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创新设计的体会
【作者】 王 娟
【机构】 贵州省毕节市双山新区双山镇归化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应创新设计,做生活性作业、思维型作业、开放性作业,尽量让学生从机械重复的题山中解放出来,吮着素质教育的空气自由成长。【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作业;创新设计
现行小学生家庭作业总是抄这抄那,或是一本课外教辅资料做这做那,一页一页地接着做,一题一题地接着做,似乎注定要从第一页第一题做到末页的末题为止。这是大多数学生学习的“宿命”,这种不加选择、不分对象、不分题型的“一刀切”作业,不但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使学生整日埋在题山题海里,还使学生泯失语文学习兴趣,缺失个性。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作业安排设计,是不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幸而素质教育如黎明长剑拨云去雾见日,及时发现这“损人不利己”的所谓作业布置。小学语文作业到底应如何安排设计,我想当然地认为每个语文教育人都在探索,我们能不能少一点重复,多一点创新,少一点抄写,多一点实践型题型?能不能结合语文的本质设计一点具有“语文味”的作业呢?笔者多次带着这些疑问实践并探索着,得出了一些感慨。下面谈谈体会。
一、作业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来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看似“文字冰冰”,实际上与生活联系非常密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应该是生活的延续。把语文作业仅仅封闭在课本内,一切为了语文课本服务,切断学生与社会、与家庭、与生活的联系是不可取的。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比如学了《会“呼吸”的公路》可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被污染,应该怎样制止人们任意污染环境的现象,怎样提高人们环保的意识?并写一份观察报告或合理化建议。之后。再组织学生搞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生活中,用生活中鲜明的例子来教育学生,不是比机械的作业更有效吗?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缺乏交际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为他人着想,目光停留于家庭,学校中。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可以有目的地精心安排语文作业内容,利用作业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让学生为自己的妈妈过节日,可以为妈妈献一首歌儿,可以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写一首小诗或做一张货卡献给妈妈。教师节,鼓励学生自己制作小制作,或画一副画写上最喜欢的话,献给敬爱的老师。重阳节,布置学生为家里的老人过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关心他人、尊敬老人的教育。再如让学生定时看电视,看时事新闻,然后谈感受。真正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看身边的人和事,关注他人,关注社会。这样,利用作业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作业设计要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在陈旧的语文课程理念中,总是认为语文作业应巩固课上所学知识,让知识升华。在布置作业时,不是让学生学词语,就是让学生背课文,要么,就是把学生作业捆在练习上不肯放松,结果呢?学生对这类单一枯燥的作业毫无兴趣,只是机械的乱做一气,怎么能升华呢?能内化为能力吗?这不仅违背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多元化教学,还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意义。因此,我认为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除了写一些必要的词语,背一些该背的课文外,不妨腾出一点空间,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例如,在上课文《乌鸦喝水》之前,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想想乌鸦有哪些能喝着水的方法,哪一种方法最佳?经过进准备,孩子们想出了五六种能让乌鸦喝水的方法,如用麦管吸,请别的动物帮忙等,并在课堂上展开了激烈争吵,最后许多学生还是认为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子的方法最好。当然也有小孩子提出这种方法也有条件限制,即当时旁边每有小石子,瓶口又小,怎么办等等?这个作业设计立足于课文,努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作业设计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也有慢。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我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中,有意识地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式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兼顾学困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多梯级作业,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因此,我往往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自主选择,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如教完<<一只梅花鹿>后,为了让学生对课文中的八个词语“不由自主、匀称、抱怨、赞不绝口、美中不足、没精打采、美滋滋、灰心丧气”达到识记,理解和运用的目的,可以设计以下三个层次:第一层次:①抄写词语;②从这八个词语中挑选造几个句子。第二层次:假如你是文中的那只梅花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将梅花鹿的感受写下来,尽可能用上上述八个词语。第三层次:根据所给八个词语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这样分层设计,梯度安排,就能很好地解决不同差异学生的“吃饱吃足”问题了。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需要我们教师创新设计,像课堂教学一样,要精心准备,认真选择、组合、加工,不能从教辅上随意拿来,多一些生活实践题、多一些开放题,多一些既能育脑又能长智的题。尽量让学生从机械重复的题山中解放出来,吮着素质教育的空气自由成长。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2】朱宝娜:《谈谈作业形式的优化》——《江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