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育的智慧
【作者】 周纯朴
【机构】 陕西省洋县书院初中
【摘要】【关键词】
【正文】 咿呀学语的幼儿,是母亲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履行着教育的职责。他们无微不至的呵护,满怀信心的鼓励,不厌其烦的训练,饱含深情的指引,乐此不疲的纠错,陪伴着孩子成长。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见到,那些初为人母的妈妈们,对于宝宝的一颦一笑,言语上的些小获得,一个暖心的动作,出乎意料的态度,会表现出由衷的惊喜、赞赏、或感动,她们的反应超乎想象。那些记录生活点滴的视频、汇集了成长瞬间的相册,朋友圈的各种分享,是孩子成长足迹的珍藏。对幼孩的关注和指教,是为人父母的深情厚爱和责任担当。在孩子面前,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蕴含着对下一代的希翼和示范作用。这就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之所在吧。
稍稍见长,他们走进了校园。
这是一个新的天地。离开父母的羽翼,一群同龄人相互观察,融合相处,共享成长的空间、时间和欢乐。在这里,他们接受规则,学知识学做人;在这里感受自尊和尊重他人,形成自信、个性、人格品质;在这里,他们体验成功,也遭遇挫折;获取友谊,也学会自立;悦受褒扬,冷待责难。
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活动范围扩大,个人影响力在急速的扩展。当然,校园给了他成长的空间,但也绝不会容许他撑破了天。入校期间,那些影响个人成长,危害他人安全,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工作中我们并不少见。承担着教育主体责任的教师,有必要了解和使用合适的教育策略,展示教育智慧,以履行职责,服务学生,完成教育任务,让学校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好地方。
最常见的是说服教育。针对具体问题,教师要了解情况,分析判断,合理引导指正,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促其思想转变;也许只是几句道歉的话,或者承诺,但它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即表明个人的态度,那就博取了原谅的籍口,给他希望,相信他能改正,永远不要斩断他向好发展的念想。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节: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学业任务未完成,扰乱学习秩序,携带安全隐患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春风化雨,达到教育目的。
最关键的是引导舆论,扬善抑恶。有些孩子不惧家长,不惜财物,但怕老师。为什么?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班级是学生共处的场所;团结互助,和谐共生,是立班之本。班级是教师凝集教育智慧,展示教育才干的地方。现代教育忌讳“体罚”这个字眼,但又不讳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怎么来发挥独特的作用?表彰勤奋上进的优秀学生,塑造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褒扬文明儒雅的凡人善举,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培植尊敬师长的文化精髓;发现顽劣学生的优点,渲染自闭孩子闪光点,帮助差生找回自信,树立各种榜样楷模;聚拢人心,形成良好风气。“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老师的话被奉为金科玉律。老师若要列举反面事例,分析它的成因,带有观点的揭露和批判,就足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老师不打他骂他,但是了解他;他怕老师兜他的底,他怕同伴的嘲笑看低,甚至远离。现实生活中,老师是普通平凡的角色;但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他们敬畏的人;当然,兜底学生,可能会形成对立情绪;但是恰当的舆论引导,却能遏制歪风邪气,帮助学生改邪归正。这也许就是老师被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原因吧。
对于问题学生要“立规矩,提要求”。在班级里,总有个别学生厌学、不上进,捣乱课堂,惹是生非。老师头痛,家长犯愁。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付出不仅仅是时间,更有体力和脑力的损耗。仔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学生辣眼睛,主要是他的基础差,课堂不能吸引他,他就随心所欲;老师如果不理他,他会变本加厉,视老师为无物。可以肯定,这是认知出问题了。有时候,我问自己:同处一室,为什么学生间的差距有这么大?我是这样想的:每个孩子都有过犯错的体验,有被纠正的经历和教训。好学生能自律,原因在于他能识辩会思考,形成了自我约束能力,遇事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对待差生,只有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学习,加强自我约束,树立纪律观念,产生敬畏意识,做事不逾矩,才能被师生认可。所以,单兵较量,设底线,讲条件:在不影响课堂和自习秩序前提下,他可做自己愿意的事情。一人一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确如此。教育的作用就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教人思考。会思考就通达,在思考中,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摒弃不良的意识观念。作为教师只要尽力而为,无愧职责足矣。
运用经济杠杆。金钱是可以把不同家庭,不同身份,素昧平生的人牢牢拴在一起的纽带。金钱这个道具,让家长们感受到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丛林法则的严酷;有些人只有尝到苦头,他才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意外事故,故意惹事造成恶果的事件只有受用这一条。
促进学生承担责任——送花。花是什么?是对生活的点缀,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和祝福。送花可以表达向善爱美之心,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美化环境,给集体做好事,对师长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正式道歉,表达悔改之意。错是不可以随便犯得。既然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付出代价。通过送花,可以深化这种体会。只有让他的心里产生了自我意识,如惭愧、同情心,挫败感,才能形成自律,达到教育的目的。
