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基于——浅谈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核心素养,渗透数学文化
【作者】 林海燕
【机构】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莆田锦江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在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换代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在这一进程中数学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不是单纯公式与理论的堆积,而是一种蕴含丰富历史,哲学与美学的文化现象。所以,初中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不应该只关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更应该关注学生数学文化理解与数学素养发展。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有助于学生深刻认识数学的精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素养提升
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文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在影响,而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当是一种全面的、多维度的教育过程,其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数学文化,这个听上去可能有点陌生的词汇,其实就是与数学相关的一切知识、思想、方法、历史、艺术和应用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硬核内容,更是一种跨足了学科界限的文化现象。从表面上看,数学可能会被认为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公式,但实际上,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而且每个伟大的数学家都在数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费马的大定理,以及高斯的数论研究,这些都是数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了解这些历史,不仅能够让欣赏到数学的演化过程,还能够看到数学家们在面对各种数学难题时的智慧和坚韧。
其次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美学。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它还有着独特的美感。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迭代函数系统等数学概念和图形都展示了数学的美。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抽象的数学领域中,也可以在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找到。比如,植物的花瓣排列、大自然中的螺旋形态,还有艺术家在绘画和音乐中所运用的数学原理,都展示了数学与美学的深刻联系。最后数学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从建筑和工程到金融和科学研究,数学无处不在。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优化设计,预测趋势,甚至发现新的科学原理。数学的应用让的生活更加便利社会更加发展,数学文化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数学知识的堆砌,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涵盖了历史、美学和实用性。了解数学文化,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培养逻辑思维以及欣赏数学的美。
二、介绍数学名人,数学文化激励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对数学名人生平事迹及其贡献的介绍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继承发扬了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构成了珍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对这些数学家事迹的叙述,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髓与魅力,进而更喜欢这门学科。
以勾股定理为例,它可以说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是由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发现的,被誉为“几何学的基石”,在内容简介时,教师可以在国内数学名人简介的同时,穿插着毕达哥拉斯验证勾股定理的事件,毕达哥拉斯作为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其所开创的学派对数学、哲学、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传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后曾在宴会上为之隆重庆贺。通过讲好这一故事,带领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后面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古代数学家的睿智与创新。同时结合人教版教材具体的题目及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勾股定理解题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与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
三、欣赏数学之美,数学文化陶冶学生
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语言,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对艺术、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学之美包罗万象,有着各种形式的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等。中国传统数学所展现的数学之美主要体现在对称、均衡和和谐上,在古代建筑、绘画、雕塑、服饰以及图腾中都能明显看出这一点。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黄金分割比例,并通过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巴特农神殿大理石柱以及五角星形状等例子来让他们了解黄金比例的概念,鼓励他们观察并联想出日常生活中黄金比例的应用,从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黄金比例所带来的视觉美感。此外,在数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通分化简也是数学简洁美的重要体现,通过运算定理将复杂题目进行换算可以使整个思考和解题过程更加清晰明了。这样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种简洁之美,从而真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入数学名题,数学文化整合生活
数学名题通常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这些名题既是数学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瑰宝。通过对经典题目的介绍,能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实质与规律,发展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数学名题还是数学文化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些名题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所蕴含的价值与魅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介绍一些数学名贵的经典之作,使学生能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与挑战,继而调动其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
以“鸡兔同笼”经典问题为例,原文出自《孙子算经》下卷,题目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请学生根据所给的头数、脚数推断鸡数、兔数,这是一道既古老又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先将该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介绍给学生,再指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可鼓励学生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方式与想法,以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把这一问题同实际生活中相似的情境联系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巩固并扩展所学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能掌握“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又能领略到数学的文化魅力以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价值。
将数学文化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是一个系统、繁杂的任务,其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与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通过发掘数学史料、解读数学家故事和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寓数学文化于初中数学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能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杰.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2023(03):75-77.
[2]杨永红.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4(01):36-38.
