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识字教学策略与方法
【作者】 杨庆耐
【机构】 山东省新泰市天宝一中
【摘要】目前,由于初中语文阅读、写作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偏重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忽视对字的音、形、义的强调,造成学生讹读字音、错写字形、误解字义的现象较为严重,为解决这一现象必须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本文就初中识字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期望识字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环境,能够引起语文同行的关注。【关键词】初中;识字教学;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一、初中识字教学的必要性
提及识字教学,有人认为那是小学阶段的任务,好像与初中语文教学关系不大。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目前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讹读字音、错写字形、误解字义的现象甚为严重,为解决这一现象,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
加强识字教学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这项规定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目标。不识字,就无法进行阅读和写作;识不到规定的字数,就必然会直接影响写作能力的提高,达不到“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这一目的。
另外,就整个汉语文学习来说,一方面要看到识字非常重要,因为它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还因为汉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掌握这种文化,要树立终身学习、终身识字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汉语言素质;另一方面要看到识字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对于初中生来说,应尽早突破识字关,才能更早、更顺利地进行阅读,以便能够自由地吸纳有用的信息。
二、初中识字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的识字教学首先要确定哪些字是教学的重点。1988年1月26日国家语委、教委编制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共收入了3500字,其中包括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能认读这些字是一个初中生阅读一般读物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入学时先了解他们的小学语文基础,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小学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字的掌握情况,然后分析教材,弄清初中在小学的基础上扩充的1000个字在教材中是如何分布的,进而把握阅读教学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这一要求。这样,每学期所教的字,大致做到不重复、无疏漏。当然具体到哪篇课文,除依据课文所列的字词外,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识字水平分为优、良、中、差几个等次,让他们按要求找出相应的字,再作集中处理,这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对汉字的掌握。
三、初中识字教学方法
初中识字教学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不少教师抱怨学生经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却不能冷静地分析症结、寻求解决的办法。不妨结合教学实际,比如从学生的朗读、作业、测试等方面做些文章,注意搜集学生出错率较高的字音、字形、字义,讲清错误所在,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有效的纠正途径。
1.激励法 初中生识字主要靠自己,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采取激励的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要关注学生日常识字的兴趣,不能简单地用罚抄的方式来达到纠正错字的目的,而要向学生阐明汉字的性质和社会功能以及错误的危害性,激发学生以极大的责任感来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其次,可以结合单元教学,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听写、默写、检测,特别是定期举行的朗读和字词竞赛,能够鞭策学生保持自觉性,做到系统地巩固所学的字词。这些竞赛活动,避免了对学习字词搞突击、一蹴而就但收效甚微的不良现象。
2.辨义法 在课文分析或作业练习辅导中,教师可根据汉字的构字特点,结合语境讲清字的含义及其用法,达到辨义识记的目的,即辨义法。同音字方面,如词语“迫不及待”的“及”易误作“急”,必须讲明“及”的意思是“能够”,不是“着急”之意,不能写成“迫不急待”。可见,把“及”的意思讲清就可避免错误。类似词语还有:“欢度”写成“欢渡”、“提纲”写成“题纲”、“贡献”写成“供献”、“狼藉”写成“狼籍”、“喧宾夺主”写成“宣宾夺主”、“川流不息”写成“穿流不息”、“世外桃源”写成“世外桃园”、“前倨后恭”写成“前踞后恭”等等,这些书写上的错误,都可以用辨义法纠正。对于形似字,说明其意义更有助于识记。如“染”字的右上部为什么是“九”,而非“丸”?因为古时染料质量差,染物品时要反复进行,故以“九”表示浸染的遍数之多,这样就不会再把“染”字的右上部件“九”写成“丸”了。又如“初”字,本义是做衣服刚开始的时候(以“刀”裁“衣”),所以用“衤”字旁。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像:“煞——熬”、“刺——剌(là)”、“徒——徙”、“茶——荼”、“毫——亳”、“末——未”、“壶——壸”,等等。
3.歌诀法 汉字大都是合体字,具有表音、表义的特点,出现了大量的同音字或形似字,有些字的字音、字义也的确不好区分,这时可采用歌诀法帮助识记。如:“戍(shù)点戌(xū)横戊(wù)中空,戒(jiè)字去竖(|)就念戎(róng)”,“己(jǐ)空已(yǐ)半巳(sì)全连”,“除了‘刺、策、棘、枣’,都把口闭好”;“髦、髻、鬓、髫”都与头发有关,可据其位置编为:古人造字有诀窍,前“髦máo”垂“髫tiáo”左右“鬓bìn”,“髻jì”的位置在脑勺。一些笔画繁多的字也可采用此法,如:“蠹dù”(“一”“中”头,秃宝盖“冖”腰,“石”字底下两虫叫),“赢”(“赢”字并不难,“亡”“口”“月”“贝”“凡”),“裹”(看“裹”不用烦,衣服挂两端,“果”字中间站);而有些汉字难记在于某个部件,如:“壑”字左上部件,可仿人体形编歌诀识记:“卜”字打头,秃宝盖(冖)拦腰,“一”条山“谷”便是脚。
作者简介:杨庆耐,男,1977年8月生于山东省新泰市,汉族,汉语言本科学历,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山东省新泰市天宝镇教育办公室中学教研员兼天宝镇第一中学校长,主研方向——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