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与对策
【作者】 黄 芬
【机构】 广西那坡县那坡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提问是当前教育背景下对教师的新要求,是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掌握的重要方法之一。目前,针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出现的“满堂问、盲目问、无效问”等低效甚至无效教学提问现象,笔者认为提问要有针对性,要适时有度,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留足思考时间,要学会倾听,要善于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要有趣味性,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策
为了适应课改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听课活动中,我经常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果出现“满堂问、盲目问、无效问”等低效提问现象。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针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低效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的地位不高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课堂提问的运用比较少,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别比较大,对于所学的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在提问方面教师可能无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问。高中数学知识混杂,很多知识都需要综合运用到解题中,教学中主要是采取讲解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对于提问运用较少,在实际学习中对学生接受能力和关注度不高,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堂提问设置不合理
高中数学教师对于课堂提问运用方面没有合理地设计问题,往往只是针对单个知识点设计问题,对于学生接受能力考虑不足,从主观意志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展工作。但是课堂问题主观化比较强,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可能无法接受,尤其是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需要多次学习后理解才能掌握,与其他科目有明显的差异。对于数学概念不理解,导致整体课堂教学受到影响。如,教师往往是采取集体提问和回答方式,无法确定单个学生的答案和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核心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了解提问的核心地位,充分地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对提问运用中,学生可能出现不适应等情况,因此要总结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等情况,让学生一步一步地适应提问,教师需要控制提问的难度,才能够满足学生要求[2]。提问运用中需要观察学生心理和情绪变化情况,保证课堂提问有效开展。尤其是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提问,不愿意参与其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与学生交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几何体体积学习中,教师想要棱柱体体积求法,学生没有思路,教师认为问题比较简单,但是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人知道如何回答,学生都很安静,相互讨论,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能力,对于后续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可以确定后续课程设计,长方体体积到棱柱体积教学可以满足课程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问题设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的提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尤其是不同提问方式的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要转变提问的方式和思路,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在等比数列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习难易程度进行分析,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等比数列相关问题学习中以概念提问、简单问题解答,如几个数字的等比规律总结,提出下一个数字,如“数列1/2/4/8/16,下一个数字是什么,数列规律为?”,教师让学生思考的同时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确定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等比数列的规律进行总结,在提出等比数列公式后,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三)提高提问趣味性和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效果,设计与学生贴近的生活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问题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等,教学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多种方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设计,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提问方面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是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满足教学要求。课程改革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合理设置问题,教师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提问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角度分析,并且要考虑各种问题提问对学生的影响,要避免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教师自提出问题后需要引导学生解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如,教师可以将二元一次函数教学与学生购买产品的经历结合,思考固定资金购买不同产品的数量和方式。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中要充分地考虑提问中注意的问题,合理地设计问题,教师要充分地考虑提问的趣味性,满足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避免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避。
参考文献:
[1]牛亚姣.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发现,2017:114-114.
[2]唐孝菊.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对策
为了适应课改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听课活动中,我经常发现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结果出现“满堂问、盲目问、无效问”等低效提问现象。比如:“对不对?是不是?行不行?”。针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的低效问题,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误区
(一)课堂提问的地位不高
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课堂提问的运用比较少,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的个性特点差别比较大,对于所学的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在提问方面教师可能无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提问。高中数学知识混杂,很多知识都需要综合运用到解题中,教学中主要是采取讲解方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少,对于提问运用较少,在实际学习中对学生接受能力和关注度不高,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二)课堂提问设置不合理
高中数学教师对于课堂提问运用方面没有合理地设计问题,往往只是针对单个知识点设计问题,对于学生接受能力考虑不足,从主观意志出发,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开展工作。但是课堂问题主观化比较强,学生对于这一知识点可能无法接受,尤其是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都需要多次学习后理解才能掌握,与其他科目有明显的差异。对于数学概念不理解,导致整体课堂教学受到影响。如,教师往往是采取集体提问和回答方式,无法确定单个学生的答案和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对策
(一)提高课堂提问的核心地位
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了解提问的核心地位,充分地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在对提问运用中,学生可能出现不适应等情况,因此要总结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等情况,让学生一步一步地适应提问,教师需要控制提问的难度,才能够满足学生要求[2]。提问运用中需要观察学生心理和情绪变化情况,保证课堂提问有效开展。尤其是很多学生可能不适应提问,不愿意参与其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可以与学生交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几何体体积学习中,教师想要棱柱体体积求法,学生没有思路,教师认为问题比较简单,但是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人知道如何回答,学生都很安静,相互讨论,但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做。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于知识掌握能力,对于后续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可以确定后续课程设计,长方体体积到棱柱体积教学可以满足课程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二)重视课堂问题设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设置合理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情况有效的提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尤其是不同提问方式的对于学生的影响不同,教师要转变提问的方式和思路,吸引学生注意力。
如,在等比数列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学习难易程度进行分析,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如在等比数列相关问题学习中以概念提问、简单问题解答,如几个数字的等比规律总结,提出下一个数字,如“数列1/2/4/8/16,下一个数字是什么,数列规律为?”,教师让学生思考的同时了解等比数列的特点,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确定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理解能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等比数列的规律进行总结,在提出等比数列公式后,可以引起学生共鸣。
(三)提高提问趣味性和有效性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中,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效果,设计与学生贴近的生活问题,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问题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等,教学中需要充分地利用多种方案。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有较大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场景设计,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提问方面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或是视频方式创设情境,满足教学要求。课程改革教学中要充分地考虑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合理设置问题,教师要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能力,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提问的反应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角度分析,并且要考虑各种问题提问对学生的影响,要避免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教师自提出问题后需要引导学生解答,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如,教师可以将二元一次函数教学与学生购买产品的经历结合,思考固定资金购买不同产品的数量和方式。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中要充分地考虑提问中注意的问题,合理地设计问题,教师要充分地考虑提问的趣味性,满足教学要求,让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避免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避。
参考文献:
[1]牛亚姣.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发现,2017:114-114.
[2]唐孝菊.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