结合学习提纲和自学内容,做好完整细致的笔记,在课后通过笔记进行巩同学习。
  4、调动活力,释放激情
  当学生在课堂中成为一湾“活水”,就能持续不断地进行学习,通过教师的积极调动,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饱满活力和充沛激情。(1)调动课堂情趣,例如在学习商朝和西周历史演绎时,可以给学生通讲电视剧《商周王朝》的情节在学习秦朝历史时,利用学生笔记的间隙,播放《秦始皇》主题歌曲等。(2)积极植入兴趣。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独特趣味性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历史课中设计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我国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的历史或成语故事有哪些?同学们最近读的课外中籍里面,印象最深内容是什么?我们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加强与历史相关的联系,逐步增加学生对历史科目的学习兴趣。(3)手、脑、口联动,全方位活跃。通过解放学生的手、脑、口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是让学生在自学是勾划重点、批注疑点,书写教学课题、板书自学展示等等,培养学生自觉动手的习惯和能力;二是解放学生的口,让学生在表达发言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思维。如学习小组中的积极讨论发言,辩论问题上的积极护论,讲述历史小故事,等等。三是激发学生的脑细胞,让其充分思考起来,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历史知识进行更深人的认识。
  (4)进行拓展教学,延伸学习激情。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延伸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来,变知识为灵活运用。例如在学习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思想后,进行开展“如何开展校园建设”筹论会,又各派代表分别依托相应学派思想进行阐述校园建设观念。通过延伸开展系列活动,延展了课堂内容,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培养学生的思想和情感。课堂上要以听讲为主,记笔记为辅。记笔记不能影响听课、思考问题,为了记下某个重要知识点而没能听老师讲解其他重要知识点,或者为了听老师讲某个重要知识点而忘了做笔记,这样听课的效果,不言而喻。课堂总结,或者画龙点睛,或者提纲挈领,或者纵横联系和综合分析,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抓关键,抓重点的能力不可或缺,学生要从领悟老师的思维习惯与方法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习惯。
  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数学中,只要做好观念转变,尊重每一个学生,适当的调动兴趣和激发热情,这样学生才能在历史课堂中真正的“活”起来,才能构建一个宽怀的学习天地和舞台,改善历史学科的教学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