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关注幼儿教师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 王 芹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们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幼儿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相对特殊的人群,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方式促进其心理健康,既是对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更是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策略
近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不仅是对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更是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于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当教师处于一个健康、稳定、正向的心理状态时,她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当教师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时,她们会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此外,教师的积极情绪和态度也会感染到幼儿,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自身幸福感的保障,一个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减少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幼儿教师的工作涉及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和社会都希望幼儿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地引导孩子发展,同时也需要具备与家长、社区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合作和协调。这种高期望、高要求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职业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扮演着多元的角色,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要处理孩子间的争吵、打闹,要时刻观测孩子们的身心健,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安全、活动、卫生等工作,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此外还要迎接各种督察,工作琐碎繁杂,任务繁重,这些都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变化,譬如游戏化课程、生活化课程、园本课程等形形色色的课程建设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个别教师会出现焦虑、急躁的心境。
(三)学校因素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要晋级、评职称,幼儿园就会有相应的常规工作制度和考核方案,少不了各种比赛和评比,使得教师要面对竞争和选拔,而女性教师又大多好胜性强,这种竞争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导致有些教师焦虑心理严重。
幼儿园的环境经常比较喧闹,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再加之我园老教师居多,许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出现声带疾病、听力问题、眩晕症的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身体上的疾病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个人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并不真正喜欢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来到幼儿园是因为其他不得已的原因,导致她们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和主动性,工作效率低,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其次,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能力水平不强,她们在工作中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导致心中焦虑。再次,幼儿园中教师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低,因为幼儿园中大多是女性,女性工作细心,对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母性,但也比较感性,做事认真也较真,加之家庭琐事的原因,情绪变化大,教师与教师之间容易发生摩擦,这也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保障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也需要引导教师通过自我调节和求助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积极争取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借助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同时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进社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实质,使公众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如果绝大部分人能理解、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客观公正的评价她们的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们虽苦犹甜,心理压力也会减轻许多。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1.优化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以文化育人:如不断优化管理制度,考核、绩效制度等,让教师参与到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中,使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适当使用赏识鼓励、荣誉奖励、正面激励、榜样引导等方式,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自主投身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活到老,学不了”,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开阔其眼界,提高其专业能力。
请进来指导。幼儿园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瓶颈问题,邀请幼儿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教师们答疑解惑,使教师能学以致用,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打开瓶颈,更好的引导孩子的学习。
走出去学习。幼儿园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掌握更多幼教知识和技能。教师有了过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心理压力也就减少了。
园本化培训。幼儿园通过开展园本培训,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可推广意义的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交流,既让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又助推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获得了喜悦感和成功感。
梯度式发展。实行教师梯级发展模式,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减少由此带来的职业倦怠,能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
3.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劳逸结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以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进行文艺活动、团建活动,既使教师特长得以展现,又使团队凝聚力得以增强。依托书香校园,布置了阅读吧、书法绘画吧,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定期组织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踏青、郊游活动等,让教师也亲近大自然,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4.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采用谈心谈话、心理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经常与教师开展面对面沟通,有时还邀请心理工作人员到园进行心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教师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使她们具有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注意引导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培养教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要帮助和引导教师工作中注意克服情绪化和行为上的偏激,要引导和帮助教师学会适当的进行情绪宣泄。还要帮助、鼓励教师要和幼儿、同事、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维持和谐的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教师更好的开展工作,也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只有心里充满阳光的教师,才能温暖孩子的幼小心灵。我们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其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孩子,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幼儿教师心理调适》,福建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朱维莉,2017-09-30
[4]《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胥红红2019-11-20
【关键词】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调适策略
