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幼儿成长的必修课——提升挫折承受力

【作者】 田翠玲

【机构】 甘肃省高台县南华学区中心幼儿园

【摘要】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没有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儿童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成人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往往始于幼儿期。
【关键词】幼儿成长;必修课;提升挫折承受力
【正文】 

  现代社会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得起挫折的良好心理因素,没有不屈不挠的勇敢精神是不可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儿童期是一个身心健康的奠基时期,成人不健全的心理状态往往始于幼儿期。因此,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培养孩子具有在挫折面前积极向上的坚强意志及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幼儿期的必修课。我们大人应该从孩子受挫后的反应中及时去感知孩子的挫折以及原因,而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疏导,让孩子顺利地走出挫折,提升心理承受力。

  一、增强幼儿正确面对挫折的意识。

  幼儿成长的道路一定是喜怒参半,既有阳光明媚、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大雷闪电,风雨飘淋的日子。首先让幼儿走出“保护圈”,鼓励幼儿不被困难吓倒,并正确看待别人的成功和自己的失败,宽容别人、热爱生命、奋发向上,让其知道,我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我尽力就可以坦然面对,就是最棒的。其次在情感和认识上使幼儿初步懂得挫折、困难是每个人一定会遇到的,我们应该勇于面对它。

  二、帮助幼儿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

  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及寻找原因的过程。在生活中有的孩子对于挫折的归因总是倾向于外界或者他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如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们说“妈妈忘记让我配带手帕了”“奶奶没有帮我把书本带来”……,久而久之养成推卸责任的不良习惯;这样我们就应该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有的幼儿遇到困难失败常归因于自己无能,基础差等内部原因,变得胆小畏缩。因此帮助幼儿正确归因挫折,可以有效地增强孩子的挫折耐力,使其在失败面前坚持努力。当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自己有不如他人或不尽人意的地方,并由此产生挫折感,这时我们就要引导幼儿把不成功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因为这些都是不稳定的原因。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归因原理,使孩子在遭受挫折时具有情绪上的乐观性和行为上的坚持性。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千万不能给孩子贴上“能力差”、“脑袋笨”之类的永久牌标签,这些稳定性的原因会深深地伤害孩子。幼儿期是儿童的自我概念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常常依靠成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因而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归因,还有助于儿童个性的健康成长。

  三、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幼儿的抗挫力是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长的,所以要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孩子的经验,才能有效地提高抗挫力。第一,学会独立: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什么也做不了。孩子能自己做的事就让他们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们去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第二,面对错误: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不失时机地大加谴责、恐吓,他们的出发点是使孩子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想法是对的,可这种做法常常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能的热情与胆量。如果成人处理得当,可以将犯错误转变成绝好的学习机会。第三,面对失败: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在不断地体验两件事:成功和失败。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学习到最终成功的过程,我们应当教育孩子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而不因遇到困难、失败就气馁、退缩、放弃。孩子不懂得拼拼图、不会拉拉链、不会绑鞋带……,这些家长以孩子不会的理由都一一代劳了,英国首相邱吉尔曾讲过:“一个人最需要的并不是聪明和智慧,而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去的勇气。”我们应该注意培养我们的孩子从失败与经验中学习的正确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寻求最后的成功。

  四、利用社会环境,提升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循环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而是要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实践利用孩子接触社会、认识自然的机会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与同伴交往,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开始,作为成人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如我们经常组织幼儿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幼儿开展抗挫活动,如夹弹子、穿衣、跑步、拼图比赛等等,让幼儿通过竞赛增强个体竞争意识及团体竞争意识。并且我们将现实生活中幼儿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幼儿讨论学习对待挫折的方法。如:我摔倒了怎么办?我折纸折不好怎么办? 妈妈不在家,自己怎么办?”和家人“上街或到公园迷路了怎么办?等等,让幼儿通过想象、迁移、就能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做到有心理准备。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提升幼儿的挫折承受力。  

  家庭教育同幼儿园教育只有同向、同步,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核心是培养一种内在永久的自信心和乐观感,主要目的是培养他们受挫折的承受力,使其树立起在挫折、逆境中走向光明的信心和勇气。因此,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使其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的人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潜在的能力。同时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耐挫教育。如“今天我当家”、“怎样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实践操作活动。引导家长利用假日幼儿远足、爬山、游泳、跑步等,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作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并随机在日常生活中创设适应的挫折环境,随机渗透挫折教育,及时与孩子交谈,帮助鼓励他们战胜困难,树立信心。

  挫折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创设几个情境、做几件事情就能见效的,应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进行,坚持不懈地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使孩子最终拥有强劲的翅膀,并能在人生的天空里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