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作者】 师永吉

【机构】 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

【摘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数学教学对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未能充分重视,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薄弱,应用能力差。因此探讨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的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是《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高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正文】 

   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些粗浅做法,不妥之处,望批抨指正。

  一、紧扣新教材,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传统教材不重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脆弱。新教材增加了具有广泛应用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重视数学知识的运用,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把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贯穿在教材的各个方面。为此,我在教学中紧扣教材,重视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1、每章的序言,都编排了一个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引入该章的知识内容,增加教材内容的趣味性。突出知识的实际背景。对图文并茂的章头序言,我是简单提出或由学生阅读,使学生留下解题悬念,增强解决问题的欲望和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重视例题、练习题、习题、复习题的作用。例题中安排应用问题示范性强。我非常重视例题的分析与讲解,通过范例讲解,一是使学生掌握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重视数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而对练习题、习题、复习题中增加的大量情景新颖,融知识性,趣味性,自主实践性于一体的应用问题,我充分运用它们,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排列的教学中,对于同一类问题给出不同的背景,让学生逐个辨析,最后抽象成数学问题。我给出了三个问题:1.从甲、乙、丙三名同学中选出2名参加一项活动,其中一名参加上午的活动,另一名学生参加下午的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从参加乒乓球比赛的5名运动员中选出3名,并按排定的顺序出场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3.4种蔬菜中选出3种,分别种在不同土质的3块地里进行试验,有多少种种植方法?然后又给出数学问题:从abck中选出两个,按一定顺序排列,共有多少种排法。让学生赋予具体的背景,从中体验方法。

  3、重视阅读材料、实习作业、“研究性课题”。阅读材料中应用问题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虽不作教学要求,但根据教学进度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问题的实际背景,为顺利解决问题作了铺垫。而实习作业可以打破单一沉寂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活动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研究性课题”非常贴近生活,具有探究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它既是所学内容的实际综合应用,又对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训练价值。引导学生重视自主探究,突出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点拔、介绍为辅,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

  为了增强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问题的教学中,及时结合所学章节,引导学生将应用问题进行归类使学生掌握熟悉的实际原型,发挥“定势思维”的积极作用,我在练习题,习题,复习题将高中的应用题归为:①增长率(或减少率)问题②行程问题③合力的问题④排列组合问题⑤最值问题⑥概率问题等等。这样,学生遇到应用问题时,针对问题情景,就可以通过类比寻找记忆中与题目相类似的实际事件,利用联想,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三、培养学生准确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可以清楚、简洁、准确地描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让学生养成乐意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习惯。我主要通过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三种语言的相互转换。既培养学生准确应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在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和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中,应重视介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大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许多的数学知识都有具体直接的应用,如高二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解决最值、线性规划、排列与组合,高三的概率统计等。让学生充分实践和体验这些知识是如何使用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掌握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意义的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准确而灵活地运用数学语言研究和表述问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迫切要求。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才算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应注重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加大应用问题的教学力度,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