近年来,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状况,寻找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促进其心理健康,不仅是对教师的关怀和爱护,更是幼儿快乐游戏、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的心理健康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于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幼儿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喜怒哀乐都会对幼儿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只有当教师处于一个健康、稳定、正向的心理状态时,她们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示范,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其次,教师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幼儿活动的质量。当教师处于一个健康的状态时,她们会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此外,教师的积极情绪和态度也会感染到幼儿,增强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最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是自身幸福感的保障,一个健康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享受工作和生活,从而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同时,教师的心理健康也有助于减少职业倦怠和心理疲劳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二、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幼儿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幼儿教师的工作涉及到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和社会都希望幼儿教师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科学地引导孩子发展,同时也需要具备与家长、社区沟通的能力,能够有效地合作和协调。这种高期望、高要求无形中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二)职业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幼儿园中教师扮演着多元的角色,是幼儿生活中的妈妈、学习中的老师、游戏中的伙伴,要照顾孩子们的吃喝拉撒,要处理孩子间的争吵、打闹,要时刻观测孩子们的身心健,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安全、活动、卫生等工作,要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品质,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此外还要迎接各种督察,工作琐碎繁杂,任务繁重,这些都会给教师造成很大的工作压力。
近年来,幼儿园课程的变化,譬如游戏化课程、生活化课程、园本课程等形形色色的课程建设以及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给幼儿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个别教师会出现焦虑、急躁的心境。
(三)学校因素
在幼儿园中,幼儿教师要晋级、评职称,幼儿园就会有相应的常规工作制度和考核方案,少不了各种比赛和评比,使得教师要面对竞争和选拔,而女性教师又大多好胜性强,这种竞争也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导致有些教师焦虑心理严重。
幼儿园的环境经常比较喧闹,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再加之我园老教师居多,许多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出现声带疾病、听力问题、眩晕症的教师不在少数,这些身体上的疾病也给教师的心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个人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并不真正喜欢幼儿教师这份职业,来到幼儿园是因为其他不得已的原因,导致她们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和主动性,工作效率低,进取心和责任感不强。其次,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能力水平不强,她们在工作中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导致心中焦虑。再次,幼儿园中教师的人际关系满意度低,因为幼儿园中大多是女性,女性工作细心,对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母性,但也比较感性,做事认真也较真,加之家庭琐事的原因,情绪变化大,教师与教师之间容易发生摩擦,这也会给教师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适策略
保障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同时,也需要引导教师通过自我调节和求助等方式来缓解工作压力和不良情绪的影响。
(一)积极争取社会的关注和理解
借助微信公众号、融媒体等平台,大力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幼儿教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同时通过“家长开放日”、“活动进社区”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实质,使公众对幼儿教师的工作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如果绝大部分人能理解、尊重幼儿教师的劳动,客观公正的评价她们的工作,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教师们虽苦犹甜,心理压力也会减轻许多。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校园氛围
1.优化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一个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以文化育人:如不断优化管理制度,考核、绩效制度等,让教师参与到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中,使教师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等方面能够获得公正的对待。适当使用赏识鼓励、荣誉奖励、正面激励、榜样引导等方式,调动教师们的工作热情和激情,激发教师的内驱力,自主投身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中。
2.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活到老,学不了”,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开阔其眼界,提高其专业能力。
请进来指导。幼儿园针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瓶颈问题,邀请幼儿教育专家,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给教师们答疑解惑,使教师能学以致用,用新的教育理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打开瓶颈,更好的引导孩子的学习。
走出去学习。幼儿园尽量给每位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掌握更多幼教知识和技能。教师有了过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心理压力也就减少了。
园本化培训。幼儿园通过开展园本培训,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可推广意义的教育经验进行分享交流,既让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又助推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价值得以体现,获得了喜悦感和成功感。
梯度式发展。实行教师梯级发展模式,提供平台,创造条件使每个教师有获得工作上成功的可能,使教师获得成就感,减少由此带来的职业倦怠,能有效地释放心理压力。
3.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劳逸结合,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
以教师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活动为载体,组织教师进行文艺活动、团建活动,既使教师特长得以展现,又使团队凝聚力得以增强。依托书香校园,布置了阅读吧、书法绘画吧,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教师的生活品质,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将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
定期组织教师的体育锻炼活动,如踏青、郊游活动等,让教师也亲近大自然,提高机体的抗疲劳能力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以缓解工作中的压力。
4.开展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采用谈心谈话、心理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心理状态,经常与教师开展面对面沟通,有时还邀请心理工作人员到园进行心理讲座或座谈会,增加教师对心理知识的了解,使她们具有自我调节心理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教师学会自我调节
作为幼儿园管理者要注意引导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培养教师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要帮助和引导教师工作中注意克服情绪化和行为上的偏激,要引导和帮助教师学会适当的进行情绪宣泄。还要帮助、鼓励教师要和幼儿、同事、家长建立融洽的关系,维持和谐的社交活动,这样,不仅能使幼儿教师更好的开展工作,也有利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
法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散阳光到别人心里,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只有心里充满阳光的教师,才能温暖孩子的幼小心灵。我们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同时,更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使其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感染孩子,引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版。
[2]《幼儿教师心理调适》,福建教育出版社。
[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朱维莉,2017-09-30
[4]《浅谈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胥红红201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