[3]许瑞雪.用数学文化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J].中学数学,2023(09):79-81.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文化;渗透;素养提升
数学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更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学科本质的理解和认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数学文化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潜在影响,而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强调,数学教学应当是一种全面的、多维度的教育过程,其中数学文化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数学文化的内涵和重要性
数学文化,这个听上去可能有点陌生的词汇,其实就是与数学相关的一切知识、思想、方法、历史、艺术和应用的总和。它不仅仅是数学这门学科的硬核内容,更是一种跨足了学科界限的文化现象。从表面上看,数学可能会被认为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公式,但实际上,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历史。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而且每个伟大的数学家都在数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费马的大定理,以及高斯的数论研究,这些都是数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了解这些历史,不仅能够让欣赏到数学的演化过程,还能够看到数学家们在面对各种数学难题时的智慧和坚韧。
其次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美学。数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它还有着独特的美感。黄金分割、斐波那契数列、迭代函数系统等数学概念和图形都展示了数学的美。这些美学特征不仅体现在抽象的数学领域中,也可以在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找到。比如,植物的花瓣排列、大自然中的螺旋形态,还有艺术家在绘画和音乐中所运用的数学原理,都展示了数学与美学的深刻联系。最后数学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从建筑和工程到金融和科学研究,数学无处不在。它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优化设计,预测趋势,甚至发现新的科学原理。数学的应用让的生活更加便利社会更加发展,数学文化不仅仅是一堆公式和数学知识的堆砌,它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世界,涵盖了历史、美学和实用性。了解数学文化,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素养,培养逻辑思维以及欣赏数学的美。
二、介绍数学名人,数学文化激励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对数学名人生平事迹及其贡献的介绍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继承发扬了数学文化。数学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而且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数学家,他们所取得的成就都构成了珍贵的文化财富。通过对这些数学家事迹的叙述,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精髓与魅力,进而更喜欢这门学科。
以勾股定理为例,它可以说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是由我国周朝数学家商高发现的,被誉为“几何学的基石”,在内容简介时,教师可以在国内数学名人简介的同时,穿插着毕达哥拉斯验证勾股定理的事件,毕达哥拉斯作为古希腊著名数学家、哲学家,其所开创的学派对数学、哲学、音乐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传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后曾在宴会上为之隆重庆贺。通过讲好这一故事,带领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后面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体会古代数学家的睿智与创新。同时结合人教版教材具体的题目及练习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勾股定理解题时,更进一步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认识与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文化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欲望。
三、欣赏数学之美,数学文化陶冶学生
在初中时期,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能力至关重要。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贯彻素质教育理念,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数学作为一门科学语言,不仅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对艺术、历史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数学之美包罗万象,有着各种形式的美:对称美、简洁美、和谐美等。中国传统数学所展现的数学之美主要体现在对称、均衡和和谐上,在古代建筑、绘画、雕塑、服饰以及图腾中都能明显看出这一点。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黄金分割比例,并通过埃及金字塔、古希腊巴特农神殿大理石柱以及五角星形状等例子来让他们了解黄金比例的概念,鼓励他们观察并联想出日常生活中黄金比例的应用,从而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黄金比例所带来的视觉美感。此外,在数学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通分化简也是数学简洁美的重要体现,通过运算定理将复杂题目进行换算可以使整个思考和解题过程更加清晰明了。这样的数学学习能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种简洁之美,从而真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引入数学名题,数学文化整合生活
数学名题通常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这些名题既是数学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瑰宝。通过对经典题目的介绍,能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的实质与规律,发展其逻辑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与此同时,数学名题还是数学文化和现实生活之间的一座桥梁,这些名题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所蕴含的价值与魅力。所以,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地介绍一些数学名贵的经典之作,使学生能够在解答这类题目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所带来的快乐与挑战,继而调动其学习热情与探索精神。
以“鸡兔同笼”经典问题为例,原文出自《孙子算经》下卷,题目为:“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请学生根据所给的头数、脚数推断鸡数、兔数,这是一道既古老又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先将该题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内涵介绍给学生,再指导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师在解决问题时,可鼓励学生去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方式与想法,以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可指导学生把这一问题同实际生活中相似的情境联系起来,使其在实践中巩固并扩展所学数学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既能掌握“鸡兔同笼”的解题思路,又能领略到数学的文化魅力以及数学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价值。
将数学文化贯穿于初中数学教学之中,是一个系统、繁杂的任务,其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数学文化底蕴与教育教学能力,而且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以及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与努力。通过发掘数学史料、解读数学家故事和进行数学实践活动,能有效地寓数学文化于初中数学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又能发展学生数学素养与人文精神,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杰.数学文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数学教学通讯,2023(03):75-77.
[2]杨永红.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24(01):36-38.
[3]许瑞雪.用数学文化助推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J].中学数学,2023(09):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