善用家长的力量。当老师因为抽不出身,或处置突发事件无助的时候,可以请家长来校辅助解决。例如:逃课,欺凌,听证会。当然,请家长给学生作报告,讲述亲身感受和经历,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结合社会现实事例,学生生活实例,借助班会平台,专题教育活动,评优树模活动,名人名言等形式,不拘一格,借力发力,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事情做实做好。
谨记:永远不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上。以朋友的态度规劝他,以长者的身份告诫他。
最后,教师始终要清醒,自己是成人,不和学生一般见识。无论何时何地,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冲动是魔鬼!静下心来仔细把量,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新一轮曙光。
稍稍见长,他们走进了校园。
这是一个新的天地。离开父母的羽翼,一群同龄人相互观察,融合相处,共享成长的空间、时间和欢乐。在这里,他们接受规则,学知识学做人;在这里感受自尊和尊重他人,形成自信、个性、人格品质;在这里,他们体验成功,也遭遇挫折;获取友谊,也学会自立;悦受褒扬,冷待责难。
随着年龄的持续增长,活动范围扩大,个人影响力在急速的扩展。当然,校园给了他成长的空间,但也绝不会容许他撑破了天。入校期间,那些影响个人成长,危害他人安全,破坏教学秩序的行为,工作中我们并不少见。承担着教育主体责任的教师,有必要了解和使用合适的教育策略,展示教育智慧,以履行职责,服务学生,完成教育任务,让学校成为塑造学生灵魂的好地方。
最常见的是说服教育。针对具体问题,教师要了解情况,分析判断,合理引导指正,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促其思想转变;也许只是几句道歉的话,或者承诺,但它从学生的嘴里说出来,即表明个人的态度,那就博取了原谅的籍口,给他希望,相信他能改正,永远不要斩断他向好发展的念想。生活中不乏这样的情节:学生之间发生纠纷,学业任务未完成,扰乱学习秩序,携带安全隐患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长善救失,春风化雨,达到教育目的。
最关键的是引导舆论,扬善抑恶。有些孩子不惧家长,不惜财物,但怕老师。为什么?作为学校的组成部分,班级是学生共处的场所;团结互助,和谐共生,是立班之本。班级是教师凝集教育智慧,展示教育才干的地方。现代教育忌讳“体罚”这个字眼,但又不讳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怎么来发挥独特的作用?表彰勤奋上进的优秀学生,塑造友爱互助的团队精神,褒扬文明儒雅的凡人善举,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培植尊敬师长的文化精髓;发现顽劣学生的优点,渲染自闭孩子闪光点,帮助差生找回自信,树立各种榜样楷模;聚拢人心,形成良好风气。“改过不吝,从善如流”——在这样的班级氛围中,老师的话被奉为金科玉律。老师若要列举反面事例,分析它的成因,带有观点的揭露和批判,就足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老师不打他骂他,但是了解他;他怕老师兜他的底,他怕同伴的嘲笑看低,甚至远离。现实生活中,老师是普通平凡的角色;但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他们敬畏的人;当然,兜底学生,可能会形成对立情绪;但是恰当的舆论引导,却能遏制歪风邪气,帮助学生改邪归正。这也许就是老师被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原因吧。
对于问题学生要“立规矩,提要求”。在班级里,总有个别学生厌学、不上进,捣乱课堂,惹是生非。老师头痛,家长犯愁。对于这种情况,老师付出不仅仅是时间,更有体力和脑力的损耗。仔细分析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学生辣眼睛,主要是他的基础差,课堂不能吸引他,他就随心所欲;老师如果不理他,他会变本加厉,视老师为无物。可以肯定,这是认知出问题了。有时候,我问自己:同处一室,为什么学生间的差距有这么大?我是这样想的:每个孩子都有过犯错的体验,有被纠正的经历和教训。好学生能自律,原因在于他能识辩会思考,形成了自我约束能力,遇事能做出正确的选择。那么,对待差生,只有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学习,加强自我约束,树立纪律观念,产生敬畏意识,做事不逾矩,才能被师生认可。所以,单兵较量,设底线,讲条件:在不影响课堂和自习秩序前提下,他可做自己愿意的事情。一人一策,因人而异,区别对待。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确如此。教育的作用就是开拓视野,启迪智慧,教人思考。会思考就通达,在思考中,接受正确的价值取向,摒弃不良的意识观念。作为教师只要尽力而为,无愧职责足矣。
运用经济杠杆。金钱是可以把不同家庭,不同身份,素昧平生的人牢牢拴在一起的纽带。金钱这个道具,让家长们感受到教育缺失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丛林法则的严酷;有些人只有尝到苦头,他才能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那些意外事故,故意惹事造成恶果的事件只有受用这一条。
促进学生承担责任——送花。花是什么?是对生活的点缀,它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精神寄托和祝福。送花可以表达向善爱美之心,也可以把它看做是美化环境,给集体做好事,对师长的尊重;也可以理解为正式道歉,表达悔改之意。错是不可以随便犯得。既然犯了错,就得承担责任,付出代价。通过送花,可以深化这种体会。只有让他的心里产生了自我意识,如惭愧、同情心,挫败感,才能形成自律,达到教育的目的。
善用家长的力量。当老师因为抽不出身,或处置突发事件无助的时候,可以请家长来校辅助解决。例如:逃课,欺凌,听证会。当然,请家长给学生作报告,讲述亲身感受和经历,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这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结合社会现实事例,学生生活实例,借助班会平台,专题教育活动,评优树模活动,名人名言等形式,不拘一格,借力发力,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事情做实做好。
谨记:永远不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上。以朋友的态度规劝他,以长者的身份告诫他。
最后,教师始终要清醒,自己是成人,不和学生一般见识。无论何时何地,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感情用事。冲动是魔鬼!静下心来仔细把量,一定能战胜困难,迎来新一轮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