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合理设计小学数学教学的反馈练习
【作者】 陈云高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延牌镇延牌小学
【摘要】【关键词】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通过教学反馈可以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方法获得的情况,同时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进程,促进学生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祥有略,精讲多练。以求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是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中心。然而,不论教师的讲解如何有条理,如何娓娓动听,目标的达成与否,还得靠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的反馈信息来得以验证。因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反馈练习,不仅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因此做好练习环节的反馈设计是每一节数学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课堂教学各环节中反馈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合理的设计反馈练习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数学的新旧知识连贯性很强,因此,要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在新授之前,教师应该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准备性的练习进行铺垫。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近,也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的准备性练习,增强练习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新旧知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目标教学的前提。这一过程的反馈练习,有着承上启下和揭示课题的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学“质数和合数”,这一环节的反馈练习可这样设计:
1、问:什么叫约数?怎样找一个数的约数
2、找出1、2、9的约数各有哪些?提高“问”和“找”,使显示加深了解什么叫约数和具体找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为小新知识铺平了道路,同时也为学生正确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它的约数个数的多少”这一新知识奠定了基础。
二、注意新知识的达标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新知识的达标形成阶段中,需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新知识的目标是否达成,或是达到了学习水平中的哪级水平,以便及时调空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反馈练习的设计应该紧扣教学目标,习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结构,因此习题安排要先易后难,由简到繁。练习的形式要多样,要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后一次练习中较上次的基础上有发展。另外,教师还要不断地从形式的练习中接收反馈信息,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强,哪些学生还有待发展。通过逐层反馈,教师不断调整“教”法,学生同时也调整“学”法。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新知识,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加强巩固和练习
目标达成后,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新知识,此时教师要设计达标巩固和提高阶段的反馈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该环节中的反馈练习,既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又检测教师的教学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一些综合深化的练习题。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该环节的反馈练习可以这样设计:
1、填空。
(1)__既不是质数,又不是合数。
(2)最小的质数是__;最小的合数是__。
(3)10以内的质数有__,合数有__。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看它能否被2整除。
(2)合数一定是偶数。
(3)寄数一定是质数。
3、指出下列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
2 11 13 29 33 105
上述练习中,(1、3题照顾了中、下学生的学习能力,2题检测了优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因为任何时候、任何班级都会存在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既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这需要教师能给予学生及时的订正反馈?又要加强课堂巡视,对学生给予适时的帮助。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收获,切实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环节的反馈练习,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做到有的放矢,层层深入。既照顾中下等学生,又兼顾优等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愉快,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课堂中也只有善于捕捉反馈信息,作出及时的应对措施,用有效的矫正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