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中学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 卢 善
【机构】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以及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积极贯彻“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现代健康理念,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农村中学广泛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举办了多种形式的学生体育运动活动形式,形成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为农村中学打造了特色的体育运动注入了新的源泉。
【关键词】 每天一小时;学生素质;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在各级各类学校已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各个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同,进展不一,尤其是农村中学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
从目前现状来说,近十五年来,学生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体质几乎一直在下降,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肺活量、跳远、60米、100米、仰卧起坐的测验上,及格率有的还不足1/2。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占7.5%,肥胖占6%,比以前增加很多。
2、学校自身原因。
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中采取敷衍态度;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学生活动的场所还没有达到学生的需求,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二、原因探讨
学生:功课紧张挤占体育锻炼时间。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
学校: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
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还是学校的升学率,至于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如何,家长不太关心。
三、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体质
作为提高中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大对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的良好氛围和有利于开展工作的社会环境。
(三)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还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视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30分钟,除去集合、学生上卫生间等时间,实际用于做操的时间不足20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绝大多数农村中学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施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难以走进学生中间。因此,学校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必须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法定”地位,把上午的课间操30分钟和下午课外活动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钟”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在运动器材方面,采取“两条脚”走路,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置一些器材,班级动员学生节约零花钱自行购置一些,学生自愿捐赠一些,为便于管理,学校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四)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总之,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只是体育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只有学校、学生、家长都重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才能真正练出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灵来。
【关键词】 每天一小时;学生素质;现状;对策
一、农村中学“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
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10月在各级各类学校已吹响了进军的号角,学校把“帮助学生走向幸福和成功”作为教育追求,使一度沉闷的校园变成了学生们欢乐的海洋,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中,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充分的健身活动中去,将“健康第一”落到了实处,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育人局面。但是,各个学校开展这项活动的时间安排不同,进展不一,尤其是农村中学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
1、学生体质下降,耐力、协调力、吃苦精神明显下降。
从目前现状来说,近十五年来,学生身体发育指标,包括身高、体重等都有所增加,但体质几乎一直在下降,现状不容乐观。从学生肺活量、跳远、60米、100米、仰卧起坐的测验上,及格率有的还不足1/2。另一项数据显示,学生中营养不良的占7.5%,肥胖占6%,比以前增加很多。
2、学校自身原因。
首先是上级对学校的考核和衡量标准,体育所占的比例不算大,学校为了自身的利益,在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中采取敷衍态度;其次是受办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学校学生活动的场所还没有达到学生的需求,体育设施欠缺,学校在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再就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因担心学生的安全,教师在组织学生体育活动和上体育课时,都选择一些危险性小、强度不大的体育项目。
二、原因探讨
学生:功课紧张挤占体育锻炼时间。衡量学生的主要标准是分数,而分数的背后是读书,是大量的作业和训练记忆的东西。不仅在学校,学生回到家,家长还要加“小灶”。
学校:以分数和考试作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仍制约着学校,基于这个指导思想,在绝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足够的体育设施和进行体育锻炼的环境,许多学校认为没有就算了。
社会:衡量一所学校好差的量化指标,还是学校的升学率,至于学校在体育活动中开展如何,家长不太关心。
三、实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关注学生的体质
作为提高中学生健康素质重要途径之一,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学校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把体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点,紧紧把握提高学生体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成长这个核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加大对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学校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的良好氛围和有利于开展工作的社会环境。
(三)用“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打造学生阳光人生。
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还学生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心和终生的幸福,是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不但能锻炼身心、激智、启德、促美、益心,还能促进文明、和谐校园风气的形成。站在这个高度来审视体育运动,我们才会把“保证学生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变为自身的需求。
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这是让学生“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前提。但是,在传统的教育活动安排中,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时间难以得到保证,就拿课间操来说,总共30分钟,除去集合、学生上卫生间等时间,实际用于做操的时间不足20分钟,除此之外的活动课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同时,绝大多数农村中学受活动空间和设施的局限,学生难以参与富有实施的活动。在有限的时空里,“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难以走进学生中间。因此,学校首先要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体育课时的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增强学生体质。实行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体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努力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其次,学校必须从校本课程的高度来确立“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法定”地位,把上午的课间操30分钟和下午课外活动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钟”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从课程的高度确保学生的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一小时。
“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了真正使学校“处处有健身设施,随时能快乐活动”,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的运动场或边角空地,因地制宜建设体育活动场地;在运动器材方面,采取“两条脚”走路,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置一些器材,班级动员学生节约零花钱自行购置一些,学生自愿捐赠一些,为便于管理,学校给每个班级设置一个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运动器材箱”。使学生的活动空间得到扩展,活动设施器材得到补充、丰富。
(四)变“软要求”为“硬指标”,把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学校及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健康第一”落实不力的症结之一是对学校及教师体育工作的管理缺乏刚性,导致学校体育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导致学校在学生健身问题上“偷工减料”。为此,在学校目标管理中,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重要指标,在教师评价中把学生体质健康和组织学生开展“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活动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增强学校“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的纲性,引导学校、教师把关注学生健康这一“冰点”变成“热点”。
总之,体育使教育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只是体育老师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学校、学生及家长的重视。只有学校、学生、家长都重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才能真正练出健康的体魄和阳光的心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