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导”“堵”结合,“水流”顺畅

【作者】 张兴菊

【机构】 甘肃省瓜州县渊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与科任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不仅需要高尚的情操——无私博大爱心,更需要智慧——处理好“导”与“堵”的关系。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力四射且可塑性很强的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

  一、典型案例

  二(6)班学生王凯,上课时,折折书角、抠抠指甲、玩玩钢笔、撕撕纸片、拉拉女生的小辫、向其他同学做个鬼脸……不仅花样繁多,而且层出不穷。老师提醒一次,专心听课不到三分钟,又老毛病重犯,有时还干脆趴在桌上睡觉,布置的课堂作业完成了事,有数量而无质量,写的作业有时连他自己都辨认不出自己写的是什么字,就这还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课后作业更是马马虎虎应付了事,从表象看学习非常缺乏自觉性,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考试成绩处于中下。公共场所随手扔个垃圾、下草坪翻个跟头、排路队回家时故意踩掉前面同学的鞋子、离开路队进商店买个小吃或别的小玩意,那更是家常便饭。经常被科任老师批评,值周教师点名。找他谈话,勇于承认错误,从不回避或者推卸责任,或者撒谎逃脱批评。课余时间喜欢上网,看课外书,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爱演讲,爱表现自己。但做什么都是三分钟的热气——没长性,让你不放心。

  二、问题成因

  他的这些情况出现,性格的形成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很大关系,父母都在忙着各自的工作,每月给他足够的生活费和零花钱,有条件、时间就带他出去见世面,而又忘了对他进行正确而细致的引导,平时很少抽时间过问他的学习和纪律情况。更谈不上和他交流思想了。他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说的话他也不怎么听,他本人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很懒散,纪律意识淡薄,自我优越感很强,导致学习成绩一路下跌。

  三、辅导措施:导堵结合,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差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学习差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例如王凯的自控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很懒散,纪律意识淡薄,但他勇于承认错误,从不回避或者推卸责任。喜欢上网,看课外书,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意见,爱演讲,善于和别人交流,学习成绩不佳,主要是没有人对他进行行之有效的照顾,学习习惯没有养成,自制力差。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和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另一方面,我对他采取了“导”与“堵”相结合的办法。聘任他做我的常务班长,专门负责我和各个处室的资料传送工作,如代替我送签教案,签完按时取回;每月按时到大队部领取《学生天地》,并负责发给每一位同学;平时广播通知要领取什么,他会自动去领回,并会主动来向我进行详细说明,久而久之,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是他的优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旺盛的精力有了发挥的平台,“导”发挥了效力。接下来我找他谈话,指出他课堂作业有数量而无质量、课后作业马马虎虎、随手扔个垃圾、下草坪翻个跟头、排路队回家时故意踩掉前面同学的鞋子、离开路队进商店买个小吃等具体问题,和他共同制定改正这些缺点的措施,使之改正缺点,“堵”住犯错的通道。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四、教育效果

  现在,在他的身上,也会时常出现一些小问题,正所谓“大错不犯,小错不断”。虽然从现在的表现来看,他并不完美,但是对他来讲,已经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他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他的未来还很漫长,有了第一步,他距离成功还会遥远吗?

  五、反思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王凯的改变也让我有了许多的思考,这样的孩子,他的身上几乎没有什么优点,每个和他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感到棘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并不是一个石头、一块钢铁,如果学校和教师最大限度的给予他时间、空间上宽容,他也会逐渐被我们这种细致入微的教育感动,他也会被溶化。面对着他的改变,现在来谈成功与否似乎还为时过早,但是我想经过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他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