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兴趣——学生学好化学的催化剂
【作者】 唐 莉
【机构】 四川省营山县第二中学
【摘要】积极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催化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用语言直观、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双基”巩固兴趣,结合化学史和社会生活实际增强兴趣,开展第二化学课堂,发展学生兴趣。【关键词】兴趣;激发;巩固;增强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愉快主动学习的最实际的动力之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的学习是很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也就跟着停止。学生一旦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以求,持之以恒,就会用意志力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兴趣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长效性乃至创造性有密切的关系,这对于学生今后适应信息化的终身学习的社会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化学教学过程从根本上讲是化学教师有目的地引起化学学习的过程,也即是使学生能自觉、能动、有效地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完成这一过程的突破口。要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对化学在改造自然、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深刻的认识,对化学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在化学教育过程中以自己的情感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教师应改变教育观念,要帮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满足并发展学生的好奇心,使这种好奇心在满足中产生新的好奇心,推动兴趣的发展和学习的进步。
以下是我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些做法:
一、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一)充分挖掘教材,巧用直观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直观、幽默的语言不是耍贫嘴,说俏皮话,教师要善于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情感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给学生灌满“一杯水”。如卤代烃在NaOH的水溶液和醇溶液中分别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学生很容易将两反应产物混淆,我用这样一句话帮助学生总结并记忆:无醇则有醇,有醇则无醇,学生听后,会心一笑,轻松记住了两反应的条件及产物。又如为帮助学生记住王水中浓盐酸和浓硝酸的体积比,我帮他们总结为:无三则有三,有三则无三,我所教历届学生这个知识点都记得很清楚。我在评讲习题“不纯的Zn与Ag用导线连接插入AgNO3aq中形成的原电池”最后我用谐音将Zn的作用总结为“一锌二用”,这种难度较大的习题学生非但不感觉到难,反而兴趣大增,很快就理解了。可见教师语言直观运用得当、及时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结合实验激发兴趣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生动形象的化学实验对他们最有吸引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实验这一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创设良好的教学开端,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引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抓住学生这种强烈的求知心理,绪言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Chemistry”,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嘴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出鲜红的英文。新奇的开端能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觉得化学世界真奇妙,化学真有意思,从而产生要学习化学的愿望。但课堂上这种短暂的兴趣需要稳定和强化才能不致减弱或泯灭。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做到耐心细致,帮助学生克服实验中的困难,让学生尝到实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化学辅导课上我重复了英语教材上学生卡尔的教授所作的“舔指”试验,强调学习化学,应特别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善于比较异同、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敢于追根求源的严谨科学态度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化学实验因其变幻多彩的现象而吸引学生,如果教师在实验时能设置恰当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看实验,则学生实验以后有一种消除疑问、豁然开朗的感觉,在大脑皮层的兴奋中产生肯定的情感从而产生追求真理的热情。例如我在演示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实验时,设置了这样的疑问:镁条与钨丝发光后二者有没有变化?这就使学生在观察实验后通过比较很自然地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结合“双基”教学巩固兴趣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学习中的困难挫折往往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抑制剂甚至是消除剂。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应当结合“双基”教学进行,教师在“双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启发性,教学语言的确切性和生动性以及现代教学手段的辅助运用,使化学教学更直观更清晰,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那些容易引起学生分化的化学知识难点的教学,如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三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它主族元素和0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形成习惯性记忆,学生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另外对物质结构理论、化学平衡理论、化学计算等知识不要随意拔高或不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以防止增大学生学习化学的困难。总之教师在“双基”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和掌握比较枯燥的知识,巩固学生已建立起来的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结合化学史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增强兴趣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可以使他们了解化学学科在人类文明进步及社会发展进程中建立的丰功伟绩,认识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如向学生介绍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黑火药、造纸术以及陶瓷工艺等均与化学关系密切,封建时代的比较玄的“炼丹术”涉及的也是一些化学反应。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材料的发展贯穿于化学发展的始终。另外向学生介绍一些中外发展史上对化学作出杰出贡献的化学家如诺贝尔、侯德榜等,可以激发学生向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激励他们超越前人。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则可以使学生领悟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处处皆化学的物质世界,化学与他们所在的社会、环境以及衣食住行、健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进而认识到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化学的兴趣陡增,这样才能将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转变为内部的学习动机。
四、开展第二化学课堂,发展兴趣
每节课教师都要留出适当时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教师的授课、教材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丰富第二课堂,通过布置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布置家庭小实验、上网查阅著名化学家事迹、市场调查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成立化学兴趣小组,传授化学魔术小技巧,举办化学知识专题讲座、猜化学小谜语、组织小型化学竞赛等活动等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而使学生发展起热爱科学,献身科学教育的学习情趣。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进行操作。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对学生播撒爱心,抓住良好时机及时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建立起来的良好兴趣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正催化剂。让我们所有的化学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共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侯德榜”吧!