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学的成功从这里开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导入体会
【作者】 罗 飞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玉华中学
【摘要】有效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综合能力的体现。思想品德课就其内容而言,它拥有较多的是理论和抽象的概括,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有效的导入尤为重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就会产生一种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关键词】 教学成功起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导入;方法体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却大有文章可作。好的导入方式,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关系到学生对课堂的热情和投入度,能使学生在瞬息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起探究新知。好的导入方式,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好的导入方式,还能营造亲切、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在合作中开启智慧之门,得到共同发展,让彼此在交流中开启思维之门。现笔者通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用悬念引人入胜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设置悬念,常能造成孩子们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急切想了解新课内容。以前曾听过一位专家的讲座,她给我们讲述了她曾经运用过的一次成功的导入,让笔者记忆犹新,回味无穷。这位专家在上课之前,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默不作声地低头看着书。她的一身打扮立刻吸引住了正在玩闹的孩子们:她在平日穿的衣服外面套了一件雨衣,并把雨衣的帽子也严严实实地戴在头上,更奇怪的是她的脚上还套着一双灌满水的胶鞋。孩子们觉得很惊奇,天气很好,而且是在教室,为什么老师今天的举止如此的怪异呢?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观察老师身上了,终于有些同学按捺不住了,上前去询问老师,老师只是笑而不答,继而低头看书,这让孩子们更好奇了,他们的好奇心膨胀到了极点。老师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才娓娓道出这是发生在文革期间,一位知青在炎热夏天晚上读书为了躲避蚊子与酷暑想出的办法。孩子们听后异常地兴奋,每个人都想就此事说上几句,老师进而顺利引导学生展开一场辩论,即“学习究竟是乐大于苦,还是苦大于乐”这一主题。笔者听完这段导入的经历后,除了被这位专家的敬业精神所深深感动,更是惊叹一个成功的悬念导入竟可以那么强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
二、用音乐营造氛围
音乐导入是极富感染力的一种艺术手段,往往能营造很好的氛围。通过欣赏歌曲,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例如,笔者在讲授《少年当自强》这一课之前,分别赠送给男生、女生各一个小礼物,即男生的《男儿当自强》歌曲片段欣赏,女生的《铿锵玫瑰》歌曲片段欣赏,那高昂、激动的旋律深深振奋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在歌声中,笔者及时进行引导:男生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想呢?女生觉得这首歌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精神?问题一提出,学生们思绪万千,热情高涨,纷纷举手发言。此时,我们就能很自然地引入到新课的主题,即自强。
三、用视频扣人心弦
恰当利用视频导入来创设特定的形、声等情景,对孩子们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情景氛围中,就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笔者曾观摩过一位专家讲授《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内容,上课铃一响,教室里鸦雀无声,巨幅的银幕上放映着南方某游览区缆车坠落事故的全过程,血肉横飞,哭声震天,惨不忍睹的画面配以雄浑沉重的画外音强烈地震振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突然,画面和声音嘎然而止。紧接着,该教师便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很有感情地开启新课导入:“这一案例让我们触目惊心,然而痛定思痛,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种悲剧的重演?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如何拿起法律武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导入,借鉴电视台主持人的某些风格,使课堂气氛显得庄重严肃,这样,就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使师生在双边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紧密结合,开启了学生积极思维的闸门,为上好这节课埋下了伏笔。
四、用图片调动学习兴趣
图片具有直观性,使人一目了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可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大课堂上教学信息容量。我们学校有老师在讲《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首先给大家展示了一组关于父母的图片:父母为了生计疲于奔波的场景;父母等待考场里的孩子那焦急、期盼的眼神;父母在孩子取得进步喜极而泣的激动画面等。当这组图片放完后,下面很多孩子早已是泪流满面,他们的心被这些画面深深地震撼了,这一幕幕是那么真实地发生在每天的生活中,只是他们从未去思考过他们的父母是如此的不易,老师在孩子们真挚的情感中开始了这神圣的一课。图片往往集直观性、趣味性、启发性、警示性于一身,有机地拓宽了教材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搜集合适的图片,创造一定的教学情景,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五、用生活拉近亲切感
课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容易使学生缺乏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为了消除孩子们对学习思想品德的厌倦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尽量把思想品德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带着一种亲切、愉快的心情学习。笔者曾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带去过两个惊喜,一是给孩子们在课堂上展示了一个盛有漂亮金鱼的水缸,并把让其中一个孩子捧着水缸在教室里走了一圈,以便让更多的孩子近距离地欣赏,孩子们纯澈的眼神随着金鱼的游离而大放异彩。在孩子们享受完这个礼物后,笔者又拿出另一份惊喜,即新鲜的红玫瑰,那迷人的芬芳,好看的花蕾,让孩子们在陶醉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美,进而开始《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内容。用生活导入法,能拉近书本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现象联系在一起,使思想品德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死板的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课堂激情。
六、用漫画激起幽默感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极富趣味性和幽默感。恰当地把漫画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不仅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广大学生身临其境、倍感亲切;同时也有助于发挥孩子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如,笔者在上《严也是一种爱》这一课时,也是采用的一幅漫画导入,即“长颈鹿父母”:一个孩子在书桌前做着作业,父母悄悄地站在门边,把脖子从门边一直伸到了孩子的身后,时刻关注着孩子的一举一动。看完这个漫画后,笔者提问:“当你发现你的父母正在你的身后观察着你,你会是什么反映”。事实上,孩子们对漫画中的故事一点都不陌生,很多孩子都曾经历过这样的烦心事,所以孩子们如同找到了知音一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从而顺利引出“成长中的烦恼”这一主题。通过漫画导入,使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新课开始时就能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体验学习的快乐中学会学习。
七、用故事丰富想象力
故事是孩子成长中的好朋友,能让孩子倍感亲切、乐于接受。在上课前讲一段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可使孩子通过故事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去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笔者在讲《我知我师 我爱我师》时,孩子们先讲“程门立雪”的故事,笔者再讲“子路敬孔子”的故事,由这个故事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子路是如何对待孔子的误解的?而你又是如何对待老师的误解的?通过这些思考,能让孩子们正视并开始懂得如何尊师。通过故事,孩子们很容易得出“我们要自信”这一主题。
总之,思想品德课导入有法,但无定法,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差异,灵活地选择,使新课一开始就能够扣紧学生的心弦